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火》第一部十八章是我的試作。一九三八年五月我在廣州寫了這小說的頭三章,後來敵機連續的大轟炸使這小說中斷了。九月我從漢口回到廣州,續寫了第四章(即現在的第八章),不久敵人的軍隊就在大亞灣登陸向廣州進發了。十二月我在桂林的大火(這是敵機投下的燒夷彈引起的火災)中繼續寫了第五、第六兩章(即現在的第九第十兩章)。今年七月我在上海剛寫好第十一章,敵人的大搜查就阻止了我的寫作。現在我終於在昆明把《火》第一部寫成了。

我寫這小說,不僅想發散我的熱情,宣泄我的悲憤,並且想鼓舞別人的勇氣,鞏固別人的信仰。我還想使人從一些簡單的年輕人的活動裏看出未來中國的希望。老實說,我想寫一本宣傳的東西。但是看看寫完的十八章,自己也覺得這工作失敗了。也許我缺少充足的時間,也許我更缺少充分的經驗和可以借用的材料(幾年來我搜集的一點有限的材料都在上海散失了)。但是無論如何,我不能替自己的淺陋辯護。我也沒法多找一些托辭來要求嚴正的讀者的寬宥。

然而這小說(第一部)的完成也給我自己帶來一點愉快。我畢竟做完了一件工作。而且更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終於有機會,對我的幾個異國朋友表示了敬意。我想努力繪出他們的麵影,但是我知道我把他們的主要的精神失掉了。對這個我應該表示歉意,我希望將來我還能夠彌補這個缺陷。

我還應該感謝這幾個朋友,他們有意無意地供給了我一些材料。《阿裏朗》的歌詞也是他們抄給我的。

另外一個朋友給我供給了傷兵醫院的材料。那全是她親身的經曆。我自己雖然“走馬看花”地參觀過兩個“救護醫院”,但是我看到的也隻有表麵的設備。那個朋友的敘述倒給我那一章小說添了不少的真實性,我應該感謝她。

最後我還要感謝這裏開明書店的L先生:他不但給我安排了一個舒適的住處,使我能夠安靜地寫到深夜,他還替我抄寫了一部分的原稿。沒有他的幫助,我不會這麼快地做完這個小小的工作。

這一部以後當然還有第二部和第三部:一寫劉波在上海做秘密工作,一寫文淑和素貞在內地的遭遇。“注釋1”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有動筆的機會,不過我希望將來還能夠有第四部出來,寫朝鮮光複的事情。

巴金 1940年9月22日在昆明。

“注釋1”不用說,我後來改變了計劃。關於劉波在上海的活動這一部分,我始終不曾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