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特質的魔力(2 / 3)

另外一位接受美國專家調查者從在職經驗中深深確信,一個新聞攝影師在他的工作領域裏同樣也需要專業知識。他說:“了解為什麼我要使用這些裝備來執行此事”,這是其成功的部份秘訣。

在教育過程部份,他閱讀有關解釋電影技術方麵的書籍,同時還加入國家新聞攝影師協會、國家新聞攝影基金會、及當地的攝影協會,這些專業組織提供了額外的新聞來源,促使他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革新,並跟得上時代。

如同其他高成就者一樣,這位攝影師不願自己工作之餘,在參加自願性的工作上顯得與眾不同。事實上,他對社區的服務列為第一優先:“我認為你可對社會、你的社區、及你的職業所做的改良,視為你一生的目標之一,當你這樣做時,就會變得更具有生產性。”

在社區服務工作部份,他撥出了自己的空閑時間,在當地的博物館和國家公園附近自願幫助來訪的人們。

這位攝影師的最後向專家介紹:他是以自修而非正統學校教育的方式,獲得了本職工作上的專業知識。事實上,他僅在大學待了兩年,並未獲得任何正式學位。

就算是生活在一個並不快樂的家居環境裏,一樣可在所眾事的行業中追求卓越的成就。例如另一位接受訪問調查的新聞記者,雖然其專業能力很好,同時在他的行業中對自己的成就評予9分,但僅適度地滿意他個人的生活,相對地他也指出他相當不滿意他的家居生活。

盡管麵對著這些問題,他對他的工作卻是非常滿意,這就是任何一個成功故事經常有的重要因素。

專業能力的學習由他在從事此項工作時所獲得的享受而定;事實上,正如一位退休教授對成功的定義一樣“付出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

此君原來的興趣在地質學,進而演變成他的職業,即從開始教書到退休為止,一直從事這種“具有創造經驗”的職業。他曾當過作家、演說家、和一家主要石油公司的顧問,即使在他退休後仍能在這個特別的領域中賺取五位數字的薪水。

個人興趣和專業知識結合的重要性,這點我們可從某一工業公司執行副總裁的話中看出端倪:他建議那些追求成功的人說“做好所賦予的任務,唯有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才會對成功有所助益,如此做不但降低冒險並對自己工作能力等於投了保險一樣;然後,熱心於你要做的事。”此項秘訣讓他在三個不同生產性質的公司獲得成功,他對自己事業上的成功評予9分,且十分愉快和滿意他的家居生活,包括夫妻和子女間的關係。

但是第二項成功的特質——專業知識,並非每個人都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它必需在進步至顛峰階段的每一步都做有記號,即使已達到登峰造極的成就,仍需繼續學習下去。

“專業知識是您達到成功的必備條件。”這位副總裁解釋著:“然後,你必須繼續工作才能保有這份專業知識,如何才能達到成功的重要境界。”

簡單的說,如果你想繼續此一成功的生活,就必須在專業領域中更新你的知識和興趣。

成功特質三:獨立自主

成功非凡之士主要是依賴自己的本錢和能力——這也是本書所秉持的一貫格言。事實上,有77%的成功者在自立這一項評予等。

愛默生或許是本主題的權威人士,他曾在一篇題為“自立”的文章中說明這項特質如下:

1.每個人活著就是因為相信自己的緣故,這是與生俱來的,除了自信外沒有比此還神聖了,所以凡事都應操之在己。

2.世上再也沒有比懷有一顆正直完美的心更受人尊敬了。凡事善盡己責,不要在意別人怎樣想。雖然這條規範應用到實際與知性生活上相當困難,卻是區別個人尊卑的衡量標準。

現在,讓我們從理論轉至實際,本章中我們考慮到成功的許多特質,諸如圓滿達成任務的能力和自信等均與自立有關,自立並非指你的感覺如何或你現在有多好;相反的,它端視你在自己的生活領域裏處理任何事務是否具有勇氣,因此,我們對自己所下的部份定義包括:(1)設定目標的能力(2)永恒的意誌力。

