當人體血氣能量處於正常狀態時,這些維修工作都會正常進行著,但是當血氣能力不足時,則身體會視自身資源的能力,選擇性的執行部份維修工作,對於不會立即危害人體的損傷,甚至將之擱置暫時不執行維修的工作。
中醫最大的特色,在於非常注重自我修複能力,主要的治療手段都在透過提升人體的能量,或排除人體維修係統無法正常運行的障礙,來提高人體的維修能力。就像體表傷口的修複一樣,在傷口修複的過程中,傷口會出現紅腫、化膿、結痂等現象,體內的髒器修複時,也會出現許多症狀,如腹痛、咳嗽、多痰、疲倦感…等各種各樣的症狀。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在於中醫麵對這些症狀時,首先認為身體是具有極高智慧的機體,不太容易出錯,這些不正常現象的出現必定有它的道理,通常是某一個髒器的能力不足,或者身體正在進行著某種維修工作。因此,治療的方法並不是糾正人體的錯誤,中止這些症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它該完成的工作。
西醫則認為這些症狀的出現,必定是身體出錯了,而且直觀的認為就是出現症狀的部位故障了,治療的方法就是中止這些症狀。
廢物清理係統
人體每個部位、每個細胞都不斷的進行新陳代謝,會不停排出廢物,經絡係統則不斷的進行廢物的運輸,當髒器的能力減低,或人體的動力係統發生問題時,都會造成經絡的堵塞,而後造成髒器和其相應的經絡之間的互相影響。出了問題的髒器造成其相應的經絡堵塞,堵塞的經絡又進一步惡化髒器的疾病,造成惡性循環。
每個人年輕時,血氣能力旺盛,身體的廢物清理係統正常運行,多數人臉上沒有多餘的贅肉和縐紋。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氣能量日漸衰弱,臉上及身體的贅肉愈來愈多,皮膚上的斑點也愈來愈多。年紀愈大,臉上和身上堆積的廢物也就愈多。
中醫有許多治療經絡的手段是在借助外力協助人體進行垃圾的清理,例如穴位按摩和針灸治療等,都有這種效果。隻要身體上的垃圾能夠及時清理,就能使身上的贅肉、斑點和縐紋減到最少,加上充足的血氣,就可以長保年輕和健康。
從硬件上來看,人體的廢物清理係統包括肝和腎所從事的血液過濾工作、肺髒的廢氣排放、腸胃係統的排泄、皮膚的排汗和排熱等。除了這些之外,心髒、脾髒和經絡、血管則擔負了運輸的工作,幾乎是每一個髒器都參與了這件工作。
周邊功能係統
即四肢五官、皮膚、生殖器官等和外界接觸的部位。從中醫的觀點,四肢五官是各種疾病顯現的部位,多數疾病出現的症狀都是從這些周邊功能係統開始,原因多數在內髒中,外表的症狀隻是疾病的結果,許多醫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症狀的消除。不把原因找到,就算一時消除了症狀,過一段時間,還是會複發的。
人體器官的秘密
腦
腦幹部分負責管製體內不隨意的動作,如心跳和呼吸,小腦主要負責肌肉的協調運動,得使行走時能四平八穩。大腦是腦部最重要的部分。它可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大腦外層式接收訊息的特別區域,有視覺區,觸覺區,聽覺區和味覺區,其他其他還有負責運動。
肺
行氣體交換的呼吸器官。位於胸膛,一般有兩個,呈海棉狀。人類的兩個肺,大約有肺泡6億以上,其表麵積可達56~93平方公尺。肺泡密布微血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入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擴散入肺泡。
肝髒
肝髒所分泌的膽汁會先儲存在膽囊中。當食物進入小腸時,膽汁便進入小腸內。膽汁中雖然沒有消化酵素,但可將脂質變成比較小的脂肪球,方便其他消化液中酵素的分解。
