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涼國公——哥舒翰(2 / 2)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反,高仙芝受誣被誅,玄宗命哥舒翰將兵20萬代高仙芝守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時哥舒翰已患風疾,不能治事;所委部將互相爭長,號令不一,軍無鬥誌。他隻好扼守潼關。宰相楊國忠懷疑他要回兵殺害自己,力勸玄宗促令他出戰。

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哥舒翰被迫出關,戰於靈寶(今屬河南),遭敵伏擊火攻,全軍覆沒。哥舒翰被部下執送安祿山,求致書招降唐將領以免死。唐將領複書拒降並譴責他不能死節。後為安祿山子安慶緒所殺。

哥舒翰任西安節度使,派遣都兵馬使張擢到京師長安奏事,張擢完成任務後,在京師逗留了很久沒有回去,他進獻財物給楊國忠,與楊國忠結交。哥舒翰正巧也來京師,要入宮朝見天子,張擢怕哥舒翰問罪,心裏惴惴不安,請示楊國忠任命他為禦史大夫,兼劍南西川節度使。任命的詔書下達後,張擢來到哥舒翰家拜見哥舒翰,哥舒翰命令部下把他揪到庭中,列舉了他的罪狀,用杖刑打死了他,然後向皇帝報告,讓皇帝曉知此事。唐玄宗知道此事後,便下詔書褒獎哥舒翰堅持原則,把張擢的屍體賜給他,再讓哥舒翰鞭打張擢屍體一百下。

唐哥舒翰平吐蕃

天寶六年(747年)十一月,唐玄宗在華清宮召見哥舒翰。二人談得非常投機,玄宗決定用哥舒翰取代王忠嗣。於是任哥舒翰為鴻臚卿(專管少數民族事務的官職),兼西平(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太守,攝禦史中丞,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隴右節度使。

不久,審訊王忠嗣的官員為迎合上意,判王忠嗣死刑。哥舒翰聽到消息後非常吃驚,請求用自己的官爵來贖王忠嗣的罪。玄宗根本不聽,站起來打算走入內宮。哥舒翰在後麵叩頭相隨,“言詞慷慨,聲淚俱下”地為王忠嗣申冤。玄宗看到哥舒翰赤誠之心出自肺腑,頗為感動,於是免除了王忠嗣的死罪,將王忠嗣貶為漢陽(今湖北漢陽)太守。一年後,王忠嗣在任上憂鬱而終。經過這件事,朝廷上下都對哥舒翰稱讚不已,誇讚他是個忠義之人。哥舒翰不但救了王忠嗣的性命,還贏得了極好的口碑,他也從此成了權勢極大的封疆大吏。

天寶七年(748),哥舒翰采用“步步為營”的軍鎮策略,在青海湖建神威城。因為城就修在吐蕃軍前,使吐蕃軍倍感壓力,因此傾全力進攻。不久,神威城被吐蕃人攻破並毀之一旦。哥舒翰重新奪取神威城後,又在青海湖的龍駒島上修築應龍城,與神威城遙相呼應。隨後,哥舒翰一改唐軍的消極防禦為主動進攻,一舉攻克戰略要地石堡城。然後以石堡城為前沿陣地,繼續將戰場推向吐蕃腹地,終於收複了失陷多年的黃河九曲之地。而吐蕃在與哥舒翰的交戰中,開始時尚能發動反擊,到後來隻能是疲於招架,毫無還手之力,最後隻能是“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了。吐蕃當時是大唐最難對付的鄰國。最終在哥舒翰手中,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全麵勝利。

哥舒翰治軍嚴厲,“三軍無不震懾”。在攻打石堡城時,負責攻城的先鋒官副將高秀岩、張守瑜因沒完成任務,險些被哥舒翰斬首,後來二人在寬限日期內攻占了石堡城,方保住性命。哥舒翰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與其嚴格治軍是分不開的。

哥舒翰的馳騁英姿及輝煌戰績,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元稹都有吟誦。李白有《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天為國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擁靈台。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天寶十二年(753),玄宗皇帝封哥舒翰為涼國公,食實封二百戶,並正式任命為河西節度使。不久又晉封為西平郡王。此時正值楊國忠和安祿山爭寵,楊國忠得知哥舒翰與安祿山不和後,就想方設法擴大哥舒翰的職權,以與安祿山抗衡。天寶十三年(754),由楊國忠大力舉薦,玄宗拜哥舒翰為太子太保兼禦使大夫。楊國忠與勁敵哥舒翰的聯盟,確實讓安祿山感到了莫大的壓力,直接促使他加快了造反的步伐。

天寶十四年(755),吐蕃王病死。吐蕃派出使節,要求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唐朝也派出使節去吐蕃,吊唁故王,冊封新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