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寺觀園林概述(1 / 2)

1.簡介

寺觀園林是中國園林的一個分支,論其數量,它比皇家園林、私家園林的總和要多幾百倍;論其特色,它具有一係列不同於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的特長;論其選址,它突破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廣布在自然環境優越的名山勝地。正如宋趙抃詩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風景屬僧家”。也如俗諺所說:“天下名勝寺占多”;論其優勢,自然景色的優美,環境景觀的獨特,天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的高度融合,內部園林氣氛與外部園林環境的有機結合,都是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所望塵莫及的。

寺觀園林,英文為monastery garden,指佛寺、道觀、曆史名人紀念性祠廟的園林,為中國園林的四種基本類型(自然園林、寺觀園林、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之一。寺觀園林狹者僅方丈之地,廣者則泛指整個宗教聖地,其實際範圍包括寺觀周圍的自然環境,是寺觀建築、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綜合體。一些著名的大型寺觀園林,往往曆經成百上千年的持續開發,積澱著宗教史跡與名人曆史故事,題刻下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聯詩文,使寺觀園林蘊含著豐厚的曆史和文化遊賞價值。

寺觀園林最晚出現於公元四世紀。東晉太元年間(公元376~396年),僧人慧遠在廬山營造東林寺。據慧皎《高僧傳》說:“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仍石壘基,即鬆栽構,清泉環階,白雲滿室。複於寺內別置禪林,森樹煙凝,石徑苔生。”這已經是在自然景觀環境中設置人工禪林的先驅。《洛陽伽藍記》描述北魏洛陽城內外的許多寺觀:“堂宇宏美,林木蕭森”;“庭列修竹,簷拂高鬆”;“斜峰入,曲沼環堂”。可以想見當時城內寺觀園林的盛況。從兩晉、南北朝到唐、宋,隨著佛教、道教的幾度繁盛,寺觀園林的發展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十分可觀,名山大嶽幾乎都有這種園林了。

2.寺觀園林的產生

一是為“神”的世間宮苑,寺觀園林形象地描繪了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極樂世界”。

二是道教的玄學觀和佛教的玄學化,導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寺觀選址名山勝地,悉心營造園林景致,既是宗教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國特有的宗教哲學思想的產物。

三是兩晉、南北朝的貴族有“舍宅為寺”的風尚。包含著宅園的第宅轉化為寺觀,成為早期寺觀現成的園林。

四是寺觀在古代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宗教藝術的觀賞對象。寺觀園林的開發,使朝山進香與遊覽園林勝景結合起來,起到了以遊覽觀光吸引香客的作用。

五是建統治階級利用宗教、資助宗教,信徒也往往“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寺觀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具備開發園林的物質條件。

3.寺觀園林的特點

公共遊覽性質

不同於禁苑專供君主享用和宅園的屬於私人專用,而是麵向廣大的香客、遊人,除了傳播宗教以外,帶有公共遊覽性質。這是由宗教性質所決定的。宗教目的旨在“普渡眾生”,對來廟敬香者、瞻仰者、遊覽者,不管其貴賤貧富、男女老少、雅逸粗俗,一概歡迎,絕不嫌棄。庶民百姓隻有到寺觀中去進香,才能兼帶得到遊賞。由於進香遊覽人數的眾多,又出於虔誠的宗教信仰而大多願意傾囊施舍,這又從經濟上大大促進了寺觀園林在全國眾多的名山大川中得到開發,使得名山勝水和燦爛的曆史文物薈萃在一起,更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遊客去飽賞其豐姿秀色。因此,寺觀園林具有公共遊覽性質,具有適應最廣大階層遊客觀賞的景觀內涵,不同於隻供少數人獨享其樂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

園林壽命綿長

在園林壽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換代而廢毀,私家園林難免受家業衰落而敗損。相對來說,寺觀園林具有較穩定的連續性。一些著名寺觀的大型園林往往曆經若幹世紀的持續開發,不斷地擴充規模,美化景觀,積累著宗教古跡,題刻下曆代的吟頌、品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交織,使寺觀園林包含著曆史和文化的價值。

選址規模不限

在選址上,宮苑多限於京都城郊,私家園林多鄰於第宅近旁,而寺觀則可以散布在廣闊的區域,使寺觀有條件挑選自然環境優越的名山勝地,“僧占名山”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帶規律性的現象。特殊的地理景觀是多數寺觀園林所具有的突出優勢,不同特色的風景地貌,給寺觀園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構景素材和環境意蘊。寺觀園林的營造十分注重因地製宜,揚長避短,善於根據寺觀所處的地貌環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澗、深潭、清泉、奇石、叢林、古樹等自然景貌要素,通過亭、廊、橋、坊、堂、閣、佛塔、經幢、山門、院牆、摩崖造象、碑石題刻等的組合、點綴,創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帶有或濃或淡宗教意味的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