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對東方文化協會的工作十分支持,會員大會在法比瑞同學會召開,是因為覃振任法比瑞同學會的會長。
24日晚上,東方文化協會在廣東酒家開會,由郭春濤報告該會1932年成立的經過,及最近改組事宜。會上,於右任、覃振及東方各民族代表均有發言。12月26日重慶《大公報》報道了會議發言摘要,其內容有:
監察院長於右任首先發言,揭發日本帝國主義危害東方民族之陰謀,其未直接侵略者,亦實在其計劃範圍中。東方文化協會之成立,實本孫中山遺教‘國內外民族一律平等’之旨,本人實甚讚成。司法院副院長覃振繼稱:最近國人注意東方各國,始知日本早已深入各地,策劃陰謀,如緬甸青年會初即在日本人手,最近始見收回。今日已至東方各民族忍無可忍之時,“扶弱鋤強”,實東方文化之基本精神,敬祝努力。
覃振講話之後,日本反戰人士青山和夫、越南革命黨人陳子彰及中國新疆代表艾沙、西藏代表格桑澤仁相繼發言。
12月29日下午2時,東方文化協會按計劃在法比瑞同學會召開會員大會,當時,正值緬甸記者訪華團在重慶訪問,緬甸記者也應邀出席了大會。到會的有馮玉祥、於右任、孫科、覃振、陳銘樞、劉峙、穀正綱、青山和夫、金若山、池田幸子及緬甸記者,共計三百餘人。覃振任大會主席。
覃振首先帶領行禮如儀,並致開幕辭。
以下是重慶《大公報》、《新華日報》12月30日對大會發言的報道:主席覃副院長致開會詞,略謂:東方文化之成分有三:為中國文化、印度文化與土耳其斯坦文化;現在則正處在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摧毀和汙辱之中,故今天開會,以保衛與發揚東方文化,實有重要意義。民元以前,孫先生在其革命活動上,得日本朋友之幫助甚大,但民國建立以後,我人未能給日本人民以必要之幫助,至令帝國主義者猖狂黷武,以驅其人民於死所。現在我們不僅要在軍事上給此類帝國主義者以致命打擊,且應運用文化之功能,喚醒日本老百姓起來革命。
於右任院長因事到會稍遲,至此乃起立講演。首對緬記者團訪華致誠懇之感謝。謂此種鼓勵,彌足珍貴,令吾人勇氣百倍,當日益精誠團結,以求最後勝利。次謂日本帝國主義者欺騙成性,騙東騙西,騙這騙那,其所謂東亞共榮國,其實就是一個奴隸國。我等東方的好兄弟,應洞悉此中奸詐,團結起來;殲滅此共同的敵人。
據報道隨後是緬甸記者團由宇巴格裏致辭,郭春濤報告會務,穀正綱、孫科、馮玉祥、朝鮮義勇隊總隊長就亞洲人民團結抗日問題進行了講演。
馮玉祥也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述了主席(覃振)及於右任的報告。馮玉祥所記覃振報告與報紙所載大致相同。其內容為:
主席報告,所謂東方文化是中國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和近東土耳其、敘利亞的文化,即是中國的儒教,印度的佛教和回教三種文明之綜合,二民主義是東方文化的基石。
曆史上,日本民族的朋友,幫助我們很多,如犬養毅,而中國沒有幫助日本的朋友是很抱歉的。今日兩大民族的衝突,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閥所致的。打倒了這些軍閥,建造了和平文化的國家,這才是我們做朋友的所希望的。①會議還選舉了名譽會長、名譽副會長、會長、名譽理事、理事、監事。會長為於右任、副會長為覃振,郭春濤為秘書長,主持日常會務①。會址設在雷公嘴10號郭春濤家,門口掛著東方文化協會的牌子②。
皖南事變後,蔣介石的軍事委員會稱東方文化協會是共產黨的大本營,派特務搗毀了東方文化協會,並強占了房子。郭春濤又在重慶南紀門貧民窟租用了一個院子,稍加修繕,重新掛起東方文化協會的牌子,繼續開展工作。直到抗戰勝利,國民黨政府遷回南京,這個機構才自行停止。
因史料缺乏,現在已難以弄清楚覃振在東方文化協會改組大會以後,還做了哪些工作。應該說,他出於批判日本東亞新秩序,支持世界反法西斯鬥爭的目的,大力支持東方文化協會改組工作。作為國民黨元老,他積極參加東方文化協會的會議,出麵邀請各界名流並親自主持重要會議,為在文化戰線進行抗日宣傳作出了貢獻。
為了推進東亞國家的睦鄰合作,覃振又在韓中文化協會擔任名譽理事。韓中文化協會於1942年10月11日在重慶創立。會長中方是孫科;韓方會長是當時臨時政府的外交部長趙素昂。名譽理事中方有:周恩來、馮玉祥、郭沫若、敦請、鄒魯、張繼、王寵惠、白崇禧、覃振、陳銘樞、張治中、莫德惠;韓方有:李承晚、李青天、徐載弼、洪晚湖、張建相、柳春郊等。常務理事中方為:孫科、吳鐵城、王世傑、馬超俊、徐恩曾、梁寒操;韓方為:濮純、金奎植。秘書長中方為司徒德;韓方為安原生。韓中文化協會下屬有韓中國際法律研究所等機構。覃振為支持韓中文化協會做了哪些工作,現已不可考。
