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2 / 2)

“這樣一個人,還是有負麵作用。當初,他被學校開除,畢竟也有不可見人的一麵,誰說得清楚?因此,對於作家的整體形象還是有一定影響。”

“嗬嗬,作家。現在,作家都不值錢了。有個叫原野的詩人還寫了首詩,好像是這樣的,你們看了就知道作家的地位了。”

作家大街上,遇到的熟人其實大多是陌生人熟人從不和作家打招呼陌生人卻格外熱情熟人說,你好,朋友!

陌生人說,日作家說,日就是太陽陌生人說,作家就是吃飽了沒事幹還叫春作家就是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陌生人中,還有些女人她們和裙擺做愛之後會叼著一支煙,衝著作家傻笑作家,明天下不下雨出不出太陽?

作家於是大罵你爸是作家,你媽是作家你爺爺奶奶也是作家!

罵完之後,作家吞了吞口水然後吐向天空原來有一朵雲彩落在他的肩上……策劃會上,反對的聲音高過讚成的聲音,這讓李記者有些為難。其實,他最開始的想法僅僅是從新聞本身出發,覺得這新聞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經過大家這麼一發言,他有些覺得最開始考慮得不是很周到,反而有一種弄巧成拙的感覺。

聽了大家的發言,輪到總編張鬆作總結了。他輕咳一聲,頓了頓,然後不快不慢、腔味十足地總結道:“你們的擔心有一些道理,我認為這個棒棒作家,心態確實有一些問題。你看,他寫了一輩子文章,結果寫出了個什麼?什麼都沒寫出來。你說在全國有影響吧,確實也沒什麼影響;你說沒影響吧,但是他卻得到了許多人的同情。但無論怎麼說,一個作家淪落到當棒棒的地步,是一種悲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在給作家群體丟臉。”張鬆向來對當代的許多作家看不上眼,嗤之以鼻。在他的辦公室裏,擺著一大堆本土作家送給他的書。這些書都是一些所謂的作家,到處求爹爹告奶奶,終於得到企業家的一點讚助,或者自己省吃儉用存了幾萬元錢,然後帶著錢去找出版社自費出版。其實這所謂的著作,壓根兒就沒有進入過新華書店,也從沒有在市麵上銷售。沒有辦法,家裏堆著上千本書,怎麼辦呢?銷售吧,文學價值也不高,因此沒人買。那就送人吧,送人該有人要吧,但有時候書多,人少。於是,像張鬆這樣還有點身份的領導,其辦公室便是這些作家的首選之地,當然便堆了很大一堆。堆著的這些書,其內頁裏很多都寫著:

“請張總編批評、斧正”等自謙的話語。

但是這些被送出的書,卻很少被人看過。在張鬆的心裏,就有一杆秤。有時一些收廢紙的商販到報社收東西,張鬆就把堆在辦公室的書給賣了。“好歹還賣了十多元錢,可以買包煙抽。”

張鬆對文化人一向都不感興趣,心裏帶著絲絲嘲諷和不屑。因為,他覺得不是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都能成為阿來。既然成不了大家,何苦要與自己的生活過不去呢?隻有物質條件提高了,精神生活的滿足才會有意義。

有的時候,一個人靜下來,張鬆有些滿足和驕傲。幸虧當初他放棄了文學,不然怎麼會有今天呢?想想自己現在坐在總編的位置上,好歹也算一個正縣級幹部,另外家裏也買了幾套房子。生活滋潤而幸福,至於年輕時的文學夢想,早就飛到了天邊去了。

§§第三章 光明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