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南森林,寫生的另一種轉變
2007年到海南尖峰嶺和霸王嶺寫生,著力研究南方熱帶森林在中國畫中的體現。森林對於傳統中國畫來說,完全是一種新的題材。由於古人與今人的宇宙觀不同,無論是宋元山水,還是明清文人畫,無不體現了畫家博大的胸襟,所取角度皆為俯視現實,逃離正常站立角度。所以,對於深入森林內部,仰視甚至平視大自然,近距離描畫物象,似乎並沒能在現存史料中找到印跡。
對森林的描畫,在構圖上,同樣是一大考驗。如何把森林那種密不透光卻又層次豐富的景象完美地表現出來,成為了最為考驗畫家水墨畫綜合能力的課題。通過不同地貌的寫生,我逐漸體會到,寫生遠不能僅限物象,更不能複製物象。而需要通過寫生的過程,加深自身對物象的理解,對不同地貌植被的體悟,再通過靈活的筆法躍現紙上,甚至像老子所說通過“道法自然”所體悟到的自然之道隱藏到畫麵當中,才是寫生存在的最佳體現。為此,筆者在描畫森林的時候,已經拋開了森林這一固有的概念,而將其理解為眾多樹木的組合,這種組合不需要考慮實際的空間以及焦點透視的三維關係。而隻是一種點、線、麵的相互交錯。當物象被簡化得如此單純的時候,似乎所描畫的作品,已經成為了一張具有構成韻味的抽象表現繪畫。這樣的一種延伸,似乎也成為了新中國畫圖式上的極大轉變。例如筆者習作《雨林·幽穀》和《長林日暮》。中鋒樹幹,側峰茂葉,還有間隙的留白,森林空間沒有故意營造,但當圖式的互相結合形成了同一畫麵之後,似乎森林便已躍然紙上。
通過這樣的寫生體驗,一方麵,畫麵的真實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麵則從直麵對象而臨場思考的皴法得到了充分的延展,並可以逐漸逃脫固有的傳統技法概念,現場驗證皴法運用,在技法上對改良現代中國畫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結語
寫生,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在當今的中國畫創作中,這個釋義已經慢慢發生著變化。在當今的中國畫創作中,在堅持寫生的行為上,不能直接描摹對象,複製對象,而更需要的是自身從不同方麵理解對象後,通過寫生的方式,創作出心中的山水,才能算完成了寫生這一環節。寫生作為直麵自然,體悟自然之道的重要途徑,它將在探索中國畫如何走出具有當代意義之路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