覃振不但自己支持東方文化協會的工作,還盡量從好的方麵影響孫科,有人稱:“在重慶時,孫科有一個很短時間在政治上表現得很好,覃與孫頗多接觸。”①所謂孫科在一段時間內政治表現很好,大約指的就是這一時期。(四)支持第二次國共合作
國共兩黨的關係自大革命之後出現嚴重對立。但是,兩黨之間因親戚朋友,同鄉同學,關係交錯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溝通的渠道眾多。即便兩黨關係最緊張的時期,聯係的渠道也隨時可以疏通、連接,乃至搭建雙方最高層的意見交流平台。
在重慶期間,因重慶氣候潮濕,覃振的氣管原本就有毛病,對重慶的氣候不適應,病情加重。加之他在國民黨內部與蔣介石不和,日子並不好過。但他始終全力支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讚同國共合作。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覃振作為國民黨元老,受到共產黨的敬重,與馮玉祥將軍同被視為國民黨高級左派人士,他也因此見到許多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老朋友,如毛澤東、林伯渠、董必武等人,其中以兩次宴請毛澤東而轟動一時。他還結識了一些新朋友,其中最著名的是周恩來。
了解覃振的人說,覃振受到他的老朋友林伯渠影響較多②。覃振和林伯渠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一個在國民黨,一個在共產黨,政覓不同,多年未聯係。他們恢複聯係,和國難當頭有關。“九?一八”事變後,林伯渠的夫人伍複明回湖南老家,路過南京。覃振考慮林伯渠經濟不寬裕,就把他的三個女兒林秉衡、林秉佑、林秉元留在南京,並給林秉衡安排了工作。讓林秉衡在司法院當出納,以便林秉衡的收入就能夠供養兩個妹妹在南京的學校讀書。
當時,覃振的夫人宋之昭住在南京。林家三姐妹每逢周末,就到覃振家裏玩,和覃振的孩子吃住在一起,不分彼此,親如一家。覃振的子女稱林家姐妹為林姐姐。宋之昭帶著孩子出去遊玩、購物,也帶著林家姐妹。覃振為此,還細心地叮囑宋之昭:女孩子要一樣對待,買東西要一樣的買。
覃振和林伯渠具體何時恢複聯係現在還不得而知,最遲1936年他們已有信件來往。這一年,國共兩黨代表在南京秘密接觸,林伯渠專門給覃振寫信,請他促成兩黨談判。據《林伯渠傳》稱,1937年,林伯渠作為共產黨的代表,在南京見到由覃振照顧的三個女兒①。據覃振家人回憶,覃振和林伯渠是在這一時期相逢、敘舊的。上海淪陷後,國民政府內遷,宋之昭在兵慌馬亂之中撤退,也帶著林伯渠的三個女兒。她帶著自己的女兒、外孫和林伯渠的三個女兒途經武漢,回到老家常德,將林家姐妹交給林伯渠的夫人伍複明。後來,林伯渠派人到湖南接走了兩個年齡較小的女兒,送到蘇聯留學。林秉衡仍跟著覃振,在司法院工作。
1938年以後,林伯渠先後擔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及國共談判代表,時常來往於延安、西安、重慶,林伯渠和覃振見麵的機會就更多了。
全汝真198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把林伯渠在重慶期間寫給覃振的兩封親筆信捐獻給國家。這兩封信的具體內容如下:理老吾兄尊右
弟近半月因病住在紅岩山上,現漸愈。昨到曾家岩五十號,知尊家有電話來。弟正欲趨候教言,請賜示地址時間,以便走訪。本星期六(十九號)午後三時,兄如有時間,我即來。否則另予指示,盼複。
敬禮
弟林祖涵
八月十四理老吾兄
前天沃領教言,至為佩慰。弟與董兄欲再就教一次,更盼兄約前此在尊處會過的劉先生,同時到尊處一敘。時間則為本星期五(八月二十五號)午後二、三時。如蒙
讚可,即希示複,以便如時趨候。(如兄二十五號有事,請另示時間。)高上謹致
敬禮
弟涵頓首八月二十三日1942年林伯渠致覃振函(二)
從這兩封信可以看出如下內容:1.信上時間經筆者查對,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隻有1942年8月19是星期六,8月25日是星期五。可以斷定寫信的時間是1942年。2.當時董必武也在重慶,且與覃振為老朋友。信中董兄當為董必武,從中亦可看出,林伯渠兩次拜訪覃振,同行的還有董必武。信中劉先生是何人,尚待考證。3.曾家岩五十號是共產黨在重慶的辦事機構,覃振家主動給曾家岩五十號打電話,可見覃振和共產黨方麵的聯係渠道是通暢的。而林伯渠從8月19日至25日,僅一周時間,就到覃振家裏晤談兩次,可見他們來往之頻繁。4.從信的行文可以看出,林伯渠對覃振相當尊重,他們關係融洽、密切①。
