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 3)

波吉定晴看了他許久,決定實言相告:

“你真的沒有絲毫心理準備?瓦斯科,這恰恰是最難預測的一點。科學家們普遍相信,宇宙不會有這麼長的壽命。我們兩個倒不必害怕,因為光速延緩了衰亡的進程,但飛船外就難說了,也許我們在航行途中,會看到窗外的宇宙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物質都在湮滅,隻餘下不會衰老的光速粒子。”

巴爾托查的臉慢慢變白了,臉上仍掛著茫然的笑容。波吉憐憫地說:“不要難過,也許還有什麼人類尚未認識的規律,會幫助我們早日返回地球,也許太空港的歡迎人群中還有一位伊芙小姐呢。”

巴爾托查搖搖頭,他不至於傻到相信這一點。他故意打岔道:“喂,那是什麼星?正前方的那顆。”

“那是心宿星,屬天蠍星座,距地球410光年。飛船繞過南門二之後,就準備以它來作為航線的基點。”

“天蠍?它一定有很多傳說,請給我講講,好嗎?”

波吉歎口氣,“好吧。”

此後,他們一直在閑聊中打發日子,他們聊各個星星的傳說,聊麥哲倫的環球探險,聊著地球女人的新時尚……但有一條是絕口不提的,那就是麥哲倫號飛船的“必然的”命運。快活的巴爾托查有時會對著舷窗偶發怔忡,波吉想,他一定是在心中默禱著出現奇跡吧。

1520年8月26日,南美洲聖克魯斯海灣

這兒距日後的麥哲倫海峽隻有三天的路程,但一向勇往直進的麥哲倫卻下令船隊停泊,在無所事事中整整耗了兩個月。曆史學家們一直在猜測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他是對勝利失去信心了嗎?

麥哲倫的一生就是為了一個目的,為了完成“環球探險”這個天命。他出生於葡萄牙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10歲送入宮中服役,16歲開始在國家航海事務廳工作,看到了很多秘密航海報告,學到了最新的地理學知識和見解。他命運多蹇,被人誣告,受到葡萄牙國王的多年冷遇。但他並不氣餒,終日在皇家圖書館查尋資料,埋頭於他的秘密計劃。

那時,不少人夢想從世界另一邊,即向西航行到達富庶的東方。有人聲稱在南緯40度見到一個通向東方的海峽。這個消息使麥哲倫狂喜不已,因為在著名的宇宙學家馬爾丁·貝格依姆繪製的一張秘密地圖上,正好在南緯40度標有一個海峽!

麥哲倫滿懷信心地向世人宣布,他已經知道、而且唯有他知道通向東方的秘密海峽--因此,請給我一支船隊吧!

曆史學家們書寫這段曆史時,無不為麥哲倫捏把汗。他終於贏得了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信心十足地出發了。7個月前他們就到達了南緯40度的那個秘密“海峽”,但派去探查的船隻兩周後回來報告說,這隻是一條寬闊的淡水河。麥哲倫十分沮喪。他命令船隊繼續向南,到了這個聖克魯斯海灣又突然下令拋錨,在陰鬱中沉思了兩個月。也許他確實失望了。再往南去就越來越冷,那是傳說中的白色魔鬼(冰山)肆虐的地方。

他該如何決斷?假如他至此調頭而回?假如一線陸地真的延伸到南極,並不存在麥哲倫海峽和更南的德恩克海峽?

即使是這樣,曆史也不會停步,但麥哲倫的名字將從曆史中隱去。最多有一位好心的曆史學家帶上一段閑筆,把他作為一個失敗的典型。

1520年10月18日,麥哲倫終於走出沮喪,下令啟錨。三天後,他們來到一個很深的海灣,暗黑色的海水在懸崖峭壁的夾縫中翻騰怒號,遠處群山綿延,白雪皚皚。水手們望著陰森森的海峽深處,異口同聲斷定這不是要找的海路。但麥哲倫斷然下令,徹底查清這片怪異的水域。

這片水域裏風高浪急,探查的兩隻船被衝到海灣最深處,處境十分危險。但他們忽然發現,懸崖後竟有一條十分狹窄的水道!兩隻船驚惕不安地向前走,但水道越來越寬,潮起潮落井然有序,水質也一直是鹹的。他們迅速返回,向麥哲倫報告。

麥哲倫終於看到了勝利,就像在地穴中爬了兩年的人終於見到了第一束陽光,他熱淚盈眶。

飛船時間2529年5月,麥哲倫號飛船

“瓦斯科,遵照世界政府的命令,每5年對你進行一次精神鑒定,現在開始。”

“請吧。”

“你的名字。”

“瓦斯科·巴爾托查。”

“性別。”

“男。”

“年齡--當然是按飛船時間。”

“30歲。”

“家庭成員。”

“隻有妻子伊芙·巴爾托查--而且是在我回到地球之後。波吉,按飛船外的時間計算,伊芙今年幾歲?”

波吉看看他:“在她原來的年齡上再加100歲。地球上已過去100年了。”

巴爾托查停了一會兒幽幽歎道:“126歲,她很可能不在人世了。不過也不一定,在這100年中,科學家們一定找到了長壽的辦法。”

波吉笑道:“我想精神鑒定可以結束了,你的精神完全正常--既然你還掛念著伊芙。”

飛船已達光速的99%,在船尾方向的太空是一片黑暗,船首方向是均勻的強光,強光四周,圍著一圈窄窄的星環,赤橙黃綠青藍紫依次排列,十分壯觀。飛船恰恰像是向彩環中鑽去,但彩虹卻永遠可望而不可即。巴爾托查入迷地欣賞著窗外的奇景,喃喃地驚歎著:

“真漂亮,簡直是美不勝收,百看不厭。可是宇宙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前方和後方的恒星都跑哪兒去了?請你耐心地給我講講。”

“好的,我很有耐心。”

我很有耐心,我有100億、200億年的空閑時間。飛船內的時間仍以正常的速率行進著,秒鍾滴答、滴答、滴答。可是你想想吧,一聲滴答中,船艙外的宇宙可能已跨越了10萬年、100萬年。漫說短壽的地球生命了,就連壽命以數十億年計的恒星,也在飛快地奔向自己的歸宿。波吉沒有配備感情程序,但就連他也能感受到一種沒頂的悲涼。他拋開這些感慨,平靜地說:

“你知道多普勒效應嗎?救火車飛速向你開來時,警笛聲會變得尖銳;救火車離你而去時,警笛聲會變得沉悶。這是因為聲波的波長會隨著波源的速度而改變。同樣,飛船以高速前進時,前方的恒星迎著我們而來,光波的波長變短,顏色偏於紫色(紫移);後方的恒星離我們而去,光波波長變長,產生紅移。我們的飛船已接近光速,紫移和紅移也趨近於極端,所以前後的恒星都在視野裏消失,隻剩下環繞飛船中央的這條彩色星帶。”

“飛船中央?不,它是在前方。”

“對,這是因為另一個光學效應--光行差。就象你在雨中跑步時,本來垂直的雨絲就變成斜的,你不得不把雨傘向前傾斜。由於飛船的速度,本來應該在中央的星帶就移向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