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農民大起義雖然披著宗教的外衣,但其本質上是廣大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大搏鬥,正如恩格斯所說:“所謂宗教戰爭也根本是為著十分明確的物質的階級利益而進行”。起義的農民從一開始,就用“白布纏頭,白旗為號”。爭的矛頭直接指向了以清朝皇帝為首的整個封建地主階級政權。湖北當陽的起義軍曾明確提出,“天上換玉皇、地府換閻王,另議孔夫子,不用四書五經”的戰鬥口號,表明了起義農民的鬥爭決心。四川起義軍也貼出了“大鬥小鬥不公平,上天降下火德星”的布告,揭示了封建地主階級盤剝、欺壓農民的罪行。
3、白蓮教大起義的影響
清朝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前後持續了九年零四個月,最早參加者多為白蓮教徒。參加的人數多達幾十萬,起義爆發於四川、湖北、陝西邊境地區,鬥爭區域遍及湖北、四川、陝西、河南、甘肅五省,甚至還波及到湖南省的龍山縣。白蓮教起義軍在曆時9年多的戰鬥中,占據或攻破清朝府、州、縣、廳、衛等204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全國16個省征調的兵力,殲滅了大量清軍,使清軍損失一、二品高級將領20多人,副將、參將以下的軍官400多人,土豪劣紳1000餘人。清政府為鎮壓起義耗費白銀2萬萬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5年的財政收入。
從此,清王朝從所謂“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財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沒落的深淵。
王聰兒:1777年-1798年,湖北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江湖藝人出生。參加白蓮教起義後,她曾任義軍總指揮,也就是八路義軍統帥,是一個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的女英雄。
(四) 太平天國運動 ——“長毛”起,清廷衰
1、創“拜上帝教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與表親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後來自行洗禮,並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隨之開始了傳教活動。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聖經》,因聽洪秀全說曾夢見他自己是上帝的兒子,羅孝全拒絕給他施洗。洪秀全離開廣州,重返廣西桂平,與馮雲山會合。7月,洪秀全與馮雲山一起製定“十款天條”。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雲山被地方團練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係營救。後馮雲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而得到釋放。
2、建國後的太平天國運動
1849年,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並稱東、西、南、北、翼五王。第二年,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農曆十二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並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是為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封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製。南王馮雲山製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製、禮製和軍製,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曆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並且實行公有財產製。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西王蕭朝貴, 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後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後封的慕王譚紹光、讚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雲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
1852年(鹹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8月21日蕭朝貴、石達開攻長沙(太平天國第一場硬仗),9月12日蕭朝貴在攻城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征。
1853年5月洪秀全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多太平軍將士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後援不繼,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但北伐軍廣大將士英勇奮戰,震撼清朝心髒地區,牽製大量清兵,客觀上對太平軍西征起到了支持作用。
與此同時,洪秀全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賴漢英等率戰船千餘艘,兵員兩三萬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西征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1853年秋,翼王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節製西征。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石達開大破湘軍,複陷武昌。
1856年3月,石達開在江西樟樹大敗湘軍,至此,湘軍統帥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經陷入太平軍的四麵合圍,對外聯絡全被切斷,可惜石達開適於此時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令曾國藩免遭滅頂之災,未能給湘軍以殲滅性打擊,軍事上潛伏著巨大隱患。5月石達開與秦日剛會師天京,參加天京解圍戰,大破清軍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1856年(鹹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後,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
