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海是南太平洋屬海,位於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加裏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之間。海區向東北通過望加錫海峽連蘇拉威西海,可通太平洋,向西北經過卡裏馬塔海峽可到南海,向西南通過巽他海峽連印度洋,向東連弗洛勒斯海,是南海通印度洋及亞洲與澳大利亞間的重要航海通道。海域四周有4個大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加裏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和眾多小島。北側的是加裏曼丹島,北高南低,河流較多,海岸蜿蜒曲折多海灣,盛產金剛石,儲量居亞洲之首。西側的蘇門答臘島多火山,盛產優質石油和煤,臨爪哇海的東海岸有廣闊的平原,廣布沼澤,岸線平直無海灣。南側的爪哇島是印度尼西亞最重要的島嶼,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多火山。地震頻繁。主要港口有雅加達、泗水、三寶壟等。東側的蘇拉威西島由4個半島組成,西南角的烏戎潘當(望加錫)是印度尼西亞東部最大的港口、貿易中心和海邊基地,也是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交通樞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爪哇海是太平洋戰爭的戰場。1942年2月,日軍為完成對印度尼西亞的進攻戰役,與美、英、荷、澳聯軍在泗水、雅加達和加裏曼丹島以南海域進行了多次海戰,即曆史上著名的爪哇海海戰,日軍占領了爪哇島,聯軍損失慘重。
南部海底與爪哇島北部的地質構造相似,是爪哇島油田的延伸部分,蘊藏著石油,加裏曼丹島東西沿海海底部分也很可能藏有石油。
(一)鄭和的爪哇
永樂四年(1406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即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南洋要衝,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占領。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領軍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計一百七十人。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報複。
“爪哇事件”發生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而且又無辜損失了一百七十名將士,按常情必然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鬥。然而,鄭和得知這是一場誤殺,又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皇朝,化幹戈為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兩國從此和睦相處。
如今印尼的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是一支無敵艦隊。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在今日的印尼中爪哇首府存有三寶壟,在悶熱的陽光下緩緩挪動,摩托車常常呼嘯穿梭,喧鬧嘈雜得像任何一個中國的小城鎮。或許能夠在海邊考證這裏真的依舊是一個工商業繁盛的通商口岸,但在城市裏,並不能感覺繁盛的氣息。在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時候,三寶壟甚至舉行了一個長達7天的盛大鄭和紀念活動,參與其中的中爪哇省省長馬拉第安多(Mardianto)表現出對於鄭和的極大熱情,他承認,“鄭和是三寶壟惟一有價值的旅遊資源”。
