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窮而彌堅,不墜青雲之誌”——國畫大師徐悲鴻(2 / 2)

“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嗬!”

輾轉數年後,徐悲鴻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賞識和幫助。1918年,他來到北京大學任畫法研究會導師。第二年,得到了留學法國的機會,生活的天空漸漸露出了迷人的蔚藍色。

發憤苦學的留學生活是他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貧窮落後,在世界上沒有地位,在外國的中國留學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視。有一次,許多留學生在一起聚會,一個滿身散發著酒氣的外國學生站起來,惡毒地說:“中國人又蠢又笨,隻配當亡國奴,就是把他們送到天堂裏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聽了異常憤怒,他走到這個洋學生麵前大聲說:“先生,你不是說中國人不行嗎?那麼,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比一比,等學習結業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從此,徐悲鴻學習得更勤奮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館去臨摹世界名畫時,常常是帶上一塊麵包一壺水,一去就是一整天,直到閉館才肯出來。當時,法國最享盛名的畫家達仰先生非常喜歡徐悲鴻,他從這個中國青年人身上,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堅強意誌,收他為學生,每個星期天都可以讓他去達仰畫室學習。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後,他在幾次競賽和考試中都獲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畫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這時,那個在眾人麵前大罵中國人無能的洋學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後來,徐悲鴻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潛心研究西方美術,後來他終於成為中國美術界學貫中西的大家。

1927年,徐悲鴻學成歸來,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係主任、中央大學藝術係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等,為我國美術事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他是偉大的藝術家,又是卓越的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的老師達仰先生曾說過,沒有經曆過苦境的人,往往缺乏宏大的誌願,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都是意誌和毅力最強的人。其實,畫家徐悲鴻也如此。我們知道,世界上受過苦難的人很多,不是每一個經受苦難的人都能把它化為財富的。徐悲鴻做到了。關鍵是生活再苦,他卻始終誌存高遠,在勤奮的學習和打磨中才練出了一身好功夫,應驗了中國那句古話:業精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