腎
是人體主要的泌尿器官,它是一對位於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之間的豆狀器官,故俗稱腰子。腎可分為皮質及髓質,腎的功能單位稱做腎元,腎內包含了上百萬個腎元。腎元可再分為腎小球及腎小管。腎小球包括了鮑氏囊及腎絲球,是血液過濾成尿液的第一道關卡。腎小管包括了近曲小管,亨爾氏套,遠曲小管,集尿管等,是型成尿液和收集尿液的主要場所。
大腸
大腸比小腸粗大,但長度卻短小許多。大腸主要可分為三部分:盲腸,結腸,直腸。其中結腸又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糞便的形成是從橫結腸開始,而儲存在乙狀結腸。盲腸的起始端下有一突起,即所謂的闌尾;盲腸和闌尾在人體都是退化的器官。大腸主要的功能在吸收水份,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以促進腸壁的蠕動,預防便秘。
骨骼
骨骼是人體堅固的內部支架。它由不同骨頭組成,藉由關節連結在一起。你的骨骼支持身體,使身體成形,而且保護重要的器官,例如腦與心髒。人體由206塊骨頭構成,其中有50餘塊位於手部。
皮膚
皮膚是覆蓋在體表外的構造,屬於重層扁平上皮。皮膚可分為兩層:表皮與真皮。其下有脂肪層,即所謂的皮下組織。真皮內有許多重要構造,如:毛發,毛囊,汗腺,皮脂腺,豎毛肌,神經,血管等。指甲也是皮膚的附屬構造之組織學上表皮可再分為五層,其中基底層有黑色素細胞,可分泌黑色素,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
血管
血管包括了動脈,靜脈及介於其間的微血管。管內的血液有一定的流向,即由動脈流向微血管,再流到靜脈。血管隻有一層內皮細胞,它是細胞和血液間的交通通道。動脈管壁較厚,有豐富的平滑肌及彈性纖維,可供收縮,防止血液的衝力過大。靜脈管壁較薄,責血液的回流。靜脈內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回流時的逆流。
小腸
小腸迂回在腹腔中。小腸主要可分為三部分: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小腸前段彎曲呈C字型的部份大約是十二根手指的長度,故稱為十二指腸。空腸的脂肪較少,長度約占三分之二;回腸的脂肪較多,長度約占三分之一。小腸主要的功能在消化食物與吸收食物,消化後的小分子食物經由腸係膜靜脈流到肝門靜脈循環,經過肝髒的養分重整之後,運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
肌肉
人體肌肉的主要功能便是運動。但運動除了需要肌肉外也需要骨骼的協調。肌肉是由一束一束的肌束所組成,而肌束是由一條一條的肌纖維所組成,肌纖維是肌肉的基本功能單位。雖然肌纖維是基本單位,但肌纖維又可細分成各種不同的肌原纖維,包括了肌凝蛋白(myosin)與肌動蛋白(actin),當兩者相互滑動的時候,可以利用ATP來使肌肉收縮,因而使肌肉動作。因此一束肌肉是否有利,端看他所組成的肌纖維數目而定。
心髒
心髒的體積小,重量輕、卻負擔起維持生命的任務,輸送血液到身體的每個細胞,以供應氧氣和營養物質,並帶走二氧化碳和廢物,心髒的跳動七十萬次,每分鍾壓出的血液4―5公斤,在運動最強時可壓出24公斤。
病狀有冠狀幼脈,高血壓、心律不齊,心髒瓣膜,心髒缺損。
引起病狀:飲食不正常,心事多,工作壓力大,動情、睡眠不足等等。
血液的循環規律:血液在管道中流動,經動脈由髒流向全身各個組織,經靜脈從身體各組織流向心髒。
頭部、胸、背、腹劇痛、屬於血液循環障礙。
呼吸係統
