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居巢、居廉花鳥畫的藝術資源與當代啟示2(1 / 1)

重讀經典

文/陳國輝

2.從外銷歐美的嶺南植物畫到“二居”花鳥畫

“外銷畫”在廣州的出現與流行,大約於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其主要描繪中國的風光與物產,由廣州畫人以中西混合的繪畫形式製作。在外銷畫中,有一類為“嶺南植物畫”。植物畫以寫實的手法,準確描繪嶺南地區常見的植物(花卉樹木與水果蔬菜),為西方近代的植物學研究提供遠東地區的資料。這種繪畫兼采中國古代院體繪畫的材質、技法、神韻和近代西方植物學、繪畫學的科學理念,具有獨特的風格。概而言之,當時外銷歐美的嶺南植物畫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外銷植物畫分有油漆畫(即油畫)、通紙畫(即紙本或通草紙本水彩、水粉畫)等,通常采用中西混合的繪畫材料和技法,描繪具有植物考察和科普標本性質的圖畫,有著嚴謹的科學性與真實性。二是作為中國近代“科學圖畫”的濫觴,嶺南植物畫的出現,由畫工製作,其既有別於北宋以來的寫實繪畫,又有別於傳統的文人花鳥畫,它們按照近代生物繪圖法的要求描繪而成,通常還附有花朵或枝葉的放大圖或剖麵圖。嶺南植物畫畫幅不大,取景簡單,多是一花、一草、一果等,力求“麵麵俱到”的詳細圖解,關鍵在於是否真實地展現植物生態的客觀麵貌。三是外銷植物畫由於采取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難免會有流於入俗的“行貨”水準,藝術價值大打折扣;當然也有功底實力相當的畫家獨立完成的植物畫,其以寫實為能事,足有“院體畫”的體格,同時由於兼容中西繪畫的理念和技法,創造出新鮮、清朗的自然氣息,雅俗互滲的形式美感。

盡管目前沒有足夠的材料證明“二居”花鳥畫是否有直接借鑒嶺南植物畫的憑證,但顯而易見的是,“二居”所處的時代背景正是嶺南植物畫流行之時,對外銷歐美的嶺南植物畫的模仿、借鑒乃是情理之中,自然之事。其實,我們也不妨從畫麵效果來考察某些端倪與跡象:其一、在題材上,“二居”花鳥畫與嶺南植物畫中的入畫對象很多都是嶺南地區所特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極普通平凡的物象;兩者以寫生為旨趣,對物象的觀察、描繪精細入微,形態畢肖,自然生動,格調清新靈秀。其二、從材質、技法上看,“二居”花鳥畫與嶺南植物畫都有著兼采中西的因素,如采用類似於水彩般輕盈而透明的畫麵效果;在畫法上,則包括有宋院體畫的鉤描彩染與“沒骨法”,水、色渾融一體,從而產生透明、輕快與滋潤的畫麵肌理與視覺效果。其三、“二居”花鳥畫的撞水、撞粉之法明顯帶有某些嶺南植物畫的運水、用色所特有的濕潤效果,尤其是對表現花卉的自然形質,更顯輕盈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