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摔跤(1 / 3)

1.什麼是摔跤

摔跤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古代稱為角力、角抵、相撲、爭跤等。5000多年前,黃帝時代就有了摔跤活動,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摔跤被列為正式體育項目。秦漢以後,摔跤從單一的軍事目的走向了民間,成了供人欣賞的娛樂活動。皇家有了專門的摔跤組織,這種組織一直延續到清朝的“善撲營”。元、明、清時代,摔跤融入了滿族和蒙族的技藝,逐漸形成現代中國式摔跤的雛形。

清王朝的國家摔跤組織是“善撲營”,摔跤者穿特製的短上衣(叫“褡褳”),係腰帶,穿長褲,衣、帶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許抓褲子,不許擊打,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三點著地(兩腳加一手一膝著地)為失敗,3跤2勝,沒有時間限製。民國時期,北京、天津等地都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為職業。在北京天橋附近形成了幾大“跤場”,其中首推沈三(沈友三),後有寶三(寶善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的發展。1953年第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中國式摔跤被列為正式競賽項目,前幾屆全運會也均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全國錦標賽。1956年和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相繼頒布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製”和“中國式摔跤規則”,將中國式摔跤運動正規化。

中國式摔跤起源於民間,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明朝時期傳入日本,後經發展形成日本現在的相撲和柔道。中國式摔跤以其較強的觀賞性和技術性而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目前已有歐洲、非洲、亞洲、美洲的近幾十個國家開展中國式摔跤運動。

中國式摔跤:兩人徒手較量,以摔倒對方為勝。隻需幾分鍾,再外行,你也可以看懂中國式摔跤的比賽。簡單易懂,或許是我對中國式摔跤比賽的第一個印象。雙方都觸地,後觸地者得1分;一方觸地,保持站立的一方得2分;一方將對手摔倒,自己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並有一騰空的過程,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勢得3分。

中國跤變化多端,摔法多達幾十種。摔跤要練習紮實的基本功,特別要加強腰腹、腿部力量和靈活性練習。還要注意動作迅速和上下肢的協調配合、手腳動作的密切配合。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和身體素質等條件的不同,要選擇適於自己使用的技術。例如身材矮小、動作比較靈活的人,可以選練小得合、撈、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檔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術動作;而身高、體重、力氣大的人,可以依靠勾、別、纏、踢、掰、叉、涮、擰、鋟、拄、撮、肘、拍、、裝、錯、披以及大得合等技術形成自己的風格。

和武術散打比賽一樣,中國式摔跤也是運動員的身體直接接觸與對抗,也同樣需要運動員擁有過人的力量、迅捷的速度,這樣才容易摔倒對方,這便是“一力降十會”。但是僅有直來直去的笨力、拙力又遠遠不夠,還要巧妙地借力用力,善用巧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兩撥千斤”。在似乎是凝固的較力過程中,雙方運動員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經驗瞅準時機抓住對方的空當,持久的僵持刹那間化解,當一方完全失控被另一方摔出的時候,是摔跤比賽最有魅力的時刻。難怪中國跤在歐洲被列為男人的第二紳士運動,位置僅次於英國的馬術。“四兩撥千斤”的智慧和優雅的紳士風度或許是歐洲人喜愛中國跤的主要原因。此外,摔跤運動員更需要擁有良好的柔韌性。散打運動員赤膊上陣,而摔跤運動員卻正是通過跤衣發揮摔跤中各種手法的作用。摔跤運動員從頭至腳、從手指到腳趾都要參與摔跤較力過程。

“中國式摔跤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項目,在清朝達到了最高峰。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和山東濟南被稱為‘四大跤城’。京跤,沉穩準確;津跤,剛猛粗野;濟南跤介於二者之間;保定則以快跤著稱;還有內蒙式摔跤搏克、回族的絆跤、陝西的抱腿,各有各的特色。武術包含的內容是遠打近拿靠身摔,中國散打在國際上近幾年屢次獲勝,比較牛,一個原因就是摔的優勢。摔跤實際是武術當中一部分精華的東西。過去一個武術家必須精通摔法。中國跤講究步、眼,講究手法,摔出來特別漂亮。水平高的運動員較量,一跤是很難見的。過去民間有很多跤場,隨著城市的逐漸開發建設,這些跤場都不存在了,民間練的人也越來越少。而且現在跤手大都是練柔道、國際跤出身,中國跤的味道少了很多。”老一輩回憶起小時候在濟南人民商場看摔跤的情景:“那時候的人民商場有片空場,藝人就在那兒摔跤賣藝,觀看的人裏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有拚命叫好的、有使勁兒鼓掌的……”眼神中充滿了懷念。

