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可能重新書寫思想史嗎?我的一些學界朋友都看到學界的這種“輪回”或者說“涅槃”的可能性。原來看上去漸漸衰落的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其實,都有可能在新背景、新因素、新史料的刺激下,重新成為新政治史、新經濟史、新思想史。畢竟,這些傳統曆史研究領域處理的是影響曆史最大的支配性問題,盡管我們可以拋開前人研究的傳統,翻撿遺落的碎片,尋找邊緣的問題,組織新穎的說法,但是曆史世界還是主要由政治、經濟和思想形塑的。

這就是我和李焯然教授商定召開這次討論會的原因,我們希望邀請一些朋友,不止是做思想史研究的,也包括做禮製史、藝術史、宗教史、哲學史甚至文學史的朋友特別是年輕的朋友,一起來討論新思想史或者新思想文化史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

2010年冬天,會議在富陽召開。在會議開始的時候我曾經說,為了避免我個人學術色彩,成立三年多來,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並不強調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不過,這些年來我始終有一個感慨,我常常想到胡適這個中國思想史的開山人物,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可能就是沒有寫出完整的中國思想史。現在,他已經去世五十多年了,中國思想史領域似乎隱隱出現改變的契機,那麼,我們應當如何把握這個契機?這次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能夠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係一起辦這個會,就是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小小的討論會,是否可以產生一些刺激,把契機變成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