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餘香繞梁(1 / 1)

客家人婚宴壽慶等大小酒席,都要齊整整地上滿十二道菜,五花肉永遠是壓台腳,猶如晚會明星的壓軸,總是排在最後一個出場。

中間待雞或鴨上來時,便是酒酣耳熱的中場了,這時也是主人家上場敬酒的時刻。酒宴的氛圍漸至高潮。等到最後五花肉端上來時,客人早已酒足飯飽,看著紅通通油亮亮的大塊五花肉,已沒幾人動筷。女人們相互拘著禮,鼓勵嚐嚐,嚐嚐,一邊本份地夾幾塊到自己碗裏。男人們多半成了紅臉關公,還在一旁猜拳鬥酒,幾十桌人的大廳裏熱熱嚷嚷,鬧成一片。

五花肉的製做還是頗有講究的,首先是選料,要選豬肚曩處的標準“五花”,太肥或太瘦都不宜。然後將五花肉剖成大塊的條狀,放在大鍋裏沸滾。肉至四分熟時,從鍋中撈起,橫七豎八砌成麻將方塊,(客家俗稱棋子塊)。在沸油鍋裏灑入花辣、八角、茴香、煽扁的薑塊、黃酒、再點幾個紅幹辣椒,少裏紅糖,爆幾秒鍾。將大盆大盆的五花肉傾入鍋中,大火翻炒,屋裏頓時香氣氤氤。村裏的業餘廚師肩搭毛巾,雙手奮力握著L型大鍋鏟,在鍋裏不斷翻騰。添入少量段木香菇,灑上醬油。不能滲水,一直將佐料味炒滲透,金黃黃的棋塊肉就色香味俱全了,鼻聞目睹令人咽涎。等肉六七成熟時,再將肉舀入中鍋,炆火慢慢熬至酥軟。此時,前鍋便用於炒其他大鍋菜,不消多久,廚房裏漸漸濃香彌漫,香徹肺腑。

親朋戚友從四麵八方紛至遝來。中午一時左右,在一陣陣劈哩啪啦的爆燭聲中,村中四人自組的鑼鼓手在下廳座上“哐哐切切”地擂響。間或扯著二胡嘶唱。酒宴開始。司禮要按主人的親戚輩份拘好上座,其他席可隨意而座。如果坐首席的大親沒到,其他人遲遲不能開宴,必須等到為止,才燃響開席鞭炮。爆燭一響,所有賓朋紛紛動筷,大塊朵頤,席間,談笑風生。

宴席約持續兩個小時才近尾聲。大籈大籈的飯端進大廳,香噴噴的,婦人們會勺一點飯,就著其他菜象征性地吃著。沒看到五花肉出場上桌,一般鄉親們是不輕意散席的。“打停們”束著圍巾,雙手兜著托盤,一海碗一海碗金燦燦的五花肉終於上桌了。女人們便淋兩羹金黃透亮的油汁在飯上,濃香醇膩。而棋子塊五花肉,是不舍得吃的,她們眷顧著家裏的老小,便將夾在碗裏的棋子塊五花肉,裝入紅膠袋,帶回家人嚐嚐鮮。散席後,女人便半躲半閃地用蓮葉、芋荷葉、甚至毛手巾包著從嘴邊省下的五花肉和肉丸等菜拎回家去。直到後來,才學乖了,多半用紅膠袋裝著拎回。

男人們是不興這樣的,他們胃子尚吃得消時,會吆喝著勸幾塊棋子塊五花肉,或猜拳比賽吃五花肉。此時,廚房內外忙了一天的“打停”(幫廚)們才捧起海碗,紛紛圍到灶前或廳裏,隨意先吃點東西填肚子。一邊摻和到猜拳的行列中,呼喝著助興。

四麵八方的客人陸續回返,這時宴家主婦們最忙了。站在門路口,巡視著離去的戚友,將事先備好的二塊黃米果,少量花生和一個紅蛋塞給客人(本村人不用發)。女客們一邊用手擋回禮果,拘著禮,“怎麼還興拿這個,吃了就一樣了。”迭聲說著不用,不用,一邊卻抻開了肩上的布袋……

傍晚客人漸漸散去,主人和幫廚們會將端桶裏其他沒加完的剩菜,吩咐大廚晚上重新熱過後抓緊吃完。

唯有那煎熬的棋子塊五花肉,留上十天半月都不會餿壞。讓人越吃越過癮,越留越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