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智慧的學習(3 / 3)

“我開始指揮進攻,結果拿到球後又漏掉了,並且被推倒在球的上麵,這真是我從未有過的惡夢。記得家父常說些令我厭煩作嘔的話:你應該做好離開冷板凳的各種準備。但在那天,我並沒做好這種準備,真是不聽父親言,吃虧在眼前啊!”

狄恩從那次慘痛經驗後,就對任何將意外麵臨之事做好萬全的事前準確工作。他說:“在電視新聞界,有許多人喜歡嚐試沒有任何準備卻想做得很完美的新差事。這樣做是行不通的。你必須做一些準備工作,而這種準備工作,做起來還真不容易呢。”

為了應付一些無預期的事而要做好萬全準備工作,並應在你投入一件工作前盡其所能努力學習,這就是狄恩在高中橄欖球校隊裏學來的教訓,當然也有一些成功的人是從他們的求學經驗中學到一些教訓。

在人們訪問過的許多成就非凡的人士中,有位執教於西南部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她也是一位凡事豫則立的支持者——特別是正式的課業報告。她說:“五歲時,就有人問我長大後要做什麼?我就答說:隻要能不斷的學習,我倒不在乎將來做什麼。”

她繼續說道:“這一點我倒是真的做到了。”

她對念書還真有一套,在四百位高中畢業同學中名列第四,求學階段有許多老師鼓勵她,而數學及音樂則是她的拿手科目。

但她對學校課業的興趣並未限製隻在教室內發展,她抽出時間參加了學校的樂隊、管弦樂隊、合唱團、法語社、數學研習社及西洋棋社;同時,她還加入女童軍,接受求生訓練課程,並且撥出一都份時間做些女童軍應做的事。大學四年,她在課業上的積極進取及廣泛的參與課外活動則和高中時一樣,她對數學及音樂的濃厚興趣依然不減,同時對電子琴也有一份偏愛。當然,她依然用這種學業與課外活動並重的方式念完大學。

四年的大學生活再次獲得成功:畢業成績名列全班的前百分之二。畢業後順利進入研究所,首先是醫學研究所,然後是法律研究所,事實上在25年的求學生涯中,她從未失敗過。

後來,她保有一個正教授的職位,享有很好的待遇,並且家庭生活十分美滿和樂。有趣的是她說在從事教書的生涯中,幾乎沒有遭遇過性別歧視的事。照她自己的說法,這或許一方麵是因為她是個充滿朝氣、勝任工作的人,另一方麵則她對醫學及法律方麵全力以赴的領域是如此的獨一無二吧!

她本來的目標又是什麼呢?事實上,這個目標倒和她的生活哲學相當一致的,那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人們常常不把學習視為獲致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更糟的是,許多人通常把自己想像成人文學科的學者,認為語言、藝術等早就會了,根本不用繼續學習;以及在其他非實際的領域中當書呆子,苦讀生或是心不在焉、忘了現實世界的人。

為了證實此事,今特別舉出對廣泛教育仍懷有否定心態的真正理由。例如,根據美國1992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今日進入大學的年青人都喜歡選修能立刻提供實用技巧的課程。這個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基金及國家人文學科捐款委員會指導下所做的研究顯示,各高中前幾名的畢業生對工程及科學係組的興趣是年有增加(為了達到研究的目的,這些受訪的優秀學生在他們的學生性向測驗(SAT)中都是成績最高的)。到底這二個領域的主要吸引力是什麼?說來說去隻有一句話,那就是畢業後可以賺大錢嘛。

縱使許多有抱負的學生已從傳統的文法係組改念其他係組,但是依據我們的發現仍認為這些人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寫一些成非凡之士討論他們接受求學的經曆時,有句格言會被一再的提到:像許多事情一樣,盡一切可能多參與學習是十分重要的。

一些特別成功的人曾提出加下的勸告:

·一位年薪有六位數字的科學家兼投資家給年青人的忠告是:在大學裏,選修那些最難、最基礎的課程,這樣才會對周遭的事物有廣泛了解的基礎。

·一位交響樂團的指揮曾說:他對獲有廣泛教育背景所得到的好處深信不疑。

·當一位藝術家被問及有何金玉良言送給有誌進入藝術領域的年青人時說道:對你有害的,不是那些你想學到的東西,而是那些你未曾學到的。

許多成功的人也覺得不要縮小自己的選擇去專攻某一知識領域。反之,一個人能以開放和盡可能去學習的精神直至確定自己的才幹及興趣再決定專攻項目則較適宜。郎使一些有成就的人從幼年起就已經有了明確的事業目標,他們還是常常勸告年青朋友要盡可能獲得廣泛的知識背景及專業訓練。

現在,讓我們對一個人的求學經曆是如何促成他成功這件事求得更明確的認識。在這份調查報告裏,其中一個部份的標題是“促成成功的因素”,美國專家要求這些全美最成功人將他們各方麵的求學經曆從0到10的分數中圈選自認最好的答案。換名話說,如果在他們所選擇的行業中,學校導向式的因素對個人的成功一點都不重要的話,那就在0的地方書個圈;若是,則在10的地方劃個圈。

是那些成功者認為求學是促成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對每個因素評予9或10分之百分比細目。

求學經曆百分比

名列前茅的欲望58%

良好的讀書習慣;關於支配時間及把事情做好的能力53%

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46%

對課業努力不懈42%

得到好成績32%

就讀高水準的學府31%

受到老師的影響與鼓勵31%

明確的求學目標26%

成績測驗的分數甚佳25%

熱心投身於各種課外活動16%

熱心投身於各種戶外運動5%

例如你想在某個職業裏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那麼最明顯的做法就是不要對競爭感到畏懼,對任何失敗仍能得到庇護或失敗後,將自人群中消失的恐懼心理,必須予以克服或征服。

重要性次於名列前茅的欲望的是在學校生活裏良好的讀書習慣的發展,這個意思就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自動自發的人,你必須凡事都要先有準則,繼之堅持下去,然後一定準時完成。

在這份評分表中,第三、四兩個與成功有關的因素在百分比上非常接近;它們就是這些成就非凡之士所列出的與生俱來學習能力,及對課業努力不懈,如果你想在自己一生中有最佳的成功機會,則這二個因素應共同開始是合理的推斷,也就是說,如果你太依賴天生就具有的學習能力而不努力用功以增進所具有的天賦,那是極為不智的。

但是如何才能獲得廣泛的教育背景呢?

這個道理似乎已隱含在的許多因素中了。學例言之,如果一個人進入一所名校,在接愛問卷調查的答卷者中,有三分之認為這是十分重要的——如此他或許可獲得廣泛高水準的人文教育。

從圖中亦得知,具有明確的求學目標所獲的百分比是相當低的,或是其意為:眼光不要太過短淺!換言之,年青人應該借著探索不同的目標,而給自己時間及機會去發現他們的興趣及才能。

有成就與有學問者的共同特質就是一輩子都喜歡閱讀,可以肯定的是,大部份的成功者所看的書比一般人多,對這些人而言,一生中很早就開始這種消遣閱讀了。而幾乎有成就的人都答說在他們未滿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比同年齡的小孩閱讀較多的課外書籍了。

很明顯地,閱讀對大部分成就非凡之士是一種能持續長久的消遣。事實上,這些成功者不但在十歲時所讀的書較同年齡的小孩子多,而且會把這個習慣終老一生。

當然做一名狂熱的讀者不可能自動讓你變成一個成功的人,但這都是許多成功者共同的特征,對這些我們會經訪談過的成功人士而言,早些走上閱讀之路對日後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要提的是,學校生活對功成名就的人,至少有四點亦是十分重要的:

·良師開始出現:十之八、九都說一個以上的老師使得他們熱衷某一特別的課目。

·深入研究的傾向開始變得明顯:的成功者都說他們在某些課目的成績開始較其他的課目要高。

·父母親參與教育過程:十個學生中幾乎有九個都說父母能參與教育過程是他們獲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

·在許多事例中,父母對於孩子的表現不予評斷:不到四分之一的成功者說在學校裏若得到好成績父母會給予某種方式的獎勵,而低於十分之一的成功者則說父母對他們在學校中的差勁表現會施以處罰。

