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許多成功故事的背後,都含有宗教因素在內,關於這點,我們可在許多方麵加以闡述。為了解宗教對成功如何產生廣大、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來進一步討論以下七項信條——這七項精神信條是對成就非凡之士成功因素的調查中歸納而來的。
精神信條之一:在發展事業時,要記取通住大馬士革之路的經驗。
當信徒保羅準備前往大馬士草去處決基督徒時,他見到了一陣眩目的強光,就馬上被感化了;他在見到神所顯現的奇跡時,便做了戲劇性的轉變。經常,這種宗教的洗禮都是造成某一個人一生方向轉變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人生中選擇職業的特殊階段時期。
以下是一位醫學院醫師兼教授告訴人們的一段話:一段並不神奇的求學過程塑造了我事業的成功:
·剛進大學那年,一次難以忘懷的頓悟,促使我決定加入行醫的行列。
·在個人情緒壓力極度悲慟期(當結婚三十二載的愛妻因患腦部慢性退化症去世時),那適時進入我生活的第三者,拯救了我的生命。
·在過去的三年中好多次的機運塑成了我的研究方向,使我在行醫時更加注意客觀環境的轉變,並與我尋求了將近二十五年的目標愈發接近。
這些影響了我家庭及我病人的難忘經驗,使我變成一個更加有宗教熱忱的人。我感到已身屬這個雖感驚異但並不了解的浩瀚宇宙中的一份子。
在大四那年,他獲得學業成績最優獎,智商也名列第一,他似乎是那類以腦力為本錢而獲得成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是,他卻將以下的本質列為造成他高度表現的關係:
1.謙虛。
2.不斷地努力。
3.平易近人。
4.在技術上的特殊天資。
5.樂於助人。
然而,他把願意照顧其他人的責任當做是他最強烈的個人特征。
這位醫師在訪問他的問卷中強調,童年時期家庭生活給予他的重要影響以及如何造成他日後希冀成功的勇氣。他告訴調查者,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並與他的父母相處十分融洽。
他是家中的次子,他說從小就在一個有濃厚學術氛圍的環境中成長,造成他日後的生活目標。而他頗具名望的教授父親對他的影響也相當大。同時他相信強烈的宗教薰陶也是造成他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直到今天,他都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並且認為與妻子兒女的關係及私人生活都十分美滿,故而在家庭生活這一欄中評予滿分十分。他唯一不滿意的是美國的一些離經叛道之事。
在全部訪問中,這位醫師指出他相信一雙見不到卻強而有力的手在指揮著這些尋常的日常生活,並且賜予他目前的成功與幸福。因此,他做個結論:“我無法說出自己到底有多成功,然而這都是我努力盡責所換來的成果。”
精神信條之二:將信仰置放於野心之上
一位大學曲棍球教練兼講師告訴人們有關他成功的不二法門:
·要正直而誠懇,也就是說你必須相信所教及所做的都是正確的。
·在第一個十年裏,你必須勤奮工作——需要常常加班,並且事事講求效率。
·必須學會接受自己的缺點,並且抑製所懷的野心,但卻千萬不能放棄所訂下的決心。
這位成功的曲棍球教練每年薪金不到二萬美元,但是錢財多寡並不影響他的成功欲望。他說,對他而言,成功的最佳寫照是“充份地享受工作,得到學生們良好的評價,並且有源源不斷的邀請函,以傳授經驗與心得。”
在我們一再地訪問調查中顯示,這位老者很不重視個人的野心、不喜歡出風頭、不愛錢財、也很不原為逞私利不惜犧牲他人的權益。相反的,他常要求自己的學生凡事都應努力勤奮、全力以赴。
對他而言,對宗教的強烈信心才是重要的事,那也是他的父母早年就灌輸到他的腦中的。由此可以預知,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幾本書是聖經及奧古斯丁和路德的著作。
在對相當曲棍球教練的年青人提出忠告時,他說:“大體而言,要確信並堅持自己的信念。雖然你的信念係統的細節是可能被置疑的,也要用各種方法助你找出適合的職業,並且在第一個十年裏要拚命地努力工作,以期早日進入情況。”
他建議年青人應該走向三個現今合適的職業:傳教和教學、任何方式的公共服務、以及政治和外交。
而他也附和道:“請注意:這三種行業都是最困難、最不易成功,卻都是社會最需要的。”
最後,他提出了總結看法:“對於野心:我是不願與人爭勝或打敗別人的。然而卻決定要盡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時必須時常去配合整個係統的運作。舉例來說,出版或停刊的自由。但是,即使我真的要去寫書和寫文章並繼續手邊的工作,但那不是野,而是決心。”
精神信條之三:每天都要培養信心
要達到成功所需的信心就是不間斷地供給個人內在的能量。這意味著要定時滋養信仰係統(通常是每天),可經由祈禱和其他精神體操的方式去做。
一位從肯塔基州來已半退休的醫師告訴人們,他是如何渡過童年的逆境而藉助孩提時代養成的定時靈修,培養精神力的經驗而獲得成功。他說:“我從小由祖父母和姑母養大,暑假期間,則由外婆和二位姨姨照顧。想當年姑母常對我說,我將來會是個醫生。”
事實上,他說:“七歲那年,我就知道我已經是個醫生了。”
他的家人並不讚成他選擇醫生為終身職業,隻因為家裏並沒多少錢去支助他。可是他回憶說:“我相當幸運,家叔在我九歲時就接管了照顧我的責任,並且,有一位牧師引導我渡過前兩年的醫學院生涯。我感覺我適時適地受到了關愛。從一開始我就很成功。我能夠自己設定,並一一達成我預定的目標。直到今天,我都將生命置放在上帝萬能的手掌中,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完成的使命——成為一個醫生。”
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撫育他成人的叔叔及那位牧師。而使他深受衝擊的書則是“聖經”及本仁約翰所定的“天路曆程”。
雖然,這位醫生從經濟蕭條時期的貧苦孩童成長到年收入近六位數字的富翁,然後他所遭逢的困難直到他長大成人時都未終止過。他告訴我們,他成功的憑據都是在健康欠佳時期,因克服困境磨練而得的堅強意誌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醫生自認他是一個成功的人,乃因他能夠戰勝慢性疾病、血管硬化、以及可怕的並發症,而仍過著為社會人群服務的生活;亦能減輕自身痛苦,製止疾病的蔓延,想法子提升醫療方式,並享受教學及家庭生活之樂。
與上帝之間親密的個人關係及相信上帝對他一生所做的安排,是他所有靈感的泉源。而他成功的法則也不外乎是“享受工作之樂、奉獻時間及同情心予病人、並把他們當正常人一樣對待。”
由於每天均與上帝做心靈上的親近,他以自信的語調說道:“我毫不懷疑地相信,我正從事正確且由上帝安排好的工作,而我完全依賴上帝,正心誠意從事我每日例行的工作。我所期待的事,總會順利進行,如此一來,我的工作就不再那麼艱難了。”
精神信條之四:即使身處此一深深不滿的社會,個人成功的機運隨時都可能出現對美國社會風氣之批評與改革的呼聲,大都來自極富宗教經驗的人士,在接受訪問調查的某些最虔誠及最成功的人士中,亦大聲疾呼,聲援這些批評的論調。以下述為例:
這個偉大的國家究竟發生了一連串怎樣的悲劇呢:
·通貨膨脹——不顧政治家、銀行家、及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與呼籲,仍繼續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