1、爪哇
(1)馬歡《瀛涯勝覽》中的爪哇國
爪哇國者,古名闍婆國也。其國有四處,皆無城郭。其它國船來,先至一處名杜板。次至一處名新村,又至一處名蘇魯馬益。再至一處名滿者伯夷,國王居之。其王之所居以磚為牆,高三丈餘,周圍約有二百餘步。其內設重門甚整潔,房屋如樓起造,高每三四丈,卽布以板,鋪細藤簟,或花草席,人於其上盤膝而坐。屋上月硬木板為瓦,破縫而蓋。國人住屋以茅草蓋之。家家俱以磚砌土庫,高三四尺,藏貯家私什物,居止坐臥於其上。
國王之絆,髼頭或帶金葉花冠,身無衣袍,下圍絲嵌手巾一二條,再用錦綺或紵絲纏之於腰,名曰壓腰。插一兩把短刀,名不刺頭,赤腳出入,或騎象,或坐牛車。國人之絆,男子髼頭,女子椎髻,上穿衣,下圍手巾。男子腰插不剌頭一把,三歲小兒至百歲老人皆有此刀,皆是兔毫雪花上等镔鐵為之。其柄用金或犀角、象牙,雕刻人形鬼麵之狀,製極細巧。
國人男婦皆惜其頭,若人以手觸摸其頭,或買賣之際錢物不明,或酒醉顚狂,言語爭競,便拔此刀刺之,強者為勝。若戳死人,其人逃避三日而出,則不償命。若當時捉住,隨亦戳死。國無鞭笞之刑,事無大小,卽用細藤背縛兩手,擁行數步,則將不刺頭於罪人腰眼或軟肋一二刺卽死。其國風土無日不殺人,甚可畏也。中國曆代銅錢通行使用。
杜板番名賭斑,地名也。此處約千餘家,以二頭目為主。其間多有中國廣東及漳州人流居此地。雞、羊、魚、菜甚賤。
海灘有一小池,甘淡可飲,曰是聖水,傳言大元時命將史弼、高興征伐闍婆,經月不得登岸,船中之水已盡,軍士失措。其二將拜天祝曰:“奉命伐蠻,天若與之則泉生;不與則泉無。”禱畢,奮力插輪海灘,泉水隨槍插處湧出,水味甘淡,眾飲而得全生。此天賜之助也,至今存焉。
於杜板投東行半日許,至新村,番名曰革兒昔。原係沙灘之地,蓋因中國之人來此創居,遂名新村,至今村主廣東人也。約有千餘家,各處番人多到此處買賣。其金子諸般寶石一應番貨多有賣者,民甚殷富。自新村投南船行二十餘裏,到蘇魯馬益,番名蘇兒把牙。其港口流出淡水,自此大船難進,用小船行二十餘裏始至其地。亦有村主,掌管番人千餘家,其間亦有中國人。其港口有一洲,林木森茂,有長尾猢猻萬數,聚於上。有一黑色老雄獮猴為主,卻有一老番婦隨伴在側。其國中婦人無子嗣者,備酒飯果餅之類,往禱於老獼猴,其老猴喜,則先食其物,餘令眾猴爭食,食盡,隨有二猴來前交感為驗。此婦回家,卽便有孕,否則無子也,甚為可怪。
自蘇兒把牙小船行七八十裏到埠頭,名章姑。登岸投西南行一日半到滿者伯夷,卽王之居處也。其處番人二三百家,頭目七八人以輔其王。天氣長熱如夏,田稻一年二熟,米粒細白,芝麻菉豆皆有,大小二麥絕無。土產蘇木、金剛子、白檀香、肉豆蔲、蓽撥、斑貓、镔鐵、龜筒、玳瑁,奇禽有白鸚鵡如母雞大,紅綠鶯哥、五色鶯哥、鷯哥,皆能效人言語;珍珠雞、倒掛鳥、五色花斑鳩、孔雀、檳榔雀、珍珠雀、綠斑鳩之類。異獸有白鹿、白猿猴等畜,其豬羊牛馬雞鴨皆有,但無驢與鵝耳。
果有芭蕉子、椰子、甘蔗、石榴、蓮房、莽吉柿、西瓜、郞級之類。其莽吉柿如石榴樣,皮內如橘囊樣,有白肉四塊,味甜酸,甚可食。郞級如枇杷樣,略大,內有白肉三塊,味亦甜酸。甘蔗皮白麄大,每根長二三丈。其餘瓜、茄、蔬菜皆有,獨無桃李韭菜。
國人坐臥無床凳,吃食無匙筯,男婦以檳榔荖葉聚灰不絕口,欲吃飯時,先將水嗽出口中檳榔渣,就洗兩手幹淨,圍坐,用盤滿盛其飯,澆酥油湯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若渴則飲水,遇賓客往來無茶,止以檳榔待之。
國有三等人:一等回回人,皆是西番各國為商,流落此地,衣食諸事皆清致;一等唐人,皆是廣東、漳、泉等處人竄居是地,食用亦美潔,多有從回回藪門受戒待齋者;一等土人,形貌甚醜異,猱頭赤腳,祟信鬼敎,佛書言鬼國其中,卽此地也。人吃食甚是穢惡,如虵蟻及諸蟲蚓之類,略以火燒微熟便吃。家畜之犬與人同器而食,夜則共寢,略無忌憚。舊傳鬼子魔王靑麵紅身赤發,正於此地與一罔象相合,而生子百餘,常啖血為食,人多被食。忽一日雷震石裂,中坐一人,眾稱異之,遂推為王。卽令精兵驅逐罔象等眾而不為害,後複生齒而安焉。所以至今人好凶強。
