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思想情緒的動物。情緒是人主觀態度的一種反映。老年人有沒有良好的情緒,是心胸開闊還是心胸狹窄,是關係到健康長壽的大問題。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的大量材料表明,人生處世的態度與壽命有密切的關係,心胸開闊,豁達樂觀,一般壽命較長;心胸狹窄,消極悲觀,通常壽命較短。因此,老年人一定要講求心理健康,防止消極悲觀情緒的產生和危害,方能夠益壽延年。
心胸開闊,豁達樂觀會產生良好的情緒,使人體的呼吸、循環、消化液分泌及新陳代謝等處於穩定的、互相協調的狀態,對人體起增力的作用,促進身體健康。心胸狹窄,消極悲觀會產生不良的情緒,會使人體呼吸增快,脈搏增加,血壓上升,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對人體起減力的作用,破壞身體健康。祖國醫學認為,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於波動或波動持續過久,可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髒腑功能衰減。“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人的基本情緒有九類:興趣、愉快、驚奇、悲傷、厭惡、憤怒、恐懼、輕蔑、羞愧。“興趣”和“愉快”是正麵的,“驚奇”是中性的,其餘六個都是負麵的。由於人的負麵情緒占絕對多數,因此人不知不覺就會進入不良情緒狀態。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開闊心胸,把“興趣”和“愉快”這兩個好情緒調動起來。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情緒是由植物神經控製的。植物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人體內各種髒器的活動都受這兩種神經的支配,當這兩種對立的神經在作用上保持平衡時,各髒器能保持正常的狀態。反之,失去平衡,就會出現各種症狀。若這種變化反複發生或持續很長時間,這些症狀就會長期出現並且固定下來,造成疾病。美國加利福尼亞健康服務部經過17年對7000名婦女進行調查後發現,情緒不良而孤獨的婦女,死於癌症的,比情緒良好而活躍的婦女高兩倍。臨床觀察證實,不少癌症病人發病前,有過持續的消極情緒的刺激,或有突然重大的情緒打擊。我國學者對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省進行食道癌普查發現,患者中山西有56.5%有憂鬱急躁狀態,河北情緒急躁的占69%,山東倔強暴躁者占64.7%,52%的人發病前有重大精神刺激。有人調查了122名患過一次心髒病的人,八年後發現,最悲觀的25人中死了21個,最樂觀的25人中死了六個,原因在於心理作用於生理,反過來生理又會作用於心理。眾多疾病的產生也是源於情緒因素和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