“臨回望之廣場,程角抵之妙戲。”

摔跤是我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由於我國曆史悠久,地域廣闊,摔跤的叫法很多,古代稱摔跤為“角抵”“角力”“相撲”“爭跤”“摜跤”“摔角”,到了近代才統一叫作“摔跤”。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早在四千年前,原始人為了求得生存,在狩獵過程中,在人與人或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衝突中,利用徒手搏鬥的形式,以求得食物或自衛,便產生了原始的摔跤動作。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摔跤作為練兵的一項軍事科目出現。據《禮記·月令》中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由於當時兵器差,射箭、駕車、角力都是軍隊操練的主要科目。

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列強對峙,互相攻伐,戰爭頻繁,作為軍事訓練的摔跤活動也得到廣泛的開展。《公羊傳》中記載,宋閔公手下有一員大將叫長萬,是當時聞名於世的大力士,由於宋閔公揭露長萬曾被魯師所俘,故“萬怒,搏閔公,絕其”。秦漢時期,摔跤不僅作為一種重要的軍事訓練手段,也成為節日和宮廷內的表演項目。秦統一六國後,進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等一係列的工作,同時也統一了摔跤的名稱為“角抵”。

據南朝人任著的《述異記》中記載:“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樂名蚩尤戲,其兩兩三三,頭戴牛角以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製也。”這種“蚩尤戲”就是我國古代摔跤的雛形。

清王室是女真族的後裔,在女真族的傳統文化生活中就有“摔跤賭羊”的習俗。《金史》卷九十一《蒲察世傑傳》:“蒲察世傑本名阿撒,為人多力,每遇武土角力賭羊,輒勝之。”清王室在建立大清國之後,與蒙古諸部建立了友好同盟,每逢聯歡宴會,便有力士摔跤表演作為娛樂。清太宗皇太極曾賜封蒙古族的摔跤手為勇土稱號,並叫他們傳授蒙古的摔跤技藝。可能是有人對這麼高的獎賞不夠心服,皇太極又賜給他們豹皮長襖、虎皮長祆、虎皮襖各一件。並說以後如有“不呼所賜之名,而仍呼原名者,罪”(《滿文秘檔·太宗賞三力士》)。可見,在清王室人關之前,蒙古族摔跤技藝尤勝滿族。

在入關之後,清王室以天下之富提倡摔跤,摔跤技藝便大大超過了蒙古族。清王室昭報所著的《嘯亭雜錄》卷二中記載:順治年間,蒙古喀爾喀部派遣使臣入朝,帶來了草原上最好的摔跤手,在理藩院招待的宴會上進行摔跤聯歡,清朝廷上的幾個摔跤手都相繼失敗了。順治皇帝聽奏後很生氣,下旨一定要召募高手贏回這一跤。當時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惠順王,雖隻有二十歲,卻力大無窮,跤藝超群,但不便以王爺的身份與蒙古跤手比賽,便穿了侍衛的服裝與之比賽,隻一跤便“應手而仆”。順治皇帝甚為高興,“賞費無算”。康熙皇帝在木蘭建立圍場之後,每年行圍都要和蒙古各部台吉舉行聯歡,有所謂“賽宴四事”,即詐馬、什榜、布庫(即摔跤)、教跳,“布庫不如禦前人,而詐馬乃其長技也”。這表明了,清王室在統治全國之後,重視摔跤活動,摔跤技藝大大超過了把摔跤當作是“男子三項競技”的蒙古族。

