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臣藎謀與大王宸斷(3 / 3)

鹹豐帝的年輕氣盛,獨斷專行,動輒申飭,連任軍機大臣的祁雋藻也因自己的政見與鹹豐帝多相左,故於鹹豐四年(1854)十一月告病還家。

鹹豐初年,財政出現危機,道光三十年國庫隻有187萬兩白銀,由於鎮壓起義和賑災原因,到鹹豐三年六月,戶部存銀隻有22.7萬兩白銀,兩個月的兵餉都發不出來。而太平天國聲勢正盛,將要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隻有全力圍剿,才能維護岌岌可危的統治,然而打仗需要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熔化內務府金鍾,開捐例,賣官鬻爵,鑄大錢,發行官票和錢票,推行厘金製度等,更有廷臣建議開征間架稅。顧名思義,就是按房屋數量征收的,而不是像我們今天這個樣子,是按房屋的市值來增收。在康熙朝,曾加征一次,不過一年即止,其因擾民太甚,民甚苦。田雨公上疏切諫,引據史籍,詳陳弊害。指出國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為天下大患,不可別求搜刮之術,增一分則民受一分害,指出了此建議的不可行。鹹豐帝聽後動容,“議遂寢”,不複再進行討論。然而如何開源生財,才能國富民強,才能應對太平天國起義等等一係列財政困難,田雨公沒有提出。但鑒於清中葉以來,政府機構臃腫,人員隊伍龐大,而閑職冗員日多,開支出項漸縻,特上疏《國用未充力圖撙節由》。開宗明義指出:

今帑項不足而欲開源以生之無良策也,惟有力籌節用或可補救於萬一。

皇上躬行節儉、崇實黜華,臣何敢複有所議。惟庶司不無冗費,各工未免冒銷。在朝廷顧惜大體,自不暇為瑣屑之計;然際帑金支絀,亦宜量為裁滅。臣伏思每歲用項除兵餉河工等務萬不可缺外,如內務府工部所出詳悉稽核,必有可以酌減之處,且今銀價昂貴,所易製錢較昔年為加倍,則紋銀一兩可抵昔年二兩之用。諸臣誠不為利己之見,力絕浮銷,何至無可節省。又大學生財之道,其次曰食之者寡,令中外不乏冗員。臣由翰詹薦曆卿班,所閱數衙門政務均簡,而設官亦複不少;以此類推各衙門額設之員,其中閑散者必多,外官自同知通判以下佐雜各官尤多,冗職若酌量變通,凡無裨實用之缺悉行裁汰,即有體製攸關,名不可廢者,其職可以兼攝,庶不虛縻俸金。相應請旨飭下內務府、工部將每年所出之數,悉心籌劃,何項可以議裁,何項可以議減,酌量請行並請旨飭下,吏兵二部及外省督撫總核內外文武員弁,察其缺之果否緊要,量為裁汰,以除幸位,則財用庶可以稍舒。抑臣尤有請者,凡職司出納之員以操守廉潔為要,即以河工而論,奢靡成習,共見共聞。當此財用不足,若輩皆坐擁厚貲,肆無顧忌,此雖積習難返,亦大吏之未免姑容也。查兩河安瀾,歲有保舉,其所稱在工出力等語,虛實均未可知。若以貪廉為殿最,凡工員考察不惟視其勤惰,必實能樽節經費者方登薦牘,其所節若幹即留抵下年之用,以昭核實。如此則工員必知斂戢矣。(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存)

這與我們所見的曾國藩《諫汰兵疏》中如出一轍。財政困難成了每個有識之士所共見的問題,大清朝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後,他在遺詔中提出了幾個要求:

一是不郊配。“朕萬年後,斷不可行郊配之禮,誣朕以不德不孝。若繼體之君,顧命之臣,不遵朕諭,任意強行,則是甘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

二是不祔廟。“朕萬年後,斷不可行祔廟之禮。”

三是不立聖德神功碑。“毋庸建立聖德神功碑。”

什麼是郊配呢?古代中國非常重視祭祀。祭祀內容種類複雜,但大要不出祀天、祭祖兩類。前者為“外祀”,實際上即周時代的郊社之禮;後者為“內祭”,為宗廟之禮。郊社之禮也就是郊祀,在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帝王行郊天祭禮時,以始祖配祭。《孝經聖治》:“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其注解說:“周公攝政,因行郊天之祭,乃尊始祖以配之也。”祭天是古代天子的特權,皇帝在圜丘祭天的時候,不但供奉皇天上帝的牌位,還供奉自己列祖列宗的牌位,讓自己的祖宗配享,這就是郊配。

什麼是祔廟呢?也就是升祔太廟。在太廟內將後死者神位祔於先祖帝而祭祀。

道光皇帝畢竟還是一個守成之主。倘若是一個雄才大略,開疆拓土,萬國來朝的霸主,他或許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可是道光親政之際,正是大清帝國由盛轉衰之時,內憂外患不絕。1842年的割地賠款,更是讓他無顏麵對列祖列宗,所以他不郊配、不附廟、不立聖德神功碑,也算是他的自知之明。

可是這就給鹹豐帝出了一個大難題。其中尤其以一、二條難辦。不尊崇自己的父親,這在宗法時代是很嚴重的事。服從道光遺詔,讓大行皇帝連太廟都不能進,於心不安,輿論也未必沒有異議。但是不服從遺詔,道光帝的話又說得很絕,是“誣朕以不德不孝”;又說繼任者是“甘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鹹豐帝左右為難。所以道光皇帝駕崩第三天,鹹豐帝就明發上諭:

“朕恭讀朱諭遺命四條,內除毋庸建立聖德神功碑、及斟酌各件供奉收貯謹當遵行,至諭令毋庸郊配廟祔二條,帶頭尊崇钜典,朕不忍遽從,不敢遽定。著王公大臣會同九卿翰詹科道,敬謹詳晰受議具奏。”他把這個難題交給王公大臣會同九卿翰詹科道來討論。

田雨公在給鹹豐帝上的《郊配議疏》中,引用了曆代帝王關於對郊配、廟祔的處理辦法。他指出古代配天的也隻是少數皇帝,並非全部郊配。對於廟祔一議,又援引《禮》製,天子七廟,七者其正法數,可常數也,宗不在此數中,宗變也。道光帝之不祔廟,非示為楚德之不長也。鹹豐帝既忠且孝,應遵從道光遺詔。

事情的結果,是鹹豐做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那就是道光帝依然郊配廟祔。但是,“嗣後郊祀配位,曆億萬年,總以三祖四宗為定。自朕躬而下,不複舉行。並恭錄皇考朱諭首條,及朕此次諭旨,懸奉南郊齋宮,垂示久遠,著為成式,世世罔盭,萬不準再議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