現在,這些成就非凡之士對本主題應該談些什麼呢?如下二項原則就是他們對此項特征所提出的看法。

自立原則一:設定明確的目標

經過專家調查訪問後發現,三分之二的成功者承認,在他們的生活中定有明確清楚的目標。同樣地,這些人對其事業也定有明確清楚的目標。

當專家用不同的方法請這些受訪者回答同樣的問題時,也會得到類似的結果。針對“我有個設定明確的目標”做案例,要求訪答者做描述。在這個案例裏,有32%的成功者對自己在這項的表現評予9或10分,另外的46%則評予6至8的分數。

戴爾是位十分成功的女藝人,她對自己定有很高的奮鬥目標,目前的身份是企業家兼作家。她的原則是新的一年即應有新的作法,誠所謂“新年新計劃”。

她對人們解釋說:每年的1月1日,我就會備妥一張紙和一個信封,將生活中想要改變的所有事情都記下來,這些計劃也許是自我改進計劃、節食、語言課程,或是對我的事業在今年需要自我改進的地方。當我略記10或12件事情,寫定好公元××年後,就放進信封裏,並且密封好。

接著,我將之放進抽屜裏直至當年的7月1日,在這六個月中,我的目標完全建立在自我意識上,而且工作方向也朝此目標前進。因此,當7月1日我拆開那個信封時,經常令我驚訝的是已完成其中幾件事了,至於那些尚未被克服的項目,我會繼續努力;然後再將信封放回抽屜,運用自我意識工作至年底,屆時,我可能順利地完成所訂各項工作,如果仍有未完成者,我會將之寫在次年計劃表的最上麵。

然而目標設定並非憑空杜撰,尚應考慮其他的因素,特別是個人的生活和家庭關係,因為這些因素均可能影響個人和其事業目標的規劃,我們也發現明確的目標和父母的支持這兩個因素,對走向成功之路有密切的關連。

更明確的說,有28%的訪答者認為父母對他們的人生目標有極大的影響;另外的41%認為父母在協助他們訂定明確的目標上,確實有些重要;而這些成就非凡之士設定其奮鬥目標時,常須藉助學校老師或授業恩師所提供的正麵輔導。

有位大學教授告訴專家,他的成功關鍵在一切備妥的明確目標和擁有開明的父母;並且包括快樂的童年、父母的有力支持、和強烈的宗教薰陶;但是他決不相信世上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人存在。

事實上,他酷嗜閱讀,過去一年裏閱讀了近50本書,別人對他有個有趣的注腳:他認為聖經這本書,對他一生產生了最大的影響與衝擊。

雖然,他對自己的事業經常定有明確的目標,但是對他的生活則不然;他已年屆六十,對其達成事業目標的成就僅評予中等以上的分數,而他仍在設定比目前排滿的工作時程更為忙碌的工作目標,包括閱讀更多的書、寫作和旅行。

事實上,受訪的傑出人士中,承認他們仍朝向私人的目標奮鬥前進。舉例來說:

·一位研究精神病的學者,以私人的時間致力於參與諸如維護和平及凍結核子武器等社會運動。

·一位年屆70歲的律師,在他那一行可說是項尖的人物,仍希望能“對家庭有更好的安排,對社會有更進一步的貢獻,同時能麵對現實,不畏死亡的恐懼。”此人的成功已帶給他許多物質上的好處,諸如二棟房子、幾部汽車、一座私人泳池、價值連城的古董、一艘豪華遊艇、現代化的音響設備、及真跡名畫;但是目前,他仍須在生活領域中計劃更多、更明確的工作。

自立原則二:運用意誌力的能力

每逢人們要求一群成功的人描述支撐他們功成名就的力量時,表中所列的意誌力一定會被談及。同時,可確信的是,一半以上的受訪者,皆對他們在意誌力的表現上評予一個。

關於其他方麵,意誌力包含自計劃開始執行後自動自發及堅忍完成的能力。美國人林克德為一特殊形式意誌力的創始者,他把這種意誌力稱為“十次法則論”,也就是說:“如果有任何事情值得一試的話,則至少值得試10次。然而,若在第11次仍未成功時,就需重新評估你的技巧或停止此方案。”

簡單的說,就是咬緊牙根,堅忍於此方案上,直到耗盡所有可能的方法:如果盡了所有的努力和決心後,仍無進展,你也不必再把死馬當成活馬醫了,還是先移至下一個方案進行吧!