上述四項不過是廣泛的學術成就中的一部分,但卻有助於建立成功的早期輪廓,但現在讓我們從一般的傾向移至特定目標,作為我們檢驗學校對某些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認為這些經曆正說明了求學背景在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角色中所扮演的某些啟示。

▲啟示1:在學校養成的用功習慣會使你變成一

個自動自發的人

成功的人通常都不靠旁人的驅使就能走向各種成就的頂點,更恰當地說,他們都是那種自動自發的人,這種特征常常會在早期的求學經曆期間開始顯現與培養。

被許多人視為全美最偉大的投資者及共同基金管理者之一的鄧普頓說他在田納西一個偏遠地區的初中時代就學到一些自動自發的基本原則,他的父親一開始個挑戰的刺激:如果鄧普頓的學期成績都是的話,就可得到一包棉花,若做不到則鄧普頓就必須給他你親一包棉花。

從接受父親的挑戰刺激後,鄧普頓每學期都得到一包棉花,十一個學年裏一共得了二十二包棉花,自然,他的父親是一包棉花也沒賺到。

當然,鄧普頓在求學階段並不隻想得到物質上的獎勵。他習慣坐在教室前排靠近教師的位子,因為他要聽得真切,以免漏掉老師的講解。

當鄧普頓年紀愈大,他那自動自發的傾向更為明顯,縱使當這個田納西小鎮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有關常春藤盟校的事時,他自己就已經下定決心要進耶魯大學了。所以在高中時,他每年都會安排自己參加數哩以外的凡得比大學一連串的入學考試。

經過這種獨自的努力,鄧普頓終於成為耶魯的的新生,四年都獲有獎學金,最後從Phi BetaKappa畢業。由於已養成了這種獨立、自動自發的做事的習慣,很快就在投資界展露頭角,獲得成功。

這會住在巴哈馬一幢富麗堂皇大廈的富豪,每年親自為鄧普頓宗教進步將籌募二十萬美元,說實在的,鄧普頓若沒有這種在早年讀書時就已養成的主動能力,現在每年能否籌募到這麼多的資金則是未定之數啊!

後來提出一位在州立高等法院任職的法官,雖然他是一位和鄧普頓有點不同的人,卻具有在求學期間就養成了獨立主動的相同特征。

這位注官就成功者的調查向人們先來段毫無關連的開場白:某人曾經說過一個法官的成功歸於下列三件事情:(1)一頭好看的華發,顯示很傑出似的。(2)一個顯示與痔瘡有關的案例。(3)有一個好膀胱以便長坐。

這當然遠未談到這位法官的全部,在填寫導致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表中之的幾項都直接與受過良好教育有關,例如,他把求學時努力用功這一項評予最高分,因為他認為這是促使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他心目中同樣重要的是吸收所學並能完全消化。

這位法官也相信自己所養成的勤勉及好的工作習慣同名列前茅的欲望及天生的學習能力對他日後的成功,要比他進入一所名校重要。

對這位法官而言,學校在強化導向特質上是一個主要的訓練場所,有關求學課目的問題不過是次要的事了。

課外活動對他在法學權威的經曆而言,亦占很重要的一環。當他遠是個高中生時,就對運動、辯論、英文社、數學社、及學校所舉動的活動等十分活躍,雖然在進入大學後,因忙於賺取學費而無暇顧及各種課外活動,他仍覺得能養成廣泛的興趣確實有助於自己日後的成功。

因為從小生長在有八個小孩的小康家庭,所以必須打工賺錢才能念大學及法律研究所。很明顯的,對他而言接受教育以改善他的生活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同時,他也願意為了達到成功作付出的犧牲。

這位法官的個人品德在求學時開始培養,自從入法律圈後就完全表露無遺了。因此,他認為在自己的法官生涯中,勤奮及抱負已是他格外重要的個人特征了,這種特征造成他的事成功,當然他把個人品德及個人特征都評予滿分十分,同時,他也把好運及接受指導的能力評予滿分十分。

總而言之,當這位法官正是個小學生時,就已進步為一個能自動自發且具有強烈決心的少年,他說這也是受了二位兄姊的影響所致,但他未提到在他發展期有老師會對他施予任何幫助。

