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著名的寺觀園林(2 / 3)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曆史,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觀,在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的諺語。潭柘寺在晉代時名叫嘉福寺,唐代時改稱龍泉寺,金代禦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後恢複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其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而民間一直稱其“潭柘寺”。

千百年以來,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曆史,雄偉的建築,優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而受到曆代統治者的青睞。從金代熙宗皇帝之後,各個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來進香禮佛,遊山玩水,並且撥出款項,整修和擴建寺院。王公大臣、後妃公主們也紛紛捐出己資,大加布施,民間的善男信女與潭柘寺結有善緣的更是成千上萬,他們長年向潭柘寺布施、齋僧,並且自發地組織了數十個民間香會,集資購買土地田產,捐獻給寺院,成為潭柘寺維持日常巨大開支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規模、土地財產、宗教地位、政治影響等方麵都達到了鼎盛時代,特別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為了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從金代開始,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乘佛教禪宗中臨濟宗的領袖,並且名僧輩出,曆代的高僧大德們,為了研究佛學宗詣,為了弘揚佛法,為了潭柘寺的擴建和修茸,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嘔心瀝血的貢獻,而在《高僧傳》上標名,名傳千古。由於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強大的勢力,在經濟上擁有龐大的廟產,在佛門有著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龐大的規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把潭柘寺開辟為森林古跡公園,成為了一處遊覽勝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整修,於1980年8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並於1997年初經有關部門批準,僧團進駐,恢複為宗教活動場所。

4.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當時印度僧人慧理 來到杭州,看到這裏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

清康熙南巡時,曾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就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禦筆"。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據說蘇東坡守杭時,常攜詩友僚屬來此遊賞,並曾在冷泉亭"畫扇判案"呢?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複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天王殿正中麵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簷,氣勢嵯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莊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

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財童子曆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鼇背,手執淨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

釋迦牟尼造像 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裏被毀。現在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采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

藥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藥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麵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

5.蘇州寒山寺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裏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

穿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鬆翠柏,曲徑通幽。

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韻鍾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刹因此名揚天下。

考佛寺建築,昔以佛塔為主體,至隋唐漸以佛殿為中心,置塔殿後,或雲置寺觀之後。塔,唐時譯作窣堵坡或塔婆,實為古代印度之墳墓,佛教徒用以供奉佛陀舍利,其後則為佛教徒崇拜之對象。我國佛塔具分有五,即木塔(或稱樓閣型塔)、墓塔、密簷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概分為二,即佛塔與祖師塔。我國雖有不少佛寺以塔名者,如七塔寺、白塔寺、雙塔寺等,但未有以塔院名者。所謂塔院類多為祖師塔,屬於某一佛寺,如虎丘之紹隆塔則屬於虎丘海湧寺,以此證知,所謂"妙利普明塔院"即或有之,亦非獨立佛寺,當係普明祖師之骨塔也。一般祖師塔,僅在其墓上用磚砌或石雕一類似佛塔之建築物,以為標誌而已,或在其旁建築簡易僧舍,供人照應香火。俗稱為塔院者,即指此類建築物。

6.昆明圓通寺

圓通寺位於昆明市東北角,占地26公頃。因山色蔥翠,巨石盤亙,古稱螺峰山。據說元佑7年(1320年),雲南省左丞阿者思在螺峰南麓的南詔補陀羅寺舊址創建圓通寺,故改名圓通山。圓通山為昆明八景之一,曆來是登高賞景勝地。山間奇石崢嶸,花木繁茂,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構成"螺峰疊翠"佳景,名傳古今。

在螺峰的南麓的陡壁之下,有一座唐代古刹-圓通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圓通寺由放生池、八角亭、圓通寶殿、銅佛殿等組成,是雲南優秀的古代建築之一。富麗堂皇的圓通寶殿正中內柱上,彩塑兩條盤龍,龍頭伸向釋迦牟尼佛,作聆聽佛祖讀經狀,在我國佛寺中屬上乘泥塑作品,是彩塑大師羅都道泰的叔父南納福的傑作。

圓通山內,辟有昆明動物園,珍禽異獸多達130多種,如綠孔雀、金絲猴、熊貓等。總麵積達32萬平方米,是全國十大動物園之一。

"圓通櫻潮"是昆明最熱門的景觀。每當陽春3月,數千株雲南櫻花、日本櫻花和垂絲海棠競相開放,紅白交映、燦若雲霞。

7.蘇州西園寺

西園戒幢律寺簡稱西園寺,坐落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東靠以古典園林聞名的留園,西鄰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麗的虎丘風景區,南臨閶門運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寺內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綠茵曲水,鳥語花香,經聲梵樂中怡然使人步入了一個清淨莊嚴的伽藍聖地。