有位合格的會計師,他所擁有的會計師事務所是美國西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家,他告訴訪問者:“在我所從事的行業中,成功的法則不僅以自己所做為榮,更須具有為達成費時費力的目標所需的能力與精力。”

現在他已年屆六十,而且家居生活和個人生活均很美滿快樂,這位會計師的自評是堅強的意誌力、勤勉工作、圓滿達成任務的能力、及自主。

同時,在他的案例中,意誌力是根源於精神上的基礎。這個成功的商界人士確信他與上帝之間有很親密的個人關係,同時上帝也對他的一生早有安排。事實上,聖經這本書對他的一生產生極大的影響與衝擊。

他也經營花園和高爾夫球場,並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工作,他的目標就是為著未來?他告訴我們:“我希望實際有效地推展本地的商業社區,使其成為有活力的住所和工作場所。”

同時,他似乎也正朝著此目標邁進。目前,他是地方商會主席,也是醫院董事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包括市民改善委員會在內這數個委員會的委員。

另一位在美國成就非凡之士,為一著名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他特別以自己為例,道出旺盛的精力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他也強調“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強健的體格和健康的生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會持久。”他對自己在意誌上的表現評予-,在勤勞工作上則評予+。

他對自己意誌力的來源知道些什麼?

本案例不同於前例那位會計師所述的宗教信仰,這位律師指出,對相信世上會有至高無上的人這件事,評予5分;他對和上帝之間的任何個人關係上,僅評予3分。

顯然地,他相信意誌力始自人類的勇氣和決心,並被每個人實際的能力所支持,他的一生對此信念提供了活生生的支持:盡管事實上他已70歲了,仍然積極的從事繁重的律師工作。

因此,從上述這些人的自白中可看出,雖然他們與生俱來的意誌力來源各自不同,但都是功成名就的重要環節。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意誌力混合了心理和實際的決心,才導致邁向成功的努力。

綜上所述:自立的人通常都是靠自己去設定每個明確的目標,並且運用堅強的意誌力去實現這些目標。他們的成功依賴他們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或許他們對愛默生所秉持的信念也帶有一些認同吧。畢竟,“世上再也沒有比懷有一顆正直完美的心更受人尊敬了”。

成功特質四:一般智能

因為一般智能不但可以幫助你迅速了解難題,並且可以清晰敏銳的分析這些難題,所以一般智能是各行各業裏傑出成就者必須具備的特質之一。或許這樣寫略嫌簡單,卻點出了它的重要性,況且它是我們最成功人士的研究中,發現頗具代表性的特質。

然而,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一般智能呢?

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包括智商測驗在內的許多智能,根本無法用尋常方法予以衡量。例如有種所謂的創意性智能,那是偉大的作家及藝術家隻有的特性;另一種所謂的體能性智能,可在偉大的舞蹈家及運動員身上發現,其他則可依此類推。

人們從美國那些接受調查訪問的成功者中,得到一個有趣的答案,即這些大公司的高層主管、作家、藝術家、及教授們,均有異於常人的高智商(這些受訪者的中間智商分數是140分)。

然而智商隻是對這些訪答者所具天賦的一種衡量方式,我們經調查研究後發現,這些成功者不論是先天或後天所具的一般智能,至少由如下四項因素組成:

·特別高的智商分數。

·淵博的詞彙。

·極佳的閱讀技巧。

·極佳的寫作技巧。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成功者對上述四項因素及與天賦智能有關的一些其他特質,有些什麼感言。

