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餘堂:吳山北麓南宋禦街河坊街上,有遐邇聞名的“江南藥王”胡慶餘堂國藥號,為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岩耗費白銀三十萬兩於1874年創立的,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建築群。百餘年來,胡慶餘堂廣納名醫良方,精心調製丸、散、膏、丹,濟世寧人,造福百姓,有口皆碑。

胡雪岩決定在杭州開爿藥店,要開藥店就要有一位懂行的賬房先生。經朋友推薦,胡雪岩前後接待過三位老先生。每來一位,他總是恭恭敬敬地靜聽他們對開辦藥店的高見。

這幾位賬房先生,個個都稱得上精明能幹。算盤珠撥得劈啪響,方案造了一張又一張,都說開張後一年能為店裏獲利多少兩多少兩的。胡雪岩隻是笑著點點頭,不露聲色,然後客客氣氣地給他們一一送了豐厚的川資和酬金,婉言辭謝。

俗話說:事不過三。胡雪岩連請了三次賬房都沒有成功,引得人們議論紛紛,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一天,來了個餘姚人,自稱姓餘,願應聘為賬房。胡雪岩照樣在客廳接待了他,還向他詳細地介紹了以前三位先生的打算。這位餘先生一味地啪噠啪噠吸旱煙,半天也不吭聲。他煙吸足了,茶喝夠了,站起身來,拱拱手說:“告辭。”胡雪岩詫異地問道:“餘先生,我還沒有請教你的高見呢?”餘先生冷冷地說:“你想在短期內就賺錢翻本,我辦不到,還是另請高明。”

胡雪岩從這幾句話裏聽出點味道來了,連忙挽留。但他還是故意說:“常言道:‘千做萬做,蝕本生意不做。’做買賣嘛,能不為了賺錢嗎?”

餘先生正色道:“急於賺錢和正當賺錢是兩碼事。急於賺錢的,見錢眼開,隻知道拚命地撈;正當賺錢的,就要重視信譽,細水長流。你看,每家藥店門口幾乎都寫有‘道地藥材’四個字,這難道是容易辦到的嗎?”接著,他滔滔不絕地講出一番道理來:驢皮要囤三年才能熬成上好的膏,女貞子要經過五蒸五曬,紅花要隔年采集於西藏,茯苓不來自雲南的蒼山洱海不能算上品,麝香要當門子,鹿茸要血尖等。最後,餘先生說:“藥是治病救命的,所以貴到犀角,賤到通草,都必須精選精挑,不能馬虎。不在質量上勝過他家,又怎麼能打響牌子?再說,開藥店總得圖個百年大計。歸根結底一句話,你要請我做賬房,就要準備先蝕三年本,才能慢慢贏利。這叫周瑜打黃蓋——雙方自願!不然,另請高明。”

胡雪岩聽了這番話,覺得句句在理,心服口服。一個正直的生意人就該有這種精神,他深深作一揖道:“今天我胡某總算請到了一位目光遠大、經營有方的好賬房。餘先生,今後一切全仗著你啦。”

後來,胡雪岩就取了個“胡慶餘堂”的店名。一般人的解釋,是取“積善人家慶有餘”之意。其實,這中間還包含著另一層意思,胡雪岩是慶幸自己請到了一位洞明練達的好賬房餘先生哩!

陳祖基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