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位於西湖之南,海拔239米,五代吳越國國王錢氏迎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於此供奉,始有“育王山”之稱。明代於玉皇山頂建福星觀,尊祀玉皇大帝,隨之更名為“玉皇山”。山上遺存有白玉蟾井等古跡,山腰有紫來洞,另有慈雲嶺造像等勝景。登臨山頂,時有雲氣撲麵,令人頓覺湖山空闊,心情舒爽。
玉皇山半山腰的那個紫來洞,原先叫“飛龍洞”,因為那辰光洞裏麵住著一條飛龍。這條飛龍每隔十天總要飛出洞來,在空中飛騰翻舞,吐出火珠。一吹一吸,火珠一忽兒遠一忽兒近,散落的火星落到哪裏,哪裏就火燒。因此,飛龍出來一次,杭州城裏就有許多人家遭殃。
大家都恨透了這條可惡的飛龍,但又沒法子治它,隻好計算著它飛出來的時辰,男女老少都爬上房頂澆水,整夜整夜地守著,一麵敲鑼打鼓恐嚇飛龍,想叫它飛得遠一點。即使這樣,杭州還是常常鬧火災。
這一天,城裏來了個老鐵匠,手裏提著鐵錘,到一家小客店投宿。可巧這天正是飛龍出洞的夜晚,店主全家都爬上屋頂去啦,沒人招呼他。老鐵匠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後,就不聲不響地提著鐵錘,走啦。
這天飛龍出來的時候,火星紛紛散落下來。等到老鐵匠轉悠一圈回到小客店,那小客店也燒掉了,店主一家正在嚎啕大哭。老鐵匠見了很難過,就把身邊帶著的一些碎銀給了店主,說:“隻要杭州城裏每戶人家能給我一把菜刀,我就能降伏飛龍。”店主望望老鐵匠,不像是個說大話的人,相信他是有辦法的。
消息傳開後,人們又驚又喜。沒幾天工夫,送來的菜刀就堆得像座小山。老鐵匠請來全城的鐵匠,砌了個煉鐵爐,把菜刀都放到爐裏熔化了,三天工夫就鑄成了七隻大鐵缸。
許多人都聚攏來看這七隻大鐵缸,感到很奇怪。老鐵匠請大家來抬抬看,有些青年人卷起袖子上來試了試,嘿!一隻鐵缸足足要十九個人才能抬起來。
老鐵匠獨自跑上玉皇山,到飛龍洞口一看,飛龍正在睡覺。他飛快地跑了回來,大聲叫道:“大家快跟我去降伏飛龍呀!先來一百三十三個年輕力壯的人抬鐵缸,跟我上山,後麵的人都得提滿一桶水跟著,聽我招呼。大家不要怕,我有鐵錘,飛龍如果動一動,我會跟它拚命的!”
大家跟著老鐵匠爬上玉皇山,到了飛龍洞口,隻見那飛龍還在呼呼大睡。老鐵匠叫大家用鐵缸把飛龍的兩條須子、四隻腳、一條尾巴悄悄壓住,他自己舉著鐵錘對準飛龍的腦門,隻要飛龍驚醒,便一錘打下去。他又招呼後麵的人把桶裏的水倒進鐵缸裏。到第七隻鐵缸的水快要倒滿的時候,不料有個人被絆倒了,提著的水桶裏的水潑出來,潑進了飛龍鼻孔裏,惹得飛龍打了一個噴嚏,把老鐵匠噴得什麼也看不見了。飛龍覺得須須被什麼東西拉著,仰不起頭,一掙,才知道被壓住啦。於是它一聲大吼,就地一滾,掙脫身子,一頭栽進飛龍洞裏,從地底下鑽到安徽境內才鑽出來,抖抖身子,飛上天空逃走啦。從那個時候起,人們就再也沒見飛龍回來過。傳說杭州的飛龍洞是直通安徽的。
飛龍逃走了,那七隻鎮壓飛龍的大鐵缸還擺在飛龍洞口,排列得像天上的北鬥一樣,人們就稱為“七星缸”。據說,如果當時七隻缸都裝滿了水,那條飛龍就會永遠被釘在玉皇山上動不得了。直到如今,杭州人還有句老話:“七星釘飛龍,隻差水一桶。”
陳瑋君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