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蔣介石曾於9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日寇6、7月間氣焰極為囂張,主要是因為他們以為我們內部分裂,有逼蔣下野之可能。“而我內部文人態度曖昧,與唐紹儀老奸之施弄陰謀,更增敵寇之野心,於今可以證明餘之所料為不誤”。說明此時的蔣介石已對唐紹儀完全失去信心。
唐紹儀被刺經過
1938年8月,日本參謀本部製定的秋季作戰指導要點就是要占領武漢和廣州,與此相配合的則是抓緊成立傀儡政權。9月10日,土肥原賢二從北平來到上海,策劃所謂“和平運動”。土肥原與唐紹儀是舊交,早在寧粵分裂時兩人在廣州就曾有過接觸,9月下旬即親自到唐宅登門拜訪,雖然二人密談的結果不為人知,但從其後事態的發展來看,唐紹儀在家中被人暗殺肯定與土肥原的到訪有密切的關聯。
據唐紹儀十一女唐寶瑢回憶說,當年其父之所以會見土肥原,是因為她的大姐寶珠和大哥唐榴先後經香港到上海時,曾帶來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居正和戴季陶的親筆信,要他向日方打聽和談的條件。因為此舉對國府至少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唐在日方心目中地位甚高,可以就此與日方討價還價;其次,若事情傳出,因其並非政府代表,不會損害政府麵子。她還說,唐紹儀被刺後,軍統扣押了他的哥哥,目的就是要追回那五封信,但信由其大姐保管,以後唐家後人保證絕不泄露該信內容,方將其兄放行,並任其為駐檀香山總領事。唐紹儀女兒的說法聊備一說,因為至今未見此信內容,所以尚無事實依據,而且和談之事並沒有必要由五個人分別寫信,至少從上述蔣介石的電報上來看,他是絕不可能讓唐紹儀出麵與日本進行談判的。
在此之前,上海的軍統人員已開始奉命部署暗殺唐紹儀的計劃,但唐宅地處法租界,周圍時有巡捕巡邏,宅內又有保鏢護衛,唐本人深居簡出,很難下手。強攻不行,隻有智取。軍統特務了解到唐紹儀有收集古董的嗜好,同時又找到合適的刺客人選,他就是廣東大埔人謝誌盤。
謝誌盤與唐紹儀相識甚久,早在唐出任中山縣縣長時,謝即為唐在廣州創辦過報紙,吹捧他的業績;其後為了躲避陳濟棠的迫害,謝曾藏匿在唐宅數日,彼此關係甚篤。抗戰爆發後,唐紹儀在上海閉門謝客,但對謝誌盤卻是熱情有加,以至唐宅內外守衛都對他毫無防備。事發前謝誌盤曾對唐紹儀說有一位古董商手中有不少古物願意低價出售,唐自然大喜,雙方約好時間,到時由謝親自帶人帶貨上門。
由於刺唐是件大案,因此軍統上海區副區長兼行動總隊長趙理君決定親自出馬,他偽裝成古董商,隨身攜帶一件贗品瓷瓶,放在一個精製的楠木盒內,權當古董。9月30日上午9時許,趙理君、謝誌盤和另外兩個軍統特務李阿大、王興國一行四人乘轎車前往福開森路十八號的唐府,王興國在車內守候,趙等三人進入公館。唐從樓上下來後,趁彼此寒暄之際,趙理君先將客廳內的火柴藏了起來,等到唐紹儀招呼仆人為客人倒茶點煙之際,到處找不到火柴,仆人隻好出外去取。就在唐紹儀掏出眼鏡,低頭準備仔細觀賞花瓶時,早已取出利斧的李阿大轉到唐的背後,狠狠地向唐的後腦劈去。唐紹儀一聲未吭,頓時倒在沙發上。趙理君看到任務已完成,便立刻讓謝、李二人先行撤離,他最後走出大門,一邊走一邊還向大宅內打招呼告別,絲毫沒有引起守衛的懷疑。等到仆人回到客廳時,才發現唐紹儀早已人事不知,滿頭是血,斧頭還嶔在頭上。當即被送到廣慈醫院搶救,但為時已晚,終於在當天的下午4時許去世。
唐紹儀被刺後,滬上輿論大嘩,但真相卻一直撲朔迷離,軍統特務早在案發後就致電上海《新聞報》、《譯報》、《導報》、《華美晨報》等各大報刊,放風將唐紹儀被刺的責任推諉於日方,上述報刊亦予以配合。實際上國民黨高層早就對此心知肚明。刺唐案發生之後不久,財政部駐滬的特務就向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報告:“刺唐紹儀之謝誌盤,係蘇浙行動委員會委員,即藍衣社幹部分子。”10月1日,正在武漢指揮抗戰的蔣介石曾致電唐紹儀的家屬表示慰問,電文稱:“驚聞少川先生在滬遇變逝世,痛悼何及。老成遽殞,頓失瞻依。世兄遭此慘痛,定必哀慊逾恒,尚望節哀自重,勉衷大事。”然而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卻是這樣寫的:“唐紹儀在滬斃命,此實為革命黨除一大奸,此賊不除,漢奸更多,偽組織與倭寇更無忌憚矣。總理一生在政治上之大敵,為我黨革命之障礙,以唐奸為最也。”就在同一天,日本外相宇垣一成也在日記中透露,日方原曾將唐紹儀作為爭取的唯一目標,最終還是被國民黨刺殺,從而貽誤大局。為此他也不得不承認:“蔣介石真是手段驚人。”
從上述事實中可以了解唐紹儀被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其一,日本政府和軍部一直都在對唐紹儀進行拉攏和勸降的工作,雖然唐一直沒有公開表態,但其周邊的許多人,如溫宗堯、岑德廣等人與日方關係密切,對於成立偽政府極為熱心,而且他們後來亦都相繼落水,成了漢奸。
其二,孔祥熙確實曾希望唐以個人的名義出麵打探日方的和平底線,但蔣介石事先對此卻並不知情,獲悉後則極力反對,而土肥原與唐紹儀的會麵是最終促成軍統執行暗殺的重要誘因。
其三,唐紹儀在抗戰初期雖然立場有所波動,但並未公開投敵,軍統執行製裁雖然一定得到最高當局的首肯,但畢竟沒有取得確鑿證據,因而案發後也隻能由國府出麵對唐予以褒揚,以此堵住各方的猜疑。唐紹儀就這樣不明不白地丟掉了性命,這也是大時代中的一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