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啊哈,這麼一聲滴答--恐龍滅絕了;再這麼一滴答--太陽變成白矮星了!”

1521年冬春,太平洋

麥哲倫率領著剩餘的三艘船駛離希望角,進入了浩瀚的“大南海”。船隊在水波不興的海麵上行駛著,10天、50天、100天……地平線上始終是平靜單調的海平麵,沒有絲毫接近陸地的跡象。

麥哲倫給這片水域命名為“太平洋”,但一昧平靜加上單調的生活不亞於酷刑。船隊象是靜止了,每天都是一樣無雲的天空,一樣無浪的海麵,一樣剌眼的陽光,一樣疲憊的麵孔……糧食急劇減少,淡水早已發臭,連這種臭水每天也隻能喝上一口。壞血病逐漸蔓延開來,一具具屍首被推入水中……誰知道這段航程還有多遠,明天,還是10年?

勝利之神降臨得十分突然。3月6日,桅杆上的了望員大聲喊道:“陸地!前邊有陸地!”果然,一線陸地浮現在天際,那兒有鮮亮的綠色,十幾隻海鳥在天空中巡弋。瀕臨絕境的船員們一下子興奮起來。

這天他們發現了第一個有人居住的海島,20天後,他們抵達馬索華島,麥哲倫的馬來人忠仆亨利被派往島上談判,不久亨利回來了,狂喜地喊著:

“主人,我在島上聽懂一些話,是馬來語的幾個詞!”

麥哲倫不由感謝上帝的仁慈。他知道,歐洲人向東西方向伸展的觸角,今天在這兒終於接合了。

飛船時間2551年10月,麥哲倫飛船

“951,952,953……”51歲的巴爾托查在健身器上用力蹬著,一邊快活地數數。他的頭發已略見花白,肚子有點發福,顯得個子更矮了。自從16年前熬過了心理上的極點,這些年來的他的心理狀況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態勢。他做夠1000次,從健身器上走下來,擦擦臉上圓形的汗珠:“波吉,今天我們幹什麼?”

波吉瞑目而坐,沒有反應。巴爾托查把他拍醒,擔心地望著他:“波吉,你是不是患了抑鬱症?就像我16年前那樣。”

波吉睜開眼,自信地微笑道:“機器人不會患抑鬱症,我隻是進入了正常的假寐狀態。一旦閑暇無事,也就是外界刺激減弱到某個閾值時,我的身體就自動進入低能狀態。”

巴爾波查一個勁搖頭:“不對,不對,你和最初幾年不一樣,現在你特別愛打瞌睡。”

波吉霍然驚醒,他想這家夥說得對。“假寐”功能本身沒問題,問題是反應閾值變了,不知不覺變了,同樣的外界刺激已經不能引起他的興奮。這種功能失衡正好類似自然人類的抑鬱症。他迅速對體內作了調整,衷心地說:

“謝謝,你說得對,你幫我發現了自己的病狀,現在我已經痊愈了。”

他真的痊愈了,再沒有像從前那樣萎靡。以後的幾天,他詳細檢查了星空圖像,似乎越來越高興,一團喜色始終在眉尖跳動。巴爾托查對此渾然未覺,他問道:

“現在離地球多遠?”

“剛剛超過200億光年。我們已越過可視宇宙的邊緣,也越過施瓦茲半徑。”

“什麼是施瓦茲半徑?”

“你已經知道什麼是黑洞,施瓦茲半徑就是在黑洞中,引力增大到正好使光線不能逃逸的那個球麵尺度。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宇宙本身也有施瓦茲半徑呢。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很小的,但即使是這樣小的物質密度,當宇宙尺度達到某個值時,也會形成同樣的黑洞效應。根據我們這一路對宇宙密度的最新觀測值,宇宙的施瓦茲半徑小於200億光年。”

“你剛才說,我們已經越過施瓦茲半徑?”

“對。”

巴爾托查難為情地說:“我越聽越糊塗了。你不是說,連光線也不能穿越這個半徑嗎?”

波吉微笑道:“對。因此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宇宙無限並且均勻,施瓦茲半徑內外的引力互相抵消。但這種假說有很多困難,科學界早已把它排除了。另一種可能是,”他有意停頓著,抑住嘴邊的笑意,“我們已開始返航了--不,不是說飛船已經掉頭,不是這樣的。飛船仍是沿著準確的射線方向一直在離開地球。但引力使空間扭曲並自封閉,當我們沿著這個自封閉的空間一直向‘外’時,實際我們也同時在返回。”他怕巴爾托查聽不懂,又耐心地解釋道,“你可以拿麥哲倫的航行作類比。當他們沿地球球麵向西航行、離西班牙越來越遠時,他們離西班牙的東邊也越來越近。”

“我懂,我懂。你是說我們正從另一麵接近地球,我們正在追趕我們的後腦勺?”

波吉笑了:“後腦勺隻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你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後腦勺,而是自己的鏡麵對稱體。離開的巴爾托查和返回的巴爾托查心髒不在同一邊--但你們都會堅信自己的心髒是在左邊。”

巴爾托查茫然地看著自己的老師。他沒有聽明白這些細節,但主要的結論聽明白了:“你是說,我們很快就會返回?”

“嗯,飛船的速度已經非常、非常接近光速,其誤差在飛船的儀器上已無法測量了,所以無法精確計算飛船上的時間速率--但它一定是極小極小,也許在你眨眼的當兒,船外已過了1000萬年,也許半天內我們就能返回室女超星係團、銀河係和太陽係。”

巴爾托查的思鄉之情開始勃勃跳動,幾乎按捺不住。不過畢竟他已經51歲了,他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歎息道:“可惜船外是數百億年,地球已經不存在了。你笑什麼?”他奇怪地問,“這個結果很值得高興麼?”

波吉笑得更歡了:“不一定。”

“什麼不一定?”

“船外不一定過了數百億年。在這趟旅行中,我一直沒告訴你另一種可能,我不想過早給你一個飄渺的希望。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這種希望越來越可能了。”

巴爾托查很高興,孩子氣地央求:“什麼可能?快告訴我吧。”

波吉警告:“不過還沒有最後證實呢。”

“說吧,說吧。”

“好,我來告訴你。你難道沒注意到船外的星空?如果是300億年之後的星空,它們早該分崩離析了。這次環宇航行之所以被批準,是因為那時的科學家已經發展了一種很有前途的理論,叫‘時空連續超圓體假說’。簡單地講,這種理論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當飛船從超圓體的宇宙中完成一個循環、形成一條閉合的空間超曲線時,時間也會精確地接合成閉合曲線--我們將在出發的那一時刻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