至此我們已經知道正規的學校教育對這位法官的重要性。最後,他以特別強烈的口氣希望與大家養成一個“有為者亦若是(I-can-do-it)”的心境做為他的結論:“不論男女都須接受刺激與訓練才能被教育成有用的人,老師要明白的告訴學生,隻有經由學習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啟示2:甚至連藝術家都應學做商人樣

——如果這些藝術家想成功的話

人們都認為藝術家會有一個非正統的方法接受接育,但是一位住在夏威夷年收入達五位數字且擁有二幢房子的畫家就像是大公司的管理者一樣頗有見地:將高分評給努力向學、求學抱負、及強烈求勝的企圖心,他認為這些都是促成他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早年的好學不倦至少可證實他的評分是正確的,在高中時他就是鋒頭甚健的人物,畢業成績是全班的前十名;然而到了大學階段,一股反傳統的風氣開始傳入校園,他也跟著在幾所大學校園裏鼓吹反傳統教育的理論。

“大學是藝術家學習的差勁地方”。他解釋著“藝術理論已被導引到直線發展的路上去了。相反的,通常藝術家都相信藝術是人類精神的固有部份,就好像鼻子、心肝是人體最基本且與生俱來的部份一樣”。

雖然這位畫家在青年時就開始專攻藝術導向式的主題,他覺得畢生擁有廣泛的愛好對自己的成功一直都很重要。就以看書這件事而言,他涉獵甚廣,事實上,每年他一共要看60多本書,平均每周要看一到二本的書。

除了閱讀,他也喜歡在夏威夷的家,當他帶著求學時所養成的愛好及習慣,像個年青人般重拾所喜愛的戶外運動戶外動,如:釣魚、泛舟、遊泳、劃船、及露營。

這位藝術家的表現顯示他酷愛學習、渴求多彩多姿的生活、及熟衷工作上的經常改進。但他也是個精明的現實主義者,知道如何在一個特別艱困的行業中使自己能得成功。

▲啟示3:培養成某個行業的專家

一位年薪歲達十萬美元的動物學家對人們說:我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七歲左右開始,就對自己現在的行業養成長期且強烈的興趣。父母不但經常鼓勵我,而且會在我需要的時候提供必要的書籍。16歲那年,才擁有第一本有關科學上的出版物(也就是一般技術性期刊)。從我進入大學及畢業後,我已寫了許多有關科學方麵的文章。

正如你所預想的,這位動物學家對勤學奮發十分熱衷,此外,他還極力主張凡事都要有強烈的求勝欲望,他認為這種物質正是促成他事業成功的主要因素。

雖然,這位科學家從七歲起就知道他這一生應做的事,且真的集中全付精力於科學上的專研,但他仍要勸告現在的年青人,應盡可能的接愛廣泛的訓練。他解釋著:“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的改變,人們很難預測到自己的需要。”

正因為他一直都在履行以前所說過的話,即使年近70,仍繼續接受新知教育。且像其他許多成功的人一樣,在看書方麵也是涉獵很廣,他除了積極參與一些重要的研究計劃外,還抽空為他的政黨及一些環境保護團體做些自願性的工作,同時他也提到旅行是他最喜愛的非工作性活動之一。

即使他具有好學及接受新知的優點,然而,這位科學家在一個重要領域裏,那各種洞察事理及小心求證的能力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因素。

▲啟示4:多樣化的學術是生活上的調味品

有一位大學校長一生的轉折點是發生在兩校的背景差異——那就是指當離開公立高中轉至私立高中的事。他說:“對我而言,就彷佛世界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般。”有一陣子他會被這所私立學校的社交活動感到迷惑不解,結果還是選擇以教育為終生的事業。

早期所受的教育對他日後的成功有很明顯地深遠影響,所以在評斷目前是否滿意的感受時,他將教育對日後成功的貢獻評予最高分。

他給時下青年人的忠告內容正是早期所受教育的最佳寫照。應該無偏無私的選擇自己目標:“一定要確實摸索所選擇的誌趣,而且不要過早限製日發展的方向。”他說:“獲得一個廣泛無偏的教育及必要的技巧以延長學習的生命”。