肺髒深處有上億人微小的囊泡,稱為肺泡,人體內最主要的生理交換項目就在肺泡裏進行。
人體每個細胞賴以釋放能量和氧,從呼入的空氣中進入紅血球,紅細胞和紅血球從收集回來的二氧化碳則作為廢物呼出。
病狀、四分之三的為病毒和支原體,病毒性為發熱。幹咳,氣喘、胸悶、胸痛、腹瀉、嘔吐,支原體為寒顫、發熱、頭痛、肌肉疼痛、全身無力,其它四分之一為風寒,吸入化學性、空氣汙染。
引起症狀:吸入病毒、受到風寒吸入化學物質刺激。
理療方法:放鬆情緒、多做運動,閉目養神改善工作環境,多喝水,需要額外吸氧。
病因多屬於肺炎,職業病、哮喘、結核、塵肺、支氣管炎。
消化係統
消化係統維持生命起重要作用,全賴這個係統不斷發揮,體內每個細胞才得到不同的營養,這個令人驚奇的網狀係統事實上是一種迂回盤繞的管道,長度約在90公尺,所有吃下的食物都必須經過這個始於口止於肛門的係統,食物在其中受到種種液體和酶(酵素)的分解,並且由於一係列無休止的肌肉收縮,得到充分的攪拌。
病症有惡心、嘔吐、胃脹、胃酸、肚子發脹,腹瀉、便秘、食道炎、糜爛、潰瘍、梗塞等等。病因:蛋白質、氨基酸、葉酸、酶、水和電解質,碳水化合物、鈣、鐵的不平衡等。
理療:要有充足的睡眠,少吃油膩的東西,難消化的食品飲食正常、體內要有足夠水分,要有足夠水分,在有足夠的營養、營養不可常期過剩。
肝髒
肝是人體一個非常的重要器官,它是人體的生物化工廠,肝的體織不大,功能卻極多,包括代謝解毒、儲蓄、製造血漿、蛋白質和凝血物質等,這個器官特別強壯,如果受到輕微損害,肝的組織,可自生而自愈。
肝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生產膽汁――每天約半公升,這種濃稠、味苦、橘黃色的弱堿性的液體是由多種物質組成、肝髒分泌的膽汁經管道,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脂肪,中和胃酸,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和其它有害物質,此外膽汁,除去糞便的臭味,又是大小便顏色的來源。
病症:肝炎大致分為三種,甲肝是傳染性肝炎。乙肝是血清性肝炎,丙肝是非甲非乙型肝炎,都是由病毒引起,肝炎、肝硬化、膽結石。
病因:皮膚瘙癢,惡心、食欲水振,全身不適,低熱、黃疸疲倦,黃疸是由膽紅素引起的,膽紅素是紅血球內的血紅蛋白經肝代謝產生的。
胰腺
基本功能是產生有助於分解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液體。
病症:中腹或左上腹劇烈疼痛、痛楚延至背部或伴有休克、惡心、嘔吐、腹背皮膚出血。
病因:糞便多脂肪,有惡臭。
理療:服用胰腺酶藥片。
腦和神經係統
大腦是產生知覺、理智和感情的活動中心是學習和掌握技能的中樞,也是記憶的倉庫控製身體所有器官和係統功能。它是由皺褶的灰質和蛋白質構成的致密團快。
大腦裏有多達近一千個億細胞,其核心是單個神經元或稱神經細胞、神經元由神經元來組成,即像成來的電話線,腦接收各種信息,即使在睡眠,腦每秒收發信息近五千萬次,腦是依賴感覺器官報告外界情況,腦需要身體任何部位聯係,都通過神經進行,脊髓和由廣大的神經分支網絡構成周圍的神經係統,這些重要的通訊聯係,不僅使人活著,而且使人具有感情,思想、記憶都賴於這個係統完成。腦對待身體各個係統最有意義的警告信號,就是疼痛腦是人休保護最好的器官,腦也是人體最無私的器官腦由三層精密外殼保護,一、堅硬的顱骨,二、是纖維腦膜;三是脊髓的液體。
奇妙的人體比例
標準人體的比例為頭是身高的1/8,肩寬是身高的1/4,平伸兩臂的寬度等於身長,兩腋的寬度與臀部寬度相等,乳房與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麵厚度等於臉的厚度,跪下的高度減少1/4.
