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糧保健食品的市場研發方向看,雜糧食品可以作為營養配餐的重要組成部分。雜糧營養豐富,具有保健效果,將一種或幾種雜糧與口感好的小麥粉搭配,可以製作出不同種類的食品,如蕎麥營養配餐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在日本、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受到重視和歡迎。再如,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飼用畜禽的燕麥,現在在美國身價倍增,已成為最流行的保健食品,目前已上市的有維生素熱食麥片、混合維生素新麥片和速食麥片餐、燕麥餅幹、燕麥空心麵等產品。另外,雜糧還可以製成果脯、罐頭、酒類、調味品及休閑食品。
小雜糧藥食同源,既是傳統保健食品原料作物,又是現代綠色食品資源,其發展前景十分樂觀。國際農業營養和衛生組織認為,小雜糧是尚未被充分認識和利用的具有特殊利用價值的經濟作物——蕎麥在21世紀將成為一種主要的作物。中國中長期食物發展戰略研究表明,在供給國人的200kg糧食中,豆類組合應占2%,蕎麥、蓧麥、糜子、青稞等應占20%,粗糧應占35%。我國的膳食指南中也提出了“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的建議。用雜糧製作的特殊療效食品,現在已普遍擺上了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富人的餐桌上。
目前,我國的雜糧食品開發還處在水平較低的初級產品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營養保健意識的增加,粗、雜糧將備受人們的青睞,且其生產和經營的市場空間也將十分廣闊。
第一,雜糧營養價值高,還含有特殊營養素,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源。比如大麥是啤酒工業的原料;蕎麥、蓧麥蛋白質含量高,富有多種氨基酸且配比合理,其亞油酸、黃酮苷、酚類及特有的鎂、鐵、鋅、硒、鈣等營養素有降血脂、降血糖、軟化血管和防治地方病等效果,被譽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綠豆、小豆、豌豆、蠶豆、芸豆、黑豆等食用豆類,蛋白質含量不僅比禾穀類糧種高1~2倍,而且氨基酸齊全,“化學得分值高”,又由於含有核酸、胡蘿卜素、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維生素E等,是食品工業的原料源。
隨著農業科技革命的推動,未來雜糧生產將有較大的增長,可能成為糧食係列中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從而為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合理開發這些雜糧的生產和加工可以帶動整個畜牧業和食品工業的產業升級。
第二,中國雜糧行業的前進方向是向綠色生態現代產業化發展。在流通領域內,需要建立雜糧產業鏈、收購網、銷售網,形成雜糧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的現代流通體係。要突出重點,辦出特色。雜糧品種繁多、分布很廣,工作上,要抓重點品種、重點產區、重點企業、重點市場。我國雜糧影響較大者,可概括為“兩米”(小米、高粱米)、“兩薯”(馬鈴薯、甘薯)、“三麥”(大麥、蕎麥、燕麥)、“四豆”(蠶豆、綠豆、紅小豆、芸豆)。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讓雜糧幹幹淨淨、順順暢暢上百姓餐桌上。為了保持雜糧的營養性、安全性,加工、流通環節一定要注意:要在雜糧原汁原味上創新路;要在雜糧機械化上用工夫。要注意同其他糧食配合使用,提倡“混合膳食”,生產出老百姓喜愛的各類食品,如“二米飯”、“雜糧掛麵”、“雜糧饅頭”、雜糧係列產品等。要廣泛深入宣傳雜糧獨特的功能與烹調食用方法,使之進入普通家庭。
第三,要把科技創新落實到創名牌、出優質產品上。要采取繼承、發展、創新和引進、消化、創新相結合,產、學、研、用相結合等方式,在全行業堅持不懈地推行名牌工程、信用工程,爭取在一段時間內樹立雜糧係列化大品牌,形成一批全國性、區域化的名牌產品,提高知名度,充分發揮名牌效應。想方設法大力促進雜糧行業走上大名牌、大企業、大市場的軌道,形成一批根底深厚的百年名牌、百年老店,湧現出領軍企業、領軍人物,使雜糧行業上新水平,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第四,加強政策支撐。要積極爭取各級黨政的重視,將發展雜糧行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支持措施。在政策扶持上,要像對待主糧那樣對待雜糧,使雜糧與主糧一樣享有同樣的優惠政策,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的雜糧產業。要在各個方麵爭取支持,形成合力,從而調動各地各方麵的積極性,支持雜糧行業的發展,使雜糧在新時期作出新的貢獻!
總之,加入WTO後,規範的國際貿易渠道,也將有利於我國小雜糧出口市場由日、韓、東南亞向西歐、北歐和拉美市場挺進,而出口量的增加又能大力推動小雜糧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