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處中國東北的中部,是國家重點建設的生態示範省,是國家糧食主產區和全國“六大林區”、“八大草原”之一。全省麵積18.74萬km2,其中耕地553.78萬hm2,占總麵積的28.98%,人均耕地0.21hm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18倍。總人口2739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279萬人,占46.7%。全省轄8市、1州和長白山工委會,60個縣(市、區),624個鄉鎮,9321個行政村,有漢、朝、滿、蒙、回等49個民族。
吉林省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沉降,東部為長白山區,森林茂密,聞名遐邇的長白山蘊藏豐富的森林、綠色食品、礦產、水利水電和生態旅遊資源,有野生動物1000多種、野生植物2700多種,素有“長白林海”和“動植物立體資源寶庫”之稱。中部為鬆遼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連片集中,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商品糧集中產區;西部為草原、濕地生產態區,是牧業、雜糧雜豆、糖料、油料生產基地。
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其獨特的氣候及地理環境為雜糧的種植提供了適宜的條件,是我國雜糧的主要產區之一。主要產區集中在西北部的白城地區。
吉林省雜糧除了原糧的初加工產品外,雜糧雜豆主要加工產品有:[1]主食產品,如雜糧米、雜糧麵、麵包、甜點、雜糧早餐食品等;[2]膨化休閑食品;[3]酒類產品,如高粱酒、黃米酒等;[4]澱粉類產品;[5]飲料及發酵飲品;[6]飼料。
薯類除了作為蔬菜鮮食外,主要產品有:[1]澱粉類,如粉絲、粉皮、粉條等,另外還應用於方便食品、休閑食品、膨化食品、火腿腸、嬰兒食品、低糖食品、果凍布丁等產品的生產上;[2]薯類全粉,一是作為添加劑使用,另一方麵馬鈴薯全粉可作衝調馬鈴薯泥、馬鈴薯脆片等各種風味和強化食品的原料;[3]薯類食品,包括薯片、薯條、膨化製品、配菜、果醬飴糖、飲料、醬油、醋、罐頭等多種食品;[4]變性澱粉;[5]飼料。
一、雜糧類
(一)吉林省高粱產業現狀
高粱,又稱蜀黍,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和黃淮流域的溫帶地區,有獨特的抗逆性和適應性,具有抗旱、抗澇、耐鹽堿、耐瘠薄、耐高溫、耐冷涼等多重抗性。高粱產品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既可食用、飼用,又可加工用,對解決我國的糧食問題起過重要作用,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據統計,吉林省高粱的種植麵積10萬~13.3萬hm2,占全省耕地麵積的2.2%左右,繼玉米大豆、水稻之後,為吉林省第四大糧食作物。平均單產5355kg/hm2,高於國內平均水平。年產量可達71.4萬t,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5。主要在吉林省中、西部鬆原的前郭、長嶺、乾安、白城的鎮賚等地區種植。目前生產上主要種植品種有四雜25號、吉雜90號、吉雜118號、風雜4號、敖雜1號等。
吉林省的高粱是以紅色的粒用高粱為主,年產量的80%供應茅台、五糧液、劍南春、杏花村等酒業集團,15%通過天津港用於出口,5%本地消化。在高粱流通領域主要是南方客商來做。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吉林省西部的扶餘縣三井子鎮已成為全國主要的高粱貿易中心之一。
吉林省高粱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品種單一、退化嚴重;種子混雜,栽培技術落後,病蟲害嚴重;產業鏈短,加工業落後。吉林省是高粱生產大省,在深加工方麵基本空白,隻有少數的幾個酒廠以高粱為原料生產高粱酒。
盡管前兩年高粱市場價格連續看好,栽培管理容易,投入少,但長久以來市場價格較低,且不穩定,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大,在吉林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麵積增加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