為了擴大眼界嚐試各種嶄新經驗的意願在他的一生中相當明顯:“我總是準備搬來遷去的,為的就是能獲得新經驗,接受新挑戰,因此前前後後,共換了八種不同的工作。”

畢生對知識的渴望是全部接受調查成功者最具代表性的答案,大部份的回答者發現他們的學校經曆對他們智力上的發展十分有幫助,但也有幾個非常成功的人——其中之一就下一節所要介紹的,他們都是所謂“拒絕學校教育型”的人,但是他們的表現比其他拒絕學校教育的人傑出多了。

▲啟示5:以人為師較以書為師收獲更多

一位年薪超過20萬美元的廣告部門負責人驚人地宣稱,他所接受的教育對他的事業及一生都不具有任何意義,從當學生起,他就缺乏努力用功的意願。事實上,大學畢業成績還真是名列全班之末,他卻說:“我對這樣的名次感到驕傲,同時也以具體事實證明縱使學業成績甚差,日後照樣可以獲致成功。”

正如你可能預期的——不像其他的功成名就者——這位負責人對求學方麵的美德評予最低分,諸如好的工作習慣、運用時間術、完成學校功課的能力等。總之,他共提了兩次有關學校教在他的事業成功上並沒有扮演任何的角色。

但當人們跳過上段所提既不客氣又否定的講法後,我們從這位老兄身上發現一些與其他問卷調查的回答一些基本相似之處,例如,這位廣告業的老兄說他在求學時期名列前茅的欲望及學習的天份都很高,這點和其他的成就非凡之士見解相同,都認為這個因素的確促成了他們日後的成功。

從以下的結語中可以了解他對事情敏銳見解:“獨特的抱負加上天賦及努力,可以決定自己日後成功的等級,而學校對個人的成功幾乎幫不上忙,隻有老師及有才智的朋友才是無價之寶,如果能適時的受教於他們,這個人才真是幸運兒呢。”

即使這位廣告部門的負責人對他在大學所修之課並不滿意,但從上述所言,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求學經曆對這位執行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與學校的關係亦然,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列舉高中及大學各一位對他一生奮門的目標有重大影響的老師,即可了然於胸了。

我們也要指明的是,無論在高中或大學時代,他都很喜歡寫作,特別是喜劇,他寫道:“我對寫作知道得很多,也比任何人專心於它。”一旦有某件事使他感到興趣,他就會埋首其中努力不懈,如此一來多少都會胸有點墨了。

他對自己成年後努力工作及完成抱負的能力評予高分——這兩件事是許多訪答者都會提出過的。從求學到現在都具有廣泛的興趣,是他與其他成功者共同具有的另一特質。

因此這位廣告部門的執行長在同一標準下,似乎與那些成功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基本上,有許多方麵仍和那些成功者十分相像。

▲啟示6:將學校及生活中學習所得利用到冒險事上

對一位在某個大製造廠工作年薪達美金六數字的研究員而言,每個時期的生活都是一種冒險,他時常快步走進未知的研究領域並且開始工作——還要常去指導別的研究人員——但不太在意最後的研究結果是什麼,隻知埋首工作。但他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一生中他成研究的領域都居於領導地位。

他說:“我選擇製造廠從事研究工作的主要因素在於不計報酬多行善,但結果卻獲利許多倍;若一個人想不勞而獲,那是行不通的!”

此人在生活上的冒險始於學術界,4歲時就會看書認字了(英語比漢語易掌握),而且所看的書比同學多,高中畢業成績名列第一,大學畢業時則名列第二,學校對他而言相當重要的,所以將學校教育這一項目評予滿分十分。

這位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與他冒險的生活方式相一致:“竭盡所能地學習,並參與挑戰從未有過的事情,若能運用這種方法,你會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因為你的心得是用眼睛觀察及心靈體會而得,你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而且用自我思想及自我發現的方式努力,但你也常會走錯了路。”

他奉勸年青朋友:“在大學裏一定要選那些最難但很基本的課,這樣才會要紮下廣泛了解原因的根基,並且在念書及做實驗時,要盡可能的思考及自己動手做。”