年例有一竹輪會,但以十月為春首。國王令妻坐一塔車於前,自坐一車於後。其塔車高丈餘,四麵有窗,下有轉軸,以馬前拽而行。至會所,兩邊擺列隊伍,各執竹輪一根。其竹輪實心無鐵刃,但削尖而甚堅利。對手男子各攜妻奴在彼,各妻手執三尺短木棍立於其中。聽鼓聲緊慢為號,二男子執輪進步抵戳,交鋒三合,二人之妻各持木棍格之曰「那剌那剌」則退散。設被戳死,其王令勝者與死者家人金錢一個,死者之妻隨勝者男子而去。如此勝負為戲。
其婚姻之禮,則男子先至女家,成親三日後迎其婦。男家則打銅鼓銅鑼,吹椰殼筒,及打竹筒鼓幷放火銃,前後短刀團牌圍繞。其婦被發裸體跣足,圍係絲嵌手巾,項佩金珠聯絡之飾,腕帶金銀聲裝之鑼。親朋鄰裏以檳榔荖葉線紉草花之類,妝飾彩船而伴送之,以為賀喜之禮。至家則鳴鑼擊鼓,飲酒作樂,數日而散。
凡喪葬之禮,如有父母將死,為兒女者先問於父母,死後或犬食,或火化,或棄水。其父母隨心所願而囑之,死後卽依遺言所斷送之。若欲犬食者,卽抬其屍至海邊,或野外地上,有犬十數來食盡屍肉無遺為好;如食不盡,子女悲號哭泣,將遺骸棄水中而去。又有富人及頭目尊貴之人將死,則手下親厚婢妾先與主人誓曰「死則同住」,至死後出殯之日,木搭高棰,下垜柴堆,縱火焚棺,候焰盛之際,其原誓婢妾二三人,則滿頭帶草花,身披五色花手巾,登跳號哭良久,攛下火內,同主屍焚化,以為殉葬之禮。
番人殷富者甚多,買賣交易行使中國曆代銅錢。書記亦有字,如銷俚字同。無紙筆,用茭蔁葉以尖刀刻之。亦有文法,國語甚美軟。
斤秤之法,每斤二十兩,每兩十六錢,每錢四姑邦,每姑邦該官秤二分一厘八毫七絲五忽。每錢該官秤八分七厘五毫,每兩該官秤一兩四錢,每斤該官秤二十八兩。升鬥之法,截竹為升,為一姑刺,該中國官升一升八合。每番鬥一鬥為一黎,該中國官鬥一鬥四升四合。
每月至十五十六夜,月圓清明之夜,番婦二十餘人或三十餘人聚集成隊,一婦為首,以臂膊遞相聯綰不斷,於月下徐步而行。為首者口唱番歌一句,眾皆齊聲和之,到親戚富貴之家門首,則贈以銅錢等物。名為步月行樂而已。
有一等人以紙畫人物鳥獸鷹蟲之類,如手卷樣,以三尺高二木為畫幹,止齊一頭。其人蟠膝坐於地,以圖畫立地,每展出一段,朝前番語高聲解說次段來曆。眾人圜坐而聽之,或笑或哭,便如說平話一般。
國人最喜中國靑花磁器,幷麝香、銷金紵絲、燒珠之類,則用銅錢買易。國王常差頭目以船隻裝載方物進貢中國。
(2)費信《星槎勝覽》中的爪哇國
古名闍婆,地廣人稠,實甲兵器械,乃為東洋諸番之衝要。舊傳鬼子魔天,正於此地,與一罔象青麵紅身赤發相合。凡生子百餘,常食啖人血肉。佛書所雲鬼國,其中隻此地也。人被啖幾盡,忽一日雷震石裂,中坐一人,眾稱異之,遂為國主,即領兵驅逐罔象,而不為害。後複生齒而安業,乃至今國之移文,後書一千三百七十六年。考之肇啟漢初,傳至我宣德七年。
港口以入去馬頭曰新村。居民環接,編茭樟葉覆屋,鋪店連行為市,買賣聚集。其國富饒,珍珠、金銀、鴉鶻、貓睛、青紅等石、車渠、瑪瑙、豆蔻、蓽茇、梔子花、木香、青鹽,無所不有,蓋在通商之處也。其鸚鵡、鸚鷊、孔雀,能馴言語歌曲。其倒掛鳥,身如雀大,披五色羽,日間焚香於其傍,夜則張羽翼而倒掛,張尾翅而放香。
民俗好凶強,但生子一歲,則置刀於背,名曰不剌頭,以金銀象牙雕刻為靶。凡男子自幼至老,貧富皆有,插於腰間。若有爭論,不通罵詈,即拔刀刺之,強者為勝。設被殺之,藏躲三日而出去,即無事也。男子猱頭裸身,惟腰圍單帶手巾。能飲酗酒,重財輕命。婦人亦然,惟項上金珠聯紉帶之,兩耳塞茭樟葉圈於竅中。其喪事,凡其主翁之死,婢妾之眾而對誓曰:“死則同往。”臨殯之日,妻妾奴婢皆滿頭帶草花,披五色手巾,隨屍至海邊或野地,將屍於沙地,得眾犬食盡為好。如食不盡,則悲泣號歌。柴堆於傍,眾婦坐其上,良久之際,縱火燒柴而死,則殉葬之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