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隋、唐時期活躍的傳統運動
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為運動的興盛奠定了非常有利的社會基礎。
運動的興盛主要表現在:宮廷、軍隊、民間的運動活動都非常活躍;運動項目的多樣化和規範化;運動競技活動空前興盛,規模宏大,技藝精堪;有些運動項目設有專職機構和專業人員運動技術、方法及理論探討進一步深化。
這一時期,女子運動活動較前代有顯著發展,球戲、弈棋、武藝、雜技、秋千等項活動均有婦女參加,成為婦女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在女子運動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例如,擊鞠在女子運動中就很盛行。女:子擊鞠早在唐朝就已經出現,唐詩人王建的<宮詞)中說:“新調白馬怕鞭聲,隔門摧進打球名”,就是指的皇宮內宮女打球。在現土的唐代文物中,有擊球的女陶俑,還有鑄著婦女騎刀持杖擊球的八棱麵的唐代銅鏡。唐代女子打馬球完全是為了娛樂。劍南節度使郭英義看女伎打球作樂,每天得花費數萬錢。大約在唐代宗時期(763~779年),還出現驢鞠。《舊唐書·郭英義傳》說,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尹郭英義“聚女人騎驢擊球”。《新唐書·郭知運傳》也提到,“(知運子英義)教女使乘驢擊球。”驢鞠就是騎在驢背上揮杖擊球。驢比馬身體矮小,而且性格特別溫順,非常適宜於女子騎乘。因此,一些宮女、富家閨秀,都喜歡以驢代馬,揮杖打球。
唐以後,有的朝代宮中也有女子擊鞠活動。五代時後蜀孟昶的妃子費氏(自號花蕊夫人)所作的一首官詞,“自教宮娥學打鞠,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就生動地描寫了妃子宮女打馬球的情況。
(6)宋元時期傳統運動的整合
宋元時期的運動發展是多方麵的。首先是在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鬥爭中,軍事武藝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表現在兵器種類的增加,武藝的多樣化,武科製度的進一步完備以及民間武藝組織的建立及廣泛發展。
由於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呈現出了繁榮的局麵。這為當時運動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宋代市民階層壯大,角抵、馬球、蹴鞠、武藝、棋類等項活動不僅廣泛在市民中開展,而且還建立了民間運動組織,使運動日趨大眾化、社會化。這標誌著傳統運動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一些市民運動活動的內容,一直延續到元代。
宋代在文化方麵也實行了較為開明的政策,所以宋人思想活躍,敢於思維,敢於創新。因此在導引、棋類、武藝、蹴鞠、捶丸等資料的收集、整理、編纂;創編簡便易行的活動套路;從不同角度研習運動和發揮運動健身、娛樂功能等方麵都是有相當成就的。
宋元時期一些項目的發展也逐漸出現了衰亡的趨勢,如蹴鞠由直接對抗轉向間接對抗,馬球由於騎兵落後,儒臣的反對,重文輕武之風的影響,習者漸少。這些現象一直到明清無多大變更。
但從總的趨勢看,宋元運動是有相當發展的,它在中國運動發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當時流行的“捶丸”運動,對現代的高爾夫球運動產生’廠深遠的影響。“捶丸”(捶為打擊的意思,丸為小圓形物體)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球類遊戲,盛行於宋元明三代。它是由唐朝的“步打球”發展而來。唐代盛行馬球,但還有大量的人無馬可騎,徙步打球便成了馬球的補充,這種步打球受到不善騎馬的宮女們所歡迎。唐代宗時的進士王建在(官詞)中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的詩句。到了宋代,因受到社會文弱風氣的影響,步打球改為非直接對抗,改球門球穴,用“捶丸”取代舊名。這時的捶丸,據<丸經)記載:是在空曠地上畫一球基,離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數目的球窩,旁樹彩旗,用棒從球基擊球人窩,以用棒數少或得穴數多的一方為勝者。從所記場地、運動用品、競爭人數、競賽方式、裁判規則等方麵來看,均與現代的高爾夫球很相似。由此可以推斷:高爾夫球這種運動形式與我國宋元時期流行的捶丸運動有著十分相似之處,高爾夫球是從捶丸發展演變而來的。
高爾夫球在區洲形成於十四、十五世紀,流行於荷蘭、英國以及日本、美國等地。這比中國捶丸至少要晚一百年。
(7)明清時期傳統運動的定型
明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個朝代。這一時期,封建社會各方麵都有重大的發展,同時出現禦倭戰爭等明以前不曾有過的情況。因此運動的內容在沿襲前朝的基礎上有多方麵的發展變化。
民間武術在沿襲宋元發展的基礎上,出現了眾多的拳、械門派。並開始向技藝融合兼備的方向發展。同時,輯錄、整理、研究武術的著作也大量出現,內容豐富多彩。觀點頗為深刻確切。民間武術體係初步形成,運動化現象日趨明顯。
清王朝是少數滿洲貴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他們采取了嚴勵的民族壓迫政策,嚴禁民間宗教活動和習武,但是農民的反抗鬥爭一直未能停止,民間宗教和秘密結社活動迅速發展,並多和演習拳棒結合在一起,這對明朝發展起來的民間拳法的傳播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這時冷兵器進一步衰亡,而民間武術卻蓬勃發展,不僅進一步門派化,理論化和套路化,而且多和導引養生術相結合。既練拳又練氣功,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時武術已演變成為表演多種作用的運動項目了,武術的運動化進程此時基本完成。
繼明之後,清人進一步應用導引養生術健身治病。他們在輯錄前人導引之說的同時,注重了內外兼修,簡便易行功法的推廣和應用,以及其保健祛病的理論研究,把我國導引養生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清廷入關後,注重本民族的運動活動,提倡騎射、摔跤、滑冰等項活動,使這些活動出現了興盛的景況。而對其他則不重視,因此清代球類活動進一步衰亡,宮廷府第球類活動少見,民間的球類活動也多為節日活動。
此時,棋類活動有了新的發展,棋壇名手輩出,棋著豐富,棋譜亦大量湧現,有很多創新和發展。
清中期以後,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尤其1840年外國侵略者的入侵,使一些傳統運動項目由盛轉衰,甚至湮沒了。繼後,一些近代運動項目傳人中國,並與中國古代延續下來的傳統運動項目並行發展了。
當然,明清保留的一些傳統運動項目在中國健身史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它所繼承和發展的——些傳統運動項目使中國傳統運動,特別是武術,養生等健身方法對現今仍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