摔跤的滿語叫布庫,也叫撩腳或撩跤、摜跤,著短袖跤衣,摔倒著地即分輸贏。“布庫,並謂之撩腳,本徒手相搏,而專賭腳力,勝敗以仆地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領及襟率用七、八層密縫之,使堅韌不可碎。初則兩兩作勢,各欲伺隙取勝,繼則互相扭結,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1904年,奧運會增添了一項摔跤項目,名為“自由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允許選手用腿來壓迫、挑起和絆倒對手,也允許扭抱對手腰部以上或腰部以下的部位。

中國式摔跤運動員按體重分為10個級別,每場比賽分3局,每局淨摔3分鍾,兩局之間休息一分鍾,比賽在平坦柔軟的8米×8米的墊子上進行。運動員身穿柔軟結實的短上衣,係腰帶,穿長褲,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帶,但不許抓褲子。按照把對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別判得3分、2分、1分。每場比賽得分總計多者為勝。

2.摔跤的種類

摔跤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西周時稱“角力”,秦代叫“角抵”,漢代稱“角抵戲”,魏晉時期又稱“相撲”,宋代除稱相撲外,還叫“爭跤”,明清時期稱“撲跌”和“摜跤”,直到民國時期才稱“摔跤”。

解放後,我國的摔跤事業有了空前的發展,除全國開展的“中國式摔跤”外,各民族、各地區的摔跤也廣泛開發,形式很多。目前國際上開展的有自由式、古典式、男女柔道、相撲、桑勃式摔跤等。除此,我國還有各地區各民族的摔跤,如:忻州的“赤背撓羊跤”、“蒙古族摔跤”(蒙語叫“搏克”)、“雲南摔跤”、“維吾爾族摔跤”等。

(1)中國式摔跤

中國式摔跤是我國普遍開展的一個跤種,運動員按體重分為十個級別,一場比賽分兩段三分鍾,得分多者勝,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絆,可以抓跤衣和腰帶,但不準抓褲子,比賽在八米見方的紅線內進行,界外亦有保護墊。中國式跤很注意腳步和重心的移動,往往根據對手的姿勢找好時機,以欺、拿、讓、橫、迎、闖、搓、推、拉、接、抽、撤、閃、擰、空勾、別、踢、挫、抱等基本動作組成各種攻守方法。

國際式摔跤

包括古典式和自由式兩種,國際式摔跤不僅按體重分級,而且還按年齡分組。

1.古典式摔跤隻許握抱頭、頸、軀幹、上肢、不許握抱下肢,也不準用腿使絆。

2.自由式摔跤比較自由點,可以抱腿,可以用腿使絆,這兩種跤都不準抓衣服,國際式摔跤不僅站立摔,倒在墊子上還可以翻滾,繼續角鬥。運動員使用動作主動倒地不輸分,可在墊上繼續角鬥,直到製服對手到雙肩著地。現代的國際摔跤比賽要求運動員在場上積極主動,全麵連貫勇敢頑強,運動稍有消極就被警告,因此,比賽非常緊張激烈。

柔道

日本一個跤種,據日本柔道文字記載,柔道是我國明朝人傳到日本的。從一九六四年在日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開始,柔道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此項運動按體重分八個級別,比賽就在平坦的草地上進行,運動員穿短袖上衣,長褲,係腰帶,赤腳,衣、褲、腰帶都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絆,摔倒對手後可以抱壓對方,可以使絞技,關節技製服對方,迫使其擊墊認輸。

相撲

日本特有的一個摔跤項目,它的曆史悠久,開展很普遍,被列為日本國技。

相撲營是相撲運動的組織,身高1.75米,體重75公斤以上才能參加。相撲運動員按運動成績分十級,最高一級叫“摸扛”,是終身榮譽稱號。比賽時除兩腳外身體任何一部分著地即為失敗,如果把對方推出或者抱出界外也算勝利。

(2)各民族的摔跤

各民族的摔跤形式是:

朝鮮族摔跤

我國東北延邊地區的朝鮮族人民在豐收喜慶的節日裏,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行摔跤、跳板、秋千比賽。朝鮮族摔跤是雙方運動員各自在自己右腿上係一根帶子,彼此左手臂穿過雙方腿上的帶子後,兩手扶著對方的腰,同時一腿跪在地上,裁判員喊開始後,雙方運動員站起來使用進攻方法,使對方三點著地為勝一跤。一場比賽摔三跤,勝兩跤者為勝利,摔倒對方一跤後裁判員給勝方頭上係一根帶子,以表示取勝一次。

蒙古摔跤

我國蒙古族民族體育項目,有悠久的曆史,在草原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受廣大牧民的喜愛,在草原上慶祝豐收和過“那達幕”大會時,牧民們都踴躍報名參加比賽。

蒙古摔跤比賽場地是利用天然草原在土地上進行,比賽時運動員穿皮質附有鋼琴釘的短上衣,係腰帶,穿肥大的褲子和高腰馬靴,健壯有力。

比賽前運動員東西兩列,集體唱歌,載載舞躍入場內。歌詞大意是運動員們快快出來參加比賽。比賽辦法均采用單淘汰製。那達幕大會參加摔跤比賽的人數都是2的乘數,如:2.4.6.8.16.32.64.512,最大規模比賽為512人,比賽允許抓握上衣和腰帶,可以用腿使絆,但不要抱腿和抓褲子,運動員除兩腳著地外,其他身體任何部位著地都算輸。比賽不分體重大小,不受時間和場地限製,把對方摔倒就算勝利,勝負雙方都手舞足蹈出場,整個比賽結束後組織者根據優勝運動員的名次分別給予獎品,以資鼓勵。

雲南摔跤

雲南摔跤是雲南地區各族人民喜愛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他們利用農閑、假日、節日開展摔跤活動,遇到“火把節”,到處可以看到不同規模的摔跤活動。一處摔跤八方相聚,從少年到老年,都在積極參與。

在摔跤場上比賽的過程中,運動員、裁判員、觀眾彈起民族樂器,歡樂在摔跤場上。

裁判員進入場內,號召周圍觀眾積極入場比賽。比賽前雙方擁抱以表示互相學習、高舉輕放。

裁判員滾動,表示一方運動員已輸一跤,雙方各勝一跤後進行第三跤比賽,贏者為勝。勝者留在場上繼續比賽,直到輸給對方後退場,最後沒有人出來上場時舉辦單位派一人出場,分勝負較量,以此表示大家向他學習。

運動員赤背,穿短褲,腰係一根帶子,不得抓褲子,將對方摔倒後,可繼續翻滾,使對方的背著地為勝,勝兩跤者為勝。

桑勃式摔跤

桑勃式摔跤是他自由式、古典式、柔道以及我國的中國式摔跤融為一體的體育項目,1966年國際業餘摔跤聯合會承認桑勃式摔跤是正式比賽項目,並在聯合會內部成立了獨立委員會。

桑勃式摔跤根據年齡分成青少年組和成年組,再按體重分為十個級別,體重48公斤到100公斤以上級,比賽是在一個直徑九米的圓形場地上進行,比賽時間為6-8分鍾,中間不停。

運動員外穿短式跤衣,內著緊身背心[褲衩,腳穿皮革製的緔鞋,腰係布製腰帶,比賽中允許抱絆等角力方法,如果將對方摔倒後,對手背部全部著地就算取得全勝,其背部部分著地或對方被摔的表示認輸時則根據積分多少計算勝負。比賽時禁止摔頭部擰頸部,不得用肘部、膝部壓迫對方身體,不能觸動麵部或抓容易窒息的部位。

桑勃式摔跤始自近二十年代,目前許多國家都開展。原蘇聯、蒙古、保加利亞、泰國、伊朗、西班牙、意大利、叛國和日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組織。

維吾爾族摔跤

維吾爾族人在節日、盛會上舉行摔跤比賽,也是結婚時助興的娛樂之一,比賽時公推一位有威信的人作裁判,比賽的獎品就放在場地上,裁判向運動員講這裏放著獎品誰來摔,勝者捧走。各隊派人參賽,根據年齡大小,能力強弱先後出場。