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淩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後盡殺翼王府中家屬。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他不計私怨,追擊屠殺責任時隻懲首惡,不咎部屬,連北王親族都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麵,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麵逐漸得到扭轉。但天王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對石達開百般牽製,甚至意圖加害。為了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不得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
1857年9月,天王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天王,表示無意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天國作戰。此後,石達開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臨江、吉安,擁戴他的安徽太平軍將領大都留守安徽。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石達開又於次年進軍浙江,並聯合國宗楊輔清進軍福建,欲開辟浙閩根據地,與天京根據地連成一體。
浙江是江浙皖清軍的主要餉源,為阻止石達開攻浙,清廷急調各路兵馬增援,最終不得不命丁憂在籍的曾國藩重任湘軍統帥,領兵入浙。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部隊失去了後方,協同作戰的楊輔清又在被天王封為“木天義”後從福建撤軍,為免四麵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雖因內外矛盾以失敗告終,卻牽製了大量清軍,為太平軍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等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是年冬,石達開經與部將會商,決定進攻湖南,取上遊之勢,再下趨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戰,並伺機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 “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隻得因勢利導,全力援湘。麵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終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布防,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為求建立“生擒石達開”的奇功,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勸降,石達開決心舍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石達開進入清營,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兩千將士全部戰死。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淩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歎為“奇男子”。
天京事變起於1856年7月。在西線,這年11月,武昌、漢陽就因為糧盡援絕被迫撤退,曾國藩湘軍水陸師立即長驅直入,兵臨九江城下。在東線,清江南大營卷土重來,於1857年6月,攻陷江蘇句容,11月,攻陷鎮江,12月,就兵臨天京,寬掘長濠,堅築高壘,連營百餘裏,四麵合圍。到1858年3月,石達開放棄百戰經營的江西,4月,九江失陷,西線湘軍就進攻廬州和安慶。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為擺脫這種困境,把長江北岸清朝統治區內,因年荒糧盡的廣大饑民編為軍隊,補充實力受到嚴重損失的太平軍。又積極聯絡在淮河流域起義的撚軍,封撚軍首領張洛行為征北主將,爭取撚軍在太平天國的旗幟下共同戰鬥。
當時擺在太平天國麵前的首要任務,是解救天京的圍困。太平軍采取攻勢防禦,計劃在西擊敗湘軍,保住安慶,控製安徽;在東線消滅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揮下,1858年8月,先發動浦口戰役,攻破江北大營,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10月,揮軍西上在廬州三河鎮殲滅湘軍最精銳的李續賓部。由於取得了這兩役決定性的勝利,才扭轉了天京事變後瀕臨覆亡的形勢,粉碎了清軍攻取天京的企圖,從而穩定了太平天國後半期的戰局。
1859年12月22日,浦口江邊營壘、隘卡盡被江南大營攻陷,第二天,保衛天京興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圍。1860年2月,太平天國定計先以輕兵襲破江南大營的餉源杭州,迫使江南大營調動精兵去救,然後迅速回師,在安徽建平集中大軍,3月26日,一戰而粉碎了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天京既解圍,太平天國又製定了先東進、後西上的戰略。於是乘勝東進,1860年4月16日克常州。23日克蘇州。5月初六克浙江嘉興。於是以蘇州為省會建立起蘇福省,建設成天京的東南屏障和物資供應基地。這是太平天國後期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年。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地在長江下遊,要保衛天京,必須虎踞上遊武昌、九江、安慶三重鎮。自天京事變後,武昌先失,九江繼陷,天京最後一道屏障隻有安慶。太平天國守得住安慶,在軍事上可以阻擋湘軍東下進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衛基層政權最鞏固的安徽地區,在經濟上可以保衛江南、江北產糧區的生產,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安徽那時的戰略地位,關係到太平天國的存亡。所以,東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戰鬥任務即緊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標,是上取湖北,在戰略上是力爭上遊,取得勝利,以粉碎湘軍對安慶的圍攻。