有位工程師就曾說過:“一個人能將成功發揮到極致,依賴其所具的天賦智能。”

75%的成功者似乎都符合上述所言——他們對此項都評予等。同時,幾乎九成的成功者對天賦智能對他們所造成的重要性,亦評予7以上的分數。

前麵提到的這位工程師對他的智能做了如下的評估:“我想我已達於極致。身為一個實驗主義者,知識上的累積是非常重要的,可惜在我年輕時,竟□憧不知,現在十分後悔當時的幼稚想法:反正日後也用著,何必現在辛苦學習。憶當年高中時修習拉丁文,就是一個堪為借鏡的實例啊!”

這位工程師在提到實驗室的工作環境時,清楚地意識到兩種有關知識及學術的不同態度。“在這科技圈中,有兩種壁壘分明的人。有些人聚藏來源出處非常明顯的構想,從而得到他們所擁的每一項榮耀。另一種人在他們新構想的相互影響及表達上決不藏私,他們認為新構想是依乘數效果存在,亦即他們認為構想是數不盡、用不完的。”

如果要這些工程師在上述兩種人中做一取舍時,他聲稱:“我喜歡與後者(即原意與別人分享構想者)相互影響,因為我發現,相互影響不但有益於大家所互換的構想內容,並且也能對旁人提供學習的機會。”

這位40餘歲的工程師,對自己在一般智能上的表現評予等,並在相關的閱讀及寫作技巧上評予甚高的分數;通常,當他對自己在本職工作上的成功表現加以評估時,常常評予評均以上的分數。

這位工程師的年收入是相當高的;並說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標準還算滿意;他也是位性情中人,所以常捐錢給一些遭過不幸的人、慈善機關、及宗教組織;他的宗教觀雖然深信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存在,但在與上帝之間的個人關係上,隻評予中等分數。

至此,他願將自己對真才實學與表現聰明的差異之真切感受奉獻給年青人:“首先要了解知識的榮耀為何,然後超越這份榮耀。”

另外一位在某公司擔任財經部門高級主管職位的成就非凡之士也認為,才智是成功的重要特質。他說:“一定要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心及廣泛的興趣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這位高級主管擁有多家公司。而極高的才智及廣泛多樣的興趣正是許多成就非凡之士共具的特質。事實上,的成功者說,廣泛多樣的興趣雖是個人的特質,卻對他們的成功貢獻厥偉。

許多頂尖人物除了對他們在一般智能上評予高分外,並對閱讀及寫作技巧亦評予同樣的分數。幾乎有的訪答者對這二種能力均予等,而許多教育專家相信,這二種能力緊緊地依附在個人的天賦才智之下。

這些頂尖人物當然也有許多證據,去支持他們這種觀點。他們每年的書籍平均閱讀量是19本書,其中10本還是傳記文學類的非小說作品。而寫作技巧在工作及專業的書信往返需求下,也是份外敏捷、得心應手。有百分之七十二的頂尖人物在過去一年中,曾寫過一封寄給政府官員的信函。

還有一點值得人們注意的,即使連最重要的工作,都用不著高水準專業性寫作的成功者,還是會把淵博的詞彙能力,視為達到高水準成就的重要因素。

1983年,在美國奧康諾研究基金會的指導下,針對大公司的高級主管,實施了一項字彙水準的科學研究,該項實施計劃包括了五千名受測人員,每一位受測者都是全美各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級人員,結果如何呢?若把這些受測者視為一個整體,則所得的字彙平均分數高於一群普通的受測者。

顯而易見,許多接受調查訪問的人都認為,他們所具之高智能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成功並非隻靠常識,隻靠努力,隻靠勝過別人的欲望,隻靠關心他人就可達到——雖然這四個因素都很重要。真正的秘訣,在這些成就非凡之士,視完整腦力為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他們不是為了成功而在談論智能的事,反之,當智能混合許多其它的主要因素時,自然瓜熟蒂落,成功之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位經濟學專家說:“就長期而言,一般智能是絕對無法代替的寶貴能力。”他不但概述好腦力的重要性,並對自己在一般智能上的表現,評予一個+。這位經濟學專家的一席話,自然而然地帶引我們至下一個主要的成功特質——圓滿完成任務的能力。