在他的研究生活中反映出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精神。休間時則喜歡閱讀徒步旅行、滑雪、下田耕作、及修理家電用品。他也是某個樂團及滑翔機俱樂部的一份子,此外,聽聽古典音樂對他而言永遠是個非常愜意的嗜好。

在這位科學家的藏書裏,有關愛因斯坦、巴斯德、史蒂芬斯、及達文西等人的傳記帶給他很大的衝擊,這些偉人都是運用大智慧以迎接新的挑戰,並且用科學方法研究事理的先鋒人物。這位科學家每年讀十幾本書,其中二本還是小說。

此人對自己的未來仍訂有許多目標,音樂作曲是其中的一項。為這些目標,他會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範圍、對挑戰所需智力之探索、以及繼續闖入未知的研究世界中。

▲啟示7:享受學校及生活上的雙重樂趣

享受生活的樂趣是許多成就不非凡之士都談到的課題,而這位前音樂係係主任兼交響樂團指揮正是此話題的最佳範例,他對自己享受生活的樂趣有如下的說法: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必須對良好的工作習慣、廣泛的教育背景、及基本的專業訓練等美德深信不疑。也覺得人應該喜歡他們所挑選職業——不要單以這個職業可以賺錢而為選擇的要件。實際上,以賺錢去選擇某一職業或許是個十分可悲的的,理由,那些終身默默服務者所得到的無形收入或許較拚命賺取現鈔者得到的有形收入為大。”

從學習中得到的快樂,使得在工作中所得到的快樂達於頂點,這個論調我們可從這位音樂家實際生活中得到證明。他是高中畢業典禮上致謝詞的畢業生代表;大學畢業時候,他是該校曆屆以平均分數滿分的最優異的成績畢業的第一人。在高中及大學時代,他的興趣非常廣泛,參與的範圍包括校刊編輯、劇團演出、法語社、及學校的樂團。

這位音樂家一直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屬於各種不同的組織或團體,它包括:扶輪社、退休教師團體、遊艇俱樂部、美國海岸防衛預備隊、地方性交響樂團讚助委員會、及博物館協會,雖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仍從事幾個重要的寫作計劃。

我們可由上述得知這位充滿活力的贏家從不擔心因參加這麼多的活動而顯得膚淺,他想去嚐試每件事的興趣從小就開始了,並且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享受學校及生活上的多重樂趣。

▲啟示8:進研究所繼續深造

經過我們的調查統計,發現大多數的成功者不僅智商高,所以在高中及大學表現甚佳,而且也念完研究所的課程,在此,願刊出著名心理學家之忠告如下:

“在所從事的工作崗位上,要盡已所能爭取接受教育的機會,最好能拿到博士學位,並且要將自己的興趣及所受的訓練擴展到一個以上的領域。”

他的結論是:“不論怎麼定義,成功就是在一個正常基礎上做某件事的必然結果。每個人都需要追求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及訓練,也就是說要在現代化的工廠工作或研究,及進入研究所繼續深造,這樣做才可將各行各業的水準大幅提升。”

換言之,前段話的主要用意在鼓勵大家追求更高的學位,同時,心理要準備忍受長時間的課業負擔。如果你有耐心且能按部就班的學習,成功就在許多起點和終點間不斷的出現,等著你來攫取。

當然,這些成功者所提供的經曆及忠告限製在他們所選的行業範圍內,但他們有助於教育界及一些擁有多個學位的人,但對某些行業的人而言,這些名人的經曆及忠告就不一定有用了。

然而,綜覺這些成就非凡之士的求學過程都有很多共同的特質及經曆,我們願再一次把這些主要影響的因素,按其重要性依序排列。它們包括:

·求學時勝過別人,名列前茅的欲望。

·努力及掌握時間的能力,以完成指定的工作或功課。

·廣泛的教育背景及特殊行業的專業訓練。

·求知欲極強的閱讀習慣。

·較高的智力。

·以無比耐心及實際的行動,在高中及大學時代表現良好,然後完成研究所的課程,且能發展一個長期的研究計劃。

這些調查報告對欲獲致成功的人傳達了一些清楚的訊息,即學習的智慧、智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