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國內雜糧產業現狀(3 / 3)

(二)國內綠豆產業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綠豆第一主產國和消費國,有著悠久的綠豆種植和食用曆史。綠豆作為藥食同源的寶貴食品資源,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已廣為人知。目前,利用綠豆開發新型、方便的健康食品、綠豆蛋白(肽)、綠豆膳食纖維、綠豆變性澱粉等精深加工產品,可以全麵提升我國綠豆產業的綜合效益。古有“綠豆明目、補益元氣、和調五髒、滋潤皮膚、行十二脈、去浮風、止消渴、利腫脹、解諸毒”之說,現代科學也證明綠豆脂肪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含量較高的亞油酸能分解膽固醇、調節血脂,對防治高血壓、血管硬化具有很好的療效。

(三)國內紅小豆產業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豆生產國,總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1位。主要產區集中在東北、華北及黃淮地區,近年來以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陝西、山西、江蘇、河南、山東等省區種植較多。我國種植的小豆類型包括紅小豆、白小豆、綠小豆、黃小豆、花小豆等。但種植麵積較大且在國內外貿易中起較大作用的為紅小豆,占小豆種植麵積的90%以上。

在人們傳統的思想意識裏,紅小豆常用於豆沙餡、八寶粥的原料。隨著營養學研究與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人體健康和膳食有著密切關係。紅小豆以原糧或半成品的形式大量用於食品中,在我國以直接食用為主。近年來,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變化,紅小豆製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食品加工和飲食業中用途越來越廣泛,如豆沙包、炸糕、罐頭、香腸等。

(四)國內芸豆產業現狀

芸豆是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的總稱。普通菜豆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的高寒、冷涼地區,其中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貴州等為主產省區。

芸豆是我國主要食用豆類,但在我國各地的飲食習慣中,僅作為一種配料和輔助食品,多用作煮粥,製作豆餡,而沒有作為主食的習慣。因此,芸豆在國內的消費量很少。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許多人希望通過增加雜豆食物來提高蛋白質的攝入量,但是,由於我國芸豆加工食品幾乎是空白,迄今未有食用簡單方便的芸豆食品。

(五)國內芝麻產業現狀

國內芝麻加工企業仍以個體小作坊為主,規模企業較少,部分企業以外購分裝為主,研發力量薄弱。我國芝麻原料加工過程中,常采用篩選、風選、相對密度選,工藝比較簡單,精選出的產品質量達不到國際市場的要求,出口到國外的芝麻不能直接應用於產品加工。目前,我國芝麻油脂加工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產品類型較少。

(六)國內紫蘇產業現狀

紫蘇在北方以供油用為主,兼作藥用,有西北、東北兩個傳統油用產區;南方主要以藥用為主,兼作香料和食用。我國陝西、甘肅引種較早,作為油源之一,擁有豐富的紫蘇資源。紫蘇葉及嫩枝均可做菜,地上部分可入藥,蘇籽可榨油,做肥料。目前我國對紫蘇的利用較以往更充分,不但其葉與籽可食用、做茶,也有藥用價值。

(七)國內紅薯產業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農村的鮮紅薯澱粉加工主要是自加工、自用,方法也多是傳統的手工方法,作為商品進入市場比例很少。20世紀80年代以來,鮮薯加工量才逐年提高,發展較快的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的幾年時間,機械逐漸代替了手工,加工水平也不斷提高,產品大部分作為商品進入市場,總體而言,我國的紅薯加工仍是相當落後。

我國是最大的紅薯生產國,種植麵積和總產量分別約占世界的70%和85%,常年種植麵積600萬hm2以上,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

甘薯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輕化工業和飼料工業。目前甘薯消費已轉向加工為主階段,澱粉所占比例最大,優質鮮薯食用、菜用市場正在開發。我國甘薯消費比例大約為:工業加工45%,飼用35%,食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