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從天空中抓到了雷電”——富蘭克林與避雷針(2 / 2)

“天電引來了,天電引來了。”富蘭克林既驚喜又恐怖地大聲喊叫著!不僅是他的手指有一種遭到電擊的麻木感覺,同時,他還發現鑰匙上迸射出了電火花……後來,雲收雨散,雷聲漸漸遠去。富蘭克林收下風箏,帶著兒子激動地回家了。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興——用風箏上的細繩居然能把電從天上引下來!通過這次野外實驗,他的避雷針誕生了。

可是,當時許多人不敢用避雷針,認為這樣做是對上帝的不敬,認為屋頂上安裝尖杆是不祥之物,會冒犯上帝,帶來災難。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是,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麵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首先在自家屋頂上豎起了一根數丈長的鐵棒,上麵連上銅線,一直伸到土裏。有一次,一場雷雨時,神聖的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附近房屋安然無事,才使避雷針的避雷作用得到人們的認同。因此,避雷針迅速地由美國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了整個歐洲和美洲。

為了美國的獨立,富蘭克林在70歲的時候還前往法國尋求支持。當時,身體虛弱,痛風和腎結石折磨著他。在法國到處都是密探和雙重間諜,富蘭克林小心翼翼地籌措資金、安排裝卸武器的船隻,巧妙地處理被美國武裝民船扣押的貨運船,為美國的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1785年春天,當年富蘭克林是以說客的身份去法國的,離開時他成了一個主權國家的代表,心裏異常高興。可是,科學研究仍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在6個星期的返航途中,80歲的富蘭克林忍受著腎結石所帶來的病痛,測量和記錄海水溫度,那是一項他堅持了30年的研究——繪製灣流圖……

富蘭克林逝世後,在美國、法國和英國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這樣評價他:“因為善行而受景仰,因為才華而獲崇拜,因為愛國而受尊敬,因為仁慈而得到愛戴,這一切將喚起人們對你的親切愛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沒有虛度一生。”自1928年以後,每張百元美鈔上都印有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肖像,他的相貌廣為人知,也是後人對他最好的紀念。

熱愛生活的富蘭克林,從北美沿海一個默默無聞的港口城鎮走來,成長為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在眾多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因為他的一生是自我奮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過程。以避雷針實驗為例,他不僅擁有科學知識,還有為科學獻身的勇氣和驚人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