成功特質五:圓滿完成任務的能力

一位財務部門的主管告訴人們,成功依賴“支配時間的能力、建立清晰的目標,然後以最少的虛耗心力去追求這兩件事。總而言之,要緊的是能區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不是重要的。”

他們一致同意,至少有如下三個重要特質幫助他們,才會產生驚人的高品質工作量。這三個因素是:

·良好的組織能力。

·高生產力的工作習慣。

·工作勤奮努力。

當然,這些特質都是緊密相關連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工作習慣,很難將之組織起來,並且良好的工作習慣總是包括努力與勤奮。

一些具有很高天賦才能的人,把自身的天賦才能用在解決許多問題上,結果比同僚更快且更有效率的完成各項計劃。事實上,一些欲達成功的人,實際走的就是沒有第二次的高風險作風,這些人想強製自己第一次就將事情做得完美無瑕,即所謂至善論者的作風。

這種現象被專家們注意到,並在“今日心理學”雜誌上提出討論,勃斯博士解釋:所謂至善論者,並非心態健全的卓越追求者;反之,“這些至善論者勉強自己走向不可能達到的目標,而且以他們所用的成就含意,去衡量他們全部的自我價值,結果,他們往往被失敗的景象所嚇,覺得辛苦努力經營卻遭到毫無所獲的無情打擊。”

事實上,就勃斯博士所提的觀點,至善論者雖然會達到他們所訂的高標準,可謂達成了預定的目標,但非因為他們成功了,所以達到了當初所訂的高標準。這種正確的認知相當重要。換言之,零缺點陷阱對成功者而言,可謂致命的一擊,因為每件事會變成全有全無或通吃通貼的情形。

勃斯博士針對如何克服這種弄巧成拙的習慣,提出一帖良方:凡事隻要盡其在我,好好表現就行了,不要太刻意求得絕妙之作,以致弄砸了全盤計劃。

一旦你改掉任何至善論者的傾向,然而,此一問題仍然存在:到底要如何著手,才能圓滿達成任務呢?

正如前述,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圓滿達成任務的最佳方法,仍賴簡單的方法、傳統的努力勤奮、透過良好的規劃及組織的引導,並貫徹始終。

有位物理學教授對如何獲致成功的秘訣,做了如下總結:“先衡量自己的實力後,再配合埋頭苦幹的精神及鍥而不舍的工作態度,定可邁向成功之路。”

他承認,因為太醉心於物理,所以每周都要工作96至100小時;同時很快的指出,他對家庭及特定文化上的興趣,仍列為最高優先順序。

事實上,這位教授在其工作上所扮演的角色,亦是努力勤奮,在那受人尊敬的行業中表現十分傑出,如其他成功者的一貫模式般。他還提及,童年時就受到一些偉人的啟發與影響,如:愛因斯坦、史懷哲、及蕭邦等。

他並相信除了善盡己責外,還應貢獻餘力給工作以外的世界。他的年收入近美金六位數字,所以能夠且願意善用所得,購置一些藝術品及濟助一些遭遇不幸的人。

他熱衷慈善事業的動機似乎來自所信仰的宗教觀:在與上帝之間的個人關係上,評予滿分10分;他也認為,應要求自己,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正直無欺的品德及溫文儒雅的行為。”

據他自我分析的結果,這位物理學教授知道自己有良好的工作習慣,及非常高的一般智能;但是,他對自己在圓滿達成任務的表現上,僅評予中等的+,倒是有些諷刺。

成功特質六:領導統禦

領導統禦是每位成功者都需具備的個人特質之一,67%的成就傑出者,均對自己評予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