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安達曼海(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的水道,又譯做麻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狀似漏鬥,其南口寬隻有65公裏,向北漸寬,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國的克拉地峽之間的北口已寬達249公裏。東南峽口有許多小島,一些小島邊緣有岩礁和沙脊,妨礙航行。主要深水航道偏於海峽東側,寬度2.7~3.6千米,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輪。海峽西岸地勢低平,多大片沼澤、泥質島嶼和紅樹林海灘,大船不易靠岸。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與大洋州的十字路口,其因沿岸有馬來西亞一古城馬六甲而得名。其通航曆史遠達2000多年,是環球航線的重要環節,每天平均通過的船有200多艘,每年通過8萬多艘,成為僅次於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的世界最繁忙海之一。然而海峽寬度較窄,其中還有沙灘和沙洲,淺於23米的地方就有37處,再加上過去的沉船等有礙巨型油輪通行,因而不斷發生巨輪擱淺事件,載重20萬噸以上油輪隻得繞道印尼的龍目海峽,多航行2000多千米。同時兩岸泥沙不斷向海峽內淤積,海岸線每年大約向前伸展60~500米。如按此淤積速度,馬六甲海峽1000年內就會消失。因而加強航道疏浚和綜合治理是艱巨任務。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管。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終年高溫多雨,風力很小,年均氣溫25℃以上,年均降水量 2000~2500 毫米,馬六甲港等地達3000毫米,甚至更多。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風力微小,4~5月、10~11月可能出現猛烈的暴風雨,但一般曆時短暫,不過數十分鍾,對船艦航行阻礙不大,世人稱馬六甲海峽是風平浪靜的海峽。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裏運往國內的。
馬六甲海峽的兩岸常可看見海岸沼澤,沿蘇門答臘東部的海岸便有一處麵積很大、地勢低窪的沼澤林。海峽兩岸均泥沙淤積,大河口附近泥沙淤積外展程度不等,在馬來亞沿海,每年泥沙淤積外展幅度約為9公尺,而到蘇門答臘東部沿海則約為200公尺。
從地質上看,馬六甲海峽是巽他陸棚的組成部分,在第四世紀開始階段(大約160萬年前)是一片延綿的低地,自第三世紀後期(大約700萬年前)至今似未曾受到過地殼運動的影響,目前的輪廓是因後冰期高緯地區的陸冰融化而上漲的海水浸泡而成。
(一)鄭和的蘇門答臘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鄭和水師”三下西洋。
船隊抵達舊港(今印尼蘇門答臘島)時,原先的偽王子蘇幹刺正策劃殺主自立。
蘇幹拉是原蘇門答臘國王蘇丹罕難阿必鎮的兒子,後來蘇門答臘國遭到那孤兒國侵略,蘇門答臘國王中毒箭而死,王子蘇幹拉尚年幼,王妃便下令如有勇士能替國王報仇,即嫁其妻。一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那孤兒國,王妃果然嫁給老漁翁,並尊其為老國王。蘇幹拉成人後,就拉起自己的隊伍殺掉了老漁翁國王,然後逃往山中另立山頭。蘇幹拉怨恨鄭和未賞賜自己,竟然率水軍攔截“鄭和水師”。鄭和隨即率師迎頭痛擊、窮追猛打,把蘇幹刺的水軍打得一敗塗地,直到活捉蘇幹刺及妻兒。
當然,這種不愉快的事情還是罕有發生的,更多的時候,鄭和艦隊與當地居民還是蠻和諧的。
1、舊港
(1)馬歡《瀛涯勝覽》中的舊港國
舊港,卽古名三佛齊國是也。番名曰浡淋邦,屬瓜哇國所轄。東接爪哇國,西接滿剌加國界,南距大山,北臨大海。諸處船來,先至淡港,入彭家門裏,係船於岸。岸上多磚塔。用小船入港內,則至其國。國人多是廣東、漳、泉州人逃居此地。人甚富饒。地土甚肥,諺雲“一季種穀,三季收稻”,正此地也。地方不廣,人多操習水戰,其處水多地少。頭目之家都在岸地造屋而居,其餘民庶皆在木筏上蓋屋居之,用樁纜拴係在岸,水長則筏浮,不能淹沒。或欲於別處居者,則起樁連屋移去,不勞搬徙。其港中朝暮二次暗長潮水。國人風俗婚姻死喪之禮,以至言語及飲食、衣服等事,亦皆與爪哇相同。
