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常的日子(1 / 1)

郭淑敏

平常的日子是白開水,不拘什麼時候嚐嚐都沒有味道。比如今天,因為不坐班,記不得幾號?星期幾?幾號和星期幾都一樣。是上午十點鍾,太陽亮晃晃、暖融融地鋪滿桌麵,一盆菊花亂紛紛開得熱鬧,窗外什麼地方有什麼機器無休止地轟隆作響,我在一迭三百字的稿紙上漫不經心地寫著如上如下的文字,不知道午餐吃什麼?饅頭、米飯還是麵條。也記不得冰箱裏還儲備了什麼?反正有什麼吃什麼。十二點十五分,女兒敲門,吃飯、擦桌子、洗碗、掃地,然後午睡、起床,懶洋洋地看茶杯裏熱氣嫋嫋。晚餐後坐下來看新聞聯播,國家領導人接見什麼代表團,什麼地方企業保持好勢頭,世界哪個地方打仗、出車禍、飛機失事??如此切近又如此遙遠。隨後是天氣預報,配以多少年一貫製的音樂,播音員也是熟悉又熟悉的幾張麵孔。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如同平常的日子,柴米油鹽,實實在在,又說不出地空泛與索漠,隻不過有著陰晴冷暖的變化。四季交替,交替也是永遠地循著春夏秋冬的規律,不會有絲毫的更改。

石家莊的春天短促,秋天也短促,似乎脫了毛衣便穿裙子,剛換上秋裝,就得翻箱倒櫃尋出呢子外套應大衣準備著,年年如此。女兒“咿呀”學語、蹣跚學步時,曾發愁得多長時間才能長大,才不讓人操心,幾乎是眨眼間已讀了四年級,有我齊肩高了,想想竟是十年光景。閑時對著鏡子看,眼角已有了淺淺的皺紋,便突然地生出老之將至的感覺,開始害怕女兒長大,怕再過十年,女兒讀了大學成了一枝花,自己枯萎成了老太婆。但無論害怕與否,仍是一天一天過去,不曾少了半秒。於是感歎日子如流水,平平靜靜又清清淡淡,全然忘記了當初曾經哭、曾經笑,又為什麼哭、為什麼笑,甚至長沒長皺紋。

有時候也有友人來訪,不過泛泛地說說自己和別人的事情,無外乎文章書籍、市場物價、提職長薪、生意賠賺雲雲,或高興或煩惱或什麼也沒有,客人走了便隻記著買什麼菜、吃什麼飯、讀什麼書、寫什麼文章,日子如四季,尤其如牆上的北極星石英鍾,始終一副麵孔,以每天誤差不超過零點五秒的準確率不緊不慢地踱步。有時也懷疑,這算不算虛度光陰?繼而又想,不也是忙忙碌碌認認真真不曾有一絲怠慢?也許正如一首很流行的歌裏唱的,“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或許還有別一種生活方式,小時候讀《紅岩》,大了去拜謁過歌樂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館。同常人比起來,革命誌士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涯十分悲壯,但仔細想想,放風、吃飯,甚至審訊、坐老虎凳……幾十年光還如一,不也如過日子一般尋常事情?砍頭也隻當風吹帽。

人生樂事,莫過於洞房花燭、金榜題名,但也是稍縱即逝,以後的日子也是吃飯喝茶、生兒育女、升堂退堂,猶如白開水一般無味。不知醉酒滋味如何,縱然飄飄欲仙,也是暫時,醒了日子依舊。打個咯,泛上來的是酸水。以酸甜苦辣作調味品是家庭主婦的烹調常識,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被形容為人生滋味。詩人勃朗寧說得好極了:“讓我們的快樂四分之三是痛苦”。這痛苦也包括了白開水般的平淡與索漠。我嗜茶,但想想,那茶水隻不過於苦澀中透出一絲清香,充其量是白開水的添加劑,我仍是沒有離開白開水。如同每天周而複始的日子,我亦無可抱怨,一如既往地買菜做菜讀書寫文章。快樂又瀟灑地過著平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