人體凡符合上述比例,就是美的。這一人體比例規律在今天仍被認為是十分有價值的。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對稱也是人體美的一個重要因素。人體的形體構造和布局,在外部形態上都是左右對稱的。比如麵部,以鼻梁為中線,眉、眼、顴、耳都是左右各一,兩側的嘴角和牙齒也都是對稱的。身體前以胸骨、背以脊柱為中線,左右乳房、肩及四肢均屬對稱。
倘若這種對稱受到破壞,就不能給人以美感。因此,修複對稱是人體美容的重要原則之一。但是,對稱也是相對的,而不可能是絕對的。人體各部分假如真的絕對對稱,那就會反而失去生動的美感。
關於人體美的規律最偉大的發現,是關於“黃金分割定律”的發現。所謂黃金分割定律,是指把一定長度的線條或物體分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對於全體之比等於其餘一部分對這部分之比。這個比值是0.618∶1.
據研究,就人體結構的整體而言,每個部位的分割無一不是遵循黃金分割定律的。如肚臍,這是身體上下部位的黃金分割點:肚臍以上的身體長度與肚臍以下的比值是0.618∶1.人體的局部也有3個黃金分割點。
一是喉結,它所分割的咽喉至頭頂與咽喉至肚臍的距離比也為0.618∶1;二是肘關節,它到肩關節與它到中指尖之比還是0.618∶1;此外,手的中指長度與手掌長度之比,手掌的寬度與手掌的長度之比,也是0.618∶1.牙齒的冠長與冠寬的比值也與黃金分割的比值十分接近。
因此,有人提出,如人體符合以上比值,就算得上一個標準的美男子或美女。造型藝術按照黃金分割定律來安排各個部位,確實能給人以和諧的美感。更為有趣的是,人們發現,按照黃金分割定律來安排作息時間,即每天活動15小時,睡眠9小時,是最科學的生活方式。
9小時的睡眠既有利於機體細胞、組織、器官的活動,又有利於機體各係統的協調,從而有利於機體的新陳代謝,恢複體力和精力。而這樣的時間比例(15∶24或9∶15)大約是0.618.
正因為黃金分割如此神奇,並在人體中表現得如此充分,因此有人把它視為人的內在審美尺度。按這種觀點,任何東西隻要符合黃金分割,就一定是美的。例如,我們的各種家具肯定不能都做成正方形,而幾乎都要做成有一定長度比的形狀,而這個比值一定與0.618接近。
黃金分割又稱黃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間一定的數學比例關係,即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於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為1∶0.618或1.618∶1,即長段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認為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律。
人體黃金點所謂黃金點是指一條線段,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0.618或近似值的分割點。人體有許多黃金分割點,它是人體美的基礎之一。
臍就人體結構的整體而言,肚臍是黃金點,臍以上與臍以下的比值是0.618:1.
喉結頭頂至臍部,喉結是分割點,之間的比值近似0.618.
眉間前發際至頦底連線,上1/3與下2/3之分割點。
鼻下點前發際至頦底連線,下1/3與上2/3之分割點。
唇珠鼻底至頦底連線,上1/3與下2/3之分割點。
口角正麵觀,口裂水平線左(右)側1/3與對側2/3之分割點。
肘關節(鷹嘴)肩峰至中指尖之分割點。
膝關節(髕骨)足底至臍之分割點。
乳頭乳頭垂直線,鎖骨至腹股溝之分割點。
人體黃金矩形黃金矩形是指寬與長的比值為0.618或近似於該值的長方形。人體中也有許多黃金矩形,也是人體美的基礎之一。
頭部輪廓頭部長(顱頂至頦部)與寬(兩側顴弓突端中間距)。
麵部輪廓眼水平線的麵寬為寬,前發際至頦底間距為長。
鼻部輪廓鼻翼為寬,鼻根至鼻下點間距為長。
唇部輪廓靜止狀態時,上下唇峰間距為寬,口角間距為長。
軀幹輪廓肩寬與臀寬的平均數為寬,肩峰至臀底間距為長。
手部輪廓手指並攏時,掌指關節水平線為寬,腕關節至食指尖間距為長。
人體黃金指數黃金指數即兩條線段之比例關係為0.618,或近似於此值。人體麵部軀幹四肢中有許多線段之間存在著這種比例關係。
鼻唇指數鼻翼寬度與口角間距寬度之比。
目唇指數口角間距寬度與兩眼外眥寬度之比。
上下唇高指數麵部中線的上下唇紅高度之比。
目麵指數兩眼外眥間距與眼水平線的麵寬之比。
四肢指數肩峰至中指尖連線為上肢長,髂脊至足底連線為下肢長,兩者之比,近似於0.618.