西園寺創建於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始名歸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曆史。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仆寺卿徐泰時構築東園(今留園)時,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名西園,時間約在16世紀中葉。徐泰時故世後,其子徐溶舍園為寺,取名複古歸元寺,並於崇禎八年(1635),延請報國禪寺茂林律師任住持,改名戒幢律寺,該名反映出寺院高樹戒律之幢,以戒為本、以律為宗的立寺原則。經茂林律師及爾後數代住持的努力,西園寺成為律宗道場,法會盛極一時,列為江南名刹。惜於清鹹豐十年(1860),毀於兵燹,隻剩下殘垣頹壁、荒草萋萋。光緒年間,浙江按察使盛康與吳郡士紳同倡議修複西園寺,請紫竹林寺方丈榮通及其徒廣慧來主持此項工作。廣慧法師自承擔大任之後,任勞任怨,全力以赴。他托缽四方,化緣重建戒幢律寺。從43歲到73歲,在30年中先後修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羅漢堂、天王殿、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設施,待基本形成了全寺的建築規模,及完成了內部塑像,已是民國十五年(1926)。廣慧法師重振寺宇,勞苦功高,西園寺再度成為吳門首刹。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園寺即先後被列為蘇州市和江蘇省的文物保護單位。明開法師於1956年到西園寺,被選為寺務委員會主任。1962年恢複方丈製,明開法師任西園寺方丈,直至1994年4月,主持西園寺工作長達38年之久,可謂德高望重。法師又是江蘇省、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在任職期間中,他首先把傳統的傳法製改為十方選賢製,使西園寺成為十方叢林,也使寺院管理趨向民主化。“文革”期間,為使寺院免遭厄運,明開法師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一方麵親率僧眾日夜巡邏,另一方麵多方奔走呼籲,搶救文物,保護寺院,使西園寺成為蘇州唯一沒受嚴重破壞、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而且寺中所藏經書,也有賴於明開法師和安上法師的保護。從1970至1980年,明開法師對藏書作了全麵整理、登記、編目,安上法師進一步分類、造卡,經過兩位法師的努力,西園寺珍藏的六萬多冊古版經書得以保存。今天西園寺藏書數量之多、品種之富、版本之全,可稱冠絕東南、載譽全國。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江南名刹,在1980年落實宗教政策時,維修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和生活宿舍區。隨後在1986年,對寺院佛像全麵進行貼金,其中五百羅漢像還加罩玻璃佛龕保護,用去黃金約五千餘克,共耗資六十餘萬元。另外香港寶蓮寺聖一法師還捐贈了二十五萬張金箔。到1991年又重建廚房、上客房、祖塔,耗資近五十萬元。尤其是近年來,整個寺院幾乎進行了全麵大修,把天王殿至大殿之間高低不平的坑窪地麵,全部換鋪花崗石地坪,麵積達兩千多平方米。還把過去的鋼管護欄一律換成石雕欄,欄杆望柱裝飾浮雕蓮瓣。對天王殿、大殿、東客房、庫房、齋堂、方丈室、圖書館、研究所、念佛堂、弘法部等都進行了修繕。現任住持普仁法師及寺院中青年執事班子具有開拓精神,在羅漢堂全麵整修過程中,遵照“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同時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將羅漢堂屋頂升高60公分,並加了鬥拱,使堂內的空氣對流,既利於塑像文物的保護,又使整體美觀大方。現在呈現在您眼前的西園寺是“黃牆青瓦滾龍脊,紅柱彩繪佛裝金”。修葺後的整個寺院、殿堂、僧舍已重現昔日風彩,巍巍壯觀;金身佛像、五百羅漢熠熠生輝,光彩照人。西園古刹以其著名的律宗道場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重又聞名海內外,遊人香客紛至遝來。近年來寺院又征用和回收了寺院北麵的土地八千餘平方米,拆遷居民住房十餘幢二百多戶及煤球店等,耗資兩千多萬元,擬建以教育為主體的“三寶樓”建築群,以適應新形勢下佛教事業的發展。目前,此項工程設計方案尚在完善之中,歡迎十方檀越和各界人士獻智獻力,共襄功德盛舉,福德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