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翻譯家草嬰(2 / 2)

風雨過後見彩虹。“文革”結束後,草嬰繼續拿起自己的筆,希望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的俄文翻譯工作。從1978年起,他連續二十多年不懈怠、不停息,全身心地撲在對《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的翻譯上。翻譯一本書,他要先把原作讀幾遍,甚至幾十遍,搞清楚作品中的人物關係、精神內涵。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裏麵,人物有559個,他給每個人物做一張卡片,姓名、身份、性格特點,與其他人的關係等,逐一寫在卡片上。他還熟讀了與作品背景相關的俄羅斯曆史、哲學、宗教、風俗等方麵的書籍,直到把作品吃透才動筆,每天1000字,一年365天雷打不動!這就是草嬰,說他的翻譯嘔心瀝血一點也不過分!

“我就覺得一個文學翻譯家,主要就是做原文作者同譯文讀者之間的橋梁,這個橋梁要做得寬闊、平坦、容易走。”這就是草嬰的人生信條。而草嬰所做的一切使人們一想到“草嬰”這兩個字就會想到他在文化上的天賦,想到他難以估計的艱苦勞動以及“任勞任怨,不辱使命”的學者精神!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隻要生命還在,就有希望,就決不輕言放棄,並為此無怨無悔地努力著、奮鬥著,日日夜夜甘願如此,一生一世甘願如此,像一個義無反顧的殉道者!這就是草嬰成功的全部譯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