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皇家園林的特點
規模宏大
皇帝能夠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權與經濟上的雄厚財力,占據大片土地麵積營造園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規模之大,遠非私家園林所可比擬。中國最早皇家園林靈囿,方圓35千米,秦漢的上林苑,廣150餘千米。隋朝的洛陽西苑,周100千米,其內為海,周5千米。唐朝長安宮城北麵的禁苑,南北16.5千米,東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時的東京艮嶽,是在人造山係——萬歲山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山周十餘裏”,北則俯瞰,有“長波遠岸,彌十餘裏”的景龍江。元代大都西禦苑太液池,“廣可五六裏,加飛橋於海中,起瀛洲之殿,繞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礎上,擴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莊,其圍牆周長10千米,內有564公頃的湖光山色;圓明園占地200多公頃,長春、萬春二園150多公頃;最晚建成的頤和園,占地約287公頃。顯而易見,皇家園林的規模是寺觀園林和私家園林所望塵莫及的。而且其規模大小,基本上與曆史的向後延續成反比。皇家園林數量的多寡、規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朝代國力的興衰。
園址選擇自由
皇家園林既可以包絡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莊,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東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疊砌開鑿,宛若天然的山巒湖海,如宋代的艮嶽,清代的清漪園(北部山景係人工堆疊而成)。總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構造為皇家園林。
建築富麗
秦始皇所建阿房宮區,“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漢代未央宮“宮館複道,興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園內建築的數量和類型,憑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財力,加重園內的建築分量,突出建築的形式美因素,作為體現皇家氣派的一個最主要的手段,從而將園林建築的審美價值推倒了無與倫比的高度,論其體態,雍容華貴;論其色彩,金碧輝煌,充分體現濃鬱的華麗高貴的宮廷色彩。
濃重的皇權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與帝王有直接關係的宮殿、壇廟、陵寢,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來體現皇權至尊的觀念。皇家園林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營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時期,皇權的擴大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在當時所修建的皇家園林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其皇權的象征寓意,比以往範圍更廣泛,內容更駁雜。例如圓明園後湖的九島環列,象征禹貢九州;東麵的福海象征東海;西北角上的全園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侖山,整個園林布局象征全國版圖,從而表達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權寓意。
全麵吸取江南園林的詩情畫意
北方園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葉已見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澱鎮一帶,湖泊羅布,泉眼特多,官僚貴戚們紛紛在這裏買地造園,其中不少即有意識的模仿江南水鄉的園林風貌。這種風氣自然也影響到了皇家的造園。康熙年間,江南著名造園家張然奉詔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靜明園堆疊假山,稍後又與江南畫家葉洮共同主持暢春園的規劃設計,江南造園技藝開始引入皇家園林,而對江南造園技藝更完全、更廣泛的吸收,則是乾隆時期,乾隆在位60餘年,六下江南,由於他“豔羨江南,乘興南遊”,凡他所中意的園林,均命隨行畫師摹繪成粉本,作為皇家建園的參考,從而促成了自康熙以來皇家造園之摹擬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們把北方和南方、皇家與民間的造園藝術來一個大融彙,使其造園技藝達到了前所未見的廣度和深度。
2.皇家園林的曆史
皇家園林如果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修建的“靈囿”算起,到19世紀末慈禧太後重建清漪園為頤和園,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曆史時期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裏麵,與皇宮相毗連,相當於私家的宅園,稱為大內禦苑;大多數則建在郊外風景優美、環境幽靜的地方,一般與離宮或行宮相結合,分別稱為離宮禦苑、行宮禦苑。行宮禦苑供皇帝偶一遊憩或短期駐蹕之用,離宮禦苑則作為皇帝長期居住並處理朝政的地方,相當於一處與大內相聯係著的政治中心。
殷商時期
從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紀)甲骨文中發現了有關皇家園林“囿”的論述。據此,有關專家們推測,中國皇家園林始於殷商。據周朝史料《周禮》解釋,當時皇家園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現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環境範圍內,放養動物,種植林木,挖池築台,以供皇家打獵、遊樂、通神明和生產之用。當時著名的皇家園林為周文王的“靈囿”,“靈囿”以自然樹木花草為主,鳥獸充其間,並挖池築台,供帝王貴族遊樂狩獵,實際上就是狩獵園。
秦漢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滅其他六國後統一了中國主體部分,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定都鹹陽(今西安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