1860年冬,太平天國以英王陳玉成統北路軍,從皖北進蘄、黃,以李秀成統南路軍,從皖南進江西,會師武昌,合取湖北。北路軍於1861年二月,攻克湖北黃州,時武昌空虛,聞太平軍將到,城中已發生混亂,唾手可得。那時候,英國海軍提督何伯(J。Hope)帶船隊到漢口,出來幹涉,陳玉成有了顧慮,他把進攻武昌的軍隊,改向麻城、德安一帶進軍。到了3月,又把精兵調回下遊去救安慶。南路軍也於1861年4月底進入湖北,克複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興郭、鹹寧、嘉魚、蒲圻等州縣,再進則武昌動搖,敵人也要被迫撤退安慶的圍師。而李秀成卻從湖北退兵,經江西入取浙江。
曾國藩後來說如果當日北路軍於3月攻取武昌,或南路軍於6月兵臨武昌城下,他圍攻安慶的軍隊就必定要撤走。可是,陳玉成、李秀成都竟功虧一籌,沒有進行到底,遂致良謀碩算,付之東流。1861年7月26日,安慶被湘軍攻陷。從此湘軍以安慶為大本營,向天京進攻。南路軍於8月入浙,雖收複浙江,卻彌補不了安慶的失陷。北路軍於安慶失陷後,退駐廬州,旋向西北遠征,陳玉成孤軍留在廬州,1862年4月,突圍到壽州,被苗沛霖誘俘,後被殺。長江以北,失了這一支大軍的支持,保衛天京便困難了。
當1860年夏克複蘇州、嘉興後,太平軍即向上海進軍,擊敗了由華爾指揮的洋槍隊,7月,因嘉興方麵戰事告急,便撤退。1862年,曾國藩開始實施三路進攻太平天國的計劃,他一麵派李鴻章率領新成立的淮軍乘趕到安慶迎接的英商輪船去上海,一麵派曾國荃率領湘軍從安慶出動向天京進犯,同時,又派左宗棠率領湘軍從衢州進攻浙江。
太平軍在太倉州、嘉定、南翔、奉賢、青浦、寶山一路掃蕩助清政府的英、法軍隊,並將其包圍在嘉定城。而曾國荃的湘軍卻正在這個時候,進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詔令,把進攻上海的大軍撤退回救天京。
大軍回到蘇福省,開了兩次軍事會議,集議全局,向天王奏陳湘軍有水師運輸彈藥物資,難與爭鋒,建議將蘇福省糧食軍火運回天京,廣為積貯,用固守以製敵策,使敵頓兵堅城,待兩年後,師老力疲,形見勢絀,然後一舉把它消滅。洪秀全不從,嚴命立即遵詔,並把在浙江湯溪前線抗擊左宗棠湘軍進犯的侍王李世賢軍隊也調回天京作戰。九月,東線大軍西上,進攻駐紮雨花台的湘軍,但終因後勤運輸困難,軍隊物資匱乏,猛攻四十六天而不下。由於蘇、浙大軍西調回天京作戰,清軍在外國侵略者的幫助下乘機在東線向太平天國發動瘋狂的進攻。在江蘇方麵,先由美國流氓華爾帶領,華爾被擊斃後,由英國軍官戈登帶領的常勝軍協助李鴻章淮軍以上海為基地,向蘇州進攻。在浙江方麵,以英國海軍總兵呟樂德克組織的常安軍、定勝軍,法國海軍參將勒伯勒東、寧波稅務司法國人日意格組織的常捷軍協助左宗棠湘軍向浙江進攻。這樣,太平天國就陷於兩麵作戰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軍營壘不下,10月,天王洪秀全采用進北攻進戰略,命李秀成率大軍渡江,向上遊進攻,迫使曾國藩撤退進犯天京的湘軍以救上遊。又命李世賢率軍攻金柱關,通寧國、太平糧道,以接濟天京。李世賢力戰皖南,沒有奏功,而湯溪於1863年正月失陷,浙東金華、紹興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領的大軍進到皖北,給饑餓所困,死喪了幾萬人,從六安州狼狽歸。五月回到天京,而淮軍已攻陷太倉州、昆山,進逼蘇州。
8月,左宗棠部湘軍攻陷浙江富陽,進逼杭州。10月,蘇州失陷。這時,天京已不可能再守。天京已不可能再守,當時太平天國唯一的救亡良策,隻有放棄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繞湖北,與攻克陝西漢中的西北遠征軍會合,踞西北,以圖中原。蘇州失守後,李秀成就回京奏請洪秀全執行這個救亡戰略。洪秀全斷然拒絕,硬要死守天京。
1864年正月,天京被包圍。在去年11月,洪秀全就特命幹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陽、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圍。各處軍隊因天京無糧都不應命。而天京這樣大的城池隻留一萬人防守,也還在缺糧。2月,杭州失守。這時候,蘇、浙兩省從城池撤出的軍隊都因缺乏糧食,不可能在當地繼續作戰,3月下旬,奉詔急救天京的西北遠征軍從陝西趕回到皖北邊境,也因蘇、皖地區遍地餓荒,被迫停留,無法抵達天京。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天京失守,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混亂中失散,於同月22日在江寧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於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10月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淩遲處死。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體元部隊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撚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
東撚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撚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消滅。
最後一支使用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撚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
3、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占有長江中下遊數省。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征。另一方麵,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和華夷之辨。不過,太平天國排斥儒家,稱儒家經書為“妖書”。他們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為“拜上帝教”,但其實對基督教一知半解。他們的宗教思想,可能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基督教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從基督教得到啟發的這些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地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製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政治綱領,要求廢除舊有土地所有製。但是這部綱領違背了曆史發展的潮流,根本無法實現。
《資政新篇》是幹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並不具備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