人體黃金三角腰底之比為0.618或近似值的等腰三角形,其內角分別為36?、72?、72?,為黃金三角形。人體黃金三角形有:外鼻正麵觀呈黃金三角;外鼻側麵觀呈黃金三角;鼻根尖與兩側口角點組成的三角形;兩肩端點與頭頂中央組成的三角形。此外,一個體形勻稱的人,體重與身高,腰圍與胸圍,腰圍與臀圍的理想比例,也都接近於黃金分割律。
人體的生物鍾
人處於一個有節律的環境,為了適應生存,就必須提取一些節律特性,與環境和諧。生物鍾的出現是人與環境交互的過程和結果。
從另一個角度,節律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屬性之一。生命不存在特殊的生活起居規律,一般來說,就是指能夠遵循生物鍾規律。
人體生物大致分三類:晝型、夜型、中間型。晝型表現為淩晨和清晨體力充沛,精神煥發,記憶力理解力最為出色,如數學家陳景潤、作家姚雪垠都習慣淩晨兩三點鍾投入工作,效率很高。夜型是一到夜晚腦細胞特別興奮,精力高度集中,如法國作家福樓拜就習慣整夜寫作,以到久而久之,他家徹夜不熄的燈光竟成為賽納河上船工的航標燈了。中間型介乎前二者之間,清晨和上午學習工作效果特別好,如詩人艾青,在這兩個時段,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這些名人正是利用了生物鍾,使才智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要提醒中學生朋友的是,他們生物鍾的形成有兩種原因: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工作環境長期養成的因素。其實人的生物鍾是可以調整的,外交官和運動員為了適應世界各地的時間差,就得人為地調整自己的生物鍾,努力使自己在最需要體力和精力時,處在最佳狀態。
位於美國芝加哥醫療中心的生物節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指出:周末睡懶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非好事,因為這會使人體時鍾紊亂,睡眠時間順延,使星期天晚上難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這種紊亂狀態甚至需要數天時間才能恢複正常。
在時間生物學這一新領域,研究人員對與人類息息相關的人體生物鍾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取得了一係列有重大價值的進展。研究表明:人們最好在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同一個時間醒來,這有助於調整體內的各種活動,使我們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時間生物學為那些即不屬於早起的“百靈鳥型”,又不屬於晚睡的“貓頭鷹型”的80%的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蒙克教授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帶來某些變化。不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是生物學上的變化。我們中的許多人到晚年時會變成“百靈鳥型”。
由於人體生物鍾的變化,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的功能也在時時發生著變化,研究的結果表明:
上午8~11點,是組織、計劃、寫作和進行一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最佳時間。最好把一天中最艱巨的任務放在此時完成。同時,這段時間疼痛最不敏感,此時看牙醫最合適。
上午11~12點,是開會的最佳時間,人們此時最為清醒。這段時間易用於解決問題和進行一些複雜的決策。
12時~下午2時,此間一天中快樂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適宜進行商業社會活動。
下午2~4時,會出現所謂的“下午低沉期”。此時易出現困乏現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電話,做些有趣的閱讀,盡量避免乏味的活動。
下午4~6時,人體從“低沉期”解脫出來,思維又開始活躍。可把一天中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做。並且這是進行長期記憶的好時光。
下午5~7時,人體的體溫最高,此時做些鍛煉有助於你在晚上順利入睡並提高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