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專線
文/何琳
從《梅杜薩之筏》看浪漫主義繪畫的美學特征
內容提要:法國浪漫主義繪畫在世界畫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法國畫家籍裏柯(TheodoreGericault,1791-1824)是當之無愧的先導,也是浪漫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他於1819年創作的油畫《梅杜薩之筏》,被認為是浪漫派繪畫藝術的宣言書,對後世的繪畫藝術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浪漫主義繪畫因題材的新奇多變、個性的強烈鮮明、情感的洶湧澎拜和色彩的豐富表現力,給當時的畫壇帶來強烈的震撼。同時,也遭到古典主義畫派的猛烈抨擊……
關鍵詞:浪漫主義;《梅杜薩之筏》;籍裏柯;美學特征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首先在德國興起,繼而在法、英等國發展、盛行的藝術思潮。其產生的哲學基礎是這一時期流行的德國古典哲學和深受啟蒙思想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它強調主觀、天才和靈感,以及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浪漫主義畫派也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產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興起於法國畫壇的一個藝術流派。經過法國大革命的洗禮後,資產階級的地位逐步確立,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個性得以充分張揚,強調自我個性、注重個人情感。一些知識分子往往把激憤的心情和希望都寄托於一些英雄人物或遙遠的異國,眼中充滿了對新世界與新秩序的渴望。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的核心思想。
這時期,以達維特、安格爾領銜的新古典主義已逐漸退化成對古代藝術的機械模仿,演變成學院式的僵化風格,同時代精神格格不入,成為束縛藝術發展的絆腳石。浪漫主義繪畫隨之應運而生,它強調個性與主觀感情、求新求奇、拓展色彩的表現力,這也成了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基本特征。
畫家籍裏柯是法國反抗古典派繪畫的第一個畫家,也是浪漫主義繪畫的奠基人。他短暫的一生經曆了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拿破侖政變和波旁王朝(Bourbon)複辟。其熱情洋溢、充滿思想和矛盾痛苦的繪畫作品,正是這種時代精神轉變的反映。不朽之作《梅杜薩之筏》被視為浪漫主義的偉大宣言。
一、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是針鋒相對的浪漫主義是與以安格爾為代表的古典主義針鋒相對的。它以古典主義反對者的姿態登上曆史舞台,一出現就表現得非常強勁,卻遭到古典主義者的強烈抵觸。
在1819年法國國家沙龍上展出的油畫《梅杜薩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作,標誌著浪漫主義畫派的真正形成,但這幅畫卻引起了美術界和輿論界的強烈批評。古典主義者安格爾抨擊道:“我希望把那幅《梅杜薩之筏》和另兩幅碩大的“龍騎兵”從魯弗爾博物館剔除出去,讓人把前一幅放到海軍部的某個陰暗的角落,另兩幅放進陸軍部裏去,免得他們敗壞觀者的趣味,應該讓觀者習慣於接受美的事物,永遠不用死刑、火刑一類事物作我們的題材。難道這類事物也是繪畫的任務嗎?繪畫應該是健康的、合乎道德的。這種酷刑值得欣賞嗎?這類繪畫就一定是可愛的嗎?……我不想看《梅杜薩之筏》和別的一些解剖學表演,這些畫給我展示的隻是死屍一樣的人物,刻畫毫無生氣,令人作嘔。不,我不想看這些東西,藝術所反映的隻是美的東西,必須由美的事物來教育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