比賽時先抓好腰帶,裁判員宣布開始後,把對方摔成背著地為勝一跤,三跤兩勝,連勝五人為優勝者,由勝者的父母和親友把他抱出場,裁判把獎品送給優勝者。

3.摔跤的規則

本來古代摔跤手帶手帕,是用來在比賽中擦血、唾液和鼻子,但現在這些都是由醫生來處理,然而選手必須帶手帕這一條規則卻一直保留著。

(一)比賽場地

1.比賽區為8至10米見方的場地。場地四周用不同顏色標出5厘米寬的界線,界線包括在比賽區內。界線外有2米寬的區域為保護區。

2.比賽區和保護區均應鋪上墊子,每塊墊子長2米、寬二米、厚8至10厘米。

(二)服裝

1.摔跤衣

(1)摔跤衣用六層棉布製成,在領襟、胸襟、小袖抓把部位要縫得稍密。

(2)摔跤衣為中號規格尺寸。大號和小號跤衣規格尺寸按中號尺寸增減1厘米,袖口尺寸增減2厘米。特號跤衣的尺寸增加8厘米、袖口增加6厘米。

(3)摔跤衣外層分國紅和天藍兩種顏色。袖口、兩側、前襟(寬3厘米)及下口(寬2厘米)的邊緣要有花紋。顏色要美觀、大方、協調,並有民族特色。

(4)摔跤衣的腰帶用六層棉布製成,顏色與摔跤衣相同。腰帶固定在背後至兩側。帶子固定部分和懸離部分全長為:特號4.40米;大號3.70米;中號3.40米;小號3米。帶子寬2.50厘米。

(5)表演摔跤衣規格尺寸同比賽摔跤衣相同,但外層應用綢緞。

2.摔跤褲應是緊身、瘦腿、有拉帶,與摔跤衣顏色相同。

3.摔跤鞋應是高革、軟底。

(三)競賽方式

分為自由式和古典式(希臘-羅馬式)

自由式和古典式規則的區別在腿上。古典式的摔跤手嚴禁使用腿攻擊對手,也嚴禁攻擊對手的確良腿,隻能使用他們的上身力量進行臂摔和舉起身體。自由式的摔跤手則可以利用單腿和雙腿摔倒對手,再進行搏鬥。

(四)觀賽禮儀:

1.為了賽場安全,觀眾不得妨礙或拒絕配合賽場的安檢工作。

2.在觀看比賽時,不要把自己當成是專家,對比賽形勢和隊員表現指指點點、喋喋不休,影響他人觀賽。

3.加油助威時,要使用文明的語言,同時也要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一激動就出言不遜。

4.服裝儀容要整潔,不能光膀子。帶進場館的食品包裝、紙殼等等,放到指定的垃圾箱,或看完比賽後打包帶出場館,妥善處理。

5.摔跤比賽都在室內進行,所以場館內不允許吸煙;手機要關機或設置在振動、靜音狀態。

6.有的觀眾喜歡在看比賽時起身張望,或揮大旗,這些行為會影響後麵的觀眾。

7.在介紹運動員的時候,觀眾應該給予掌聲鼓勵。

(五)得分標準

比賽進行中,除兩腳外的身體其他任何部位先著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後,根據倒地的情況,判對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1.得2分

(1)將對手摔倒至頭、軀幹著地(肩、背、胸腹、體側),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時將對手摔倒,使之軀幹著地,自己保持穩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數)不成功,雖然膝部著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將對手摔倒至軀幹著地後因對手未鬆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2.得1分

(1)將對手摔倒,僅使其手、肘、膝、臀部著地者。

(2)將對手摔倒,自己也隨之倒地者。

(3)雙方同時著地,軀幹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對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對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3.互不得分

雙方運動員同時倒地,或者雙方同時出界,或不分先後、上下時,互不得分。

(六)進攻有效與無效

1.在比賽區域內使用動作將對方摔倒在保護區,判進攻有效。

2.在比賽區域內將對方摔倒後,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進攻有效;對方倒地與進攻方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將對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失分。

3.兩名運動員有一隻腳踏入保護區,裁判員及時叫停,判出界者失分,雙方運動員回到場中央重新開始,進攻者在比賽區,對方在保護區被摔倒,判進攻有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