昔洪武年間,廣東人陳祖義等全家逃於此處,充為頭目,甚是豪橫,凡有經過客人船隻,輒便刼奪財物。至永樂五年,朝廷差太監鄭和等統領西洋大寶船到此處。有施進卿者,亦廣東人也,來報陳祖義凶橫等情,被太監鄭和生擒陳祖義等,回朝伏誅,就賜施進卿冠帶,歸舊港為大頭目,以主其地。本人死,位不傳子,是其女施二姐為王,一切賞罪黜陟皆從其製。
土產鶴頂鳥、黃速香、降真香、沉香、金銀香、黃蠟之類。金銀香中國與他國皆不出,其香如銀匠鈒銀器黑膠相似,中有一塊似白蠟一般在內,好者白多黑少,低者黑多白少。燒其香氣味甚烈,為觸人鼻,西番幷鎖俚人甚愛此。香鶴頂鳥大如鴨,毛黑,頸長,嘴尖。其腦蓋骨厚寸餘,外紅裏如黃蠟之嬌,甚可愛,謂之鶴頂,堪作腰刀靶鞘擠機之類。又出一等火雞,大如仙鶴,圓身簇頸,比鶴頸更長,頭上有軟紅冠,似紅帽之狀。又有二片生於頸中,嘴尖,渾身毛如羊毛稀長,靑色。腳長鐵黑,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腹,腸出卽死。好吃炭,遂名火雞。用棍打碎莫能死。又山產一等神獸,名曰神鹿,如巨豬,高三尺,前半截黑,後一段白花毛純短可愛。嘴如豬嘴不平,四蹄亦如豬蹄,卻有三跲。止食草木,不食葷腥。其牛、羊、豬、犬、雞、鴨,幷蔬菜、瓜果之類,與爪哇一般皆有。彼處人多好博戲,如把龜、弈棋、鬥雞之類皆賭錢物。市中交易亦使中國銅錢,幷用布帛之類。國王亦每以方物進貢朝廷,逮今未絕。
(2)費信《星槎勝覽》中的舊港國
古名三佛齊國。自港入去,田土甚肥,倍於他壤。古雲:“一季種穀,三季生金。”言其米穀盛而為金也,民故富饒。俗囂好淫。有操略,水戰甚慣。其處水多地少,部領者皆在岸邊,居屋之用,匝民仆而宿,其餘民庶皆置木筏上,蓋屋而居。若近溪船,以木樁拴閘,設其水漲,則筏浮起,不能湮沒也。或欲別居,起樁去之,連屋移拔,不勞其力。此處之民,爪哇所轄,風俗與爪哇大同小異。地產黃熟香、速香、沉香、黃蠟並鶴頂之類。貨用燒煉五色珠、青白磁器、銅鼎、五色布絹、色段、大小磁器、銅錢之屬。永樂三年,我朝太宗文皇帝命正使太監鄭和等,統領舟師往諸番國。海寇陳祖義等聚三佛齊國,抄掠番商,亦來犯我舟師,被我正使深機密策,若張網獲獸而殄滅之,生擒厥魁,獻俘闕下,由此海內振肅。
詩曰:瀕海沙泥地,田禾熟倍金。男兒多狠暴,女子甚哇淫。地僻蠻夷逆,天差正使擒。俘囚獻闕下,四海悉欽遵。
2、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的古名之意為“金島”,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和馬來語之“金洲”同意,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的緣故。16世紀中葉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
關於蘇門答臘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島名來源於梵文,古時曾叫蘇瓦納布米,有“光輝綺麗的鄉土”之意,這個名字的同義詞即蘇門答臘布米,蘇門答臘即從蘇門答臘布米演變而來。蘇門答臘古稱安達拉斯,此名源於阿拉伯語。數百年前,該島廣為種植橡膠樹,人們便把它別稱為“帕齊亞”,印度尼西亞語意即“橡膠島”。印度尼西亞獨立後,該島又贏得“希望之島”的美稱。蘇門答臘島印度尼西亞語寫作Sumatera,英語習慣拚作Samudra。
(1)油島
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加裏曼丹島(婆羅洲),為世界最大群島——馬來群島所屬的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全島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麵積約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麵積的1/4.中部有赤道穿過,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