林伯渠在重慶化龍橋八路軍辦事處舉辦過邊區工農業產品展覽,向各界宣傳陝甘寧邊區的成就。林伯渠在展會期間,送給覃振邊區生產的呢子。覃振將呢子給長子覃建做了一套製服。
覃振和周恩來交往,應晚於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林伯渠、董必武,最遲在1941年初皖南事變發生前後,周恩來就已經開始與覃振來往了。據覃振的女兒覃銘說,因為周恩來常到楊家花園覃振府邸,全汝真和周恩來也相當熟悉了。皖南事變發生後,周恩來四處奔走,向各方麵的人士解釋事變原委。覃振和於右任與周恩來談話後,都做出了積極回應,表示反對內戰、反對投降。在周恩來動員下,覃振還出麵聯絡國民黨要人孫科、於右任、馮玉祥,商討製止內戰的具體辦法。據有關文章稱:
在國民黨“皓電”發出後,國內形勢急劇惡化的嚴重時刻,周恩來同誌和葉劍英同誌一起,不辭辛勞地四處奔走,向各方麵人士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闡明我黨團結抗日的嚴正立場。這些人裏麵,不僅有進步的民主人士,有中間人士,還有國民黨的抗戰派、元老派和一些黃埔係的軍人以及同蔣介石有矛盾的地方實力派。如國民黨元老覃振和於右任,在周恩來同他們談話後,都做出了反對內戰、反對投降的表示。經過周恩來同誌的動員,覃振並表示願意聯絡馮玉祥、於右任和孫科共同商討製止內戰的辦法。馮玉祥還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②覃振不僅出麵聯絡馮玉祥、於右任、孫科商討製止內戰,還到桂林看望因皖南事變與蔣介石鬧翻了的柳亞子。
皖南事變發生時,柳亞子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他對蔣介石挑動內戰,發動皖南事變大為憤懣,發出電報痛斥國民黨中央,稱:“此次新四軍不幸事變,中樞負責人借整頓軍紀之名,行排除異己之實。長城自壞,悲道濟之先亡;三字埋冤,知嶽侯之無罪。輿論沸騰,士民切齒。當事者猶未聞有悔禍之心,何也?”他提出大敵當前,國民黨應該推行民主製度,團結友黨,抗擊日寇。即所謂:“謂當開誠布公於天下,以共見嚴懲禍首,厚撫遺黎,然後公開大政,團結友黨。滌宦海之頹波,驅禍夷於窮島,庶幾還我山河,成功有日。”①
柳亞子的電報激怒了蔣介石,1941年4月,國民黨召開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宣布開除柳亞子黨籍。
覃振對於柳亞子的舉動是讚同的。後來,覃振還專程到桂林看望過柳亞子。
1942年,覃振還應周恩來請求,積極參與解救被捕入獄的越南獨立同盟主席胡誌明的工作。
胡誌明1942年8月下旬越過中越邊境進入廣西,據說是赴重慶向蔣介石獻旗致敬,請示抗日方略,並與“國際反侵略會中國分會”聯絡。另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此行的目的是會見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交換對時局的看法;一說是要爭取國民黨政府援助②,他途徑廣西靖西縣時被捕,被當作政治嫌疑犯,押送柳州國民黨第四戰區政治部審理。
10月底,中共中央駐重慶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獲悉胡誌明在中國被捕,被關押在張發奎的第四戰區。中共中央指示駐重慶代表團想盡一切辦法營救胡誌明。
周恩來馬上麵見馮玉祥將軍,請他設法營救。同時找到翦伯讚,讓翦伯讚請覃振出麵斡旋。覃振得知情況後,立即采取行動。他設法通過“國際反侵略協會越南分會”弄到救援電報③,又親自出麵給廣西地方實力派人物李宗仁打電話聯絡。當天,翦伯讚乘覃振的專車前往嘉陵路28號李公館,說明情況。李宗仁允諾設法營救。
次日,李宗仁和馮玉祥拿著越南分會的救援電報,一同到南岸別墅蔣介石官邸,與蔣介石談話,敦請釋放胡誌明。
據稱,馮玉祥向蔣介石提出釋放胡誌明的四條理由:
1.胡(誌明)是否共產黨姑且不論,即使是,也是越南共產黨,我們有必要和有權逮捕外國共產黨嗎?蘇聯顧問不也是共產黨嗎,怎麼就不逮捕他們呢?2.越南是支持我們抗戰的,胡應是友人,怎麼成了罪人?3.假使讚同我們抗戰的外國友人稱罪人,那麼,我們的抗戰是假的了,這失掉國際間一切同情。4.究竟我們抗戰是真是假?李宗仁則怒氣衝衝地說:
道理,馮先生講完了,我問您,為什麼要在廣西逮捕胡,這不是嫁禍於廣西嗎,這是下邊的意思還是您的命令?①
馮玉祥、李宗仁的營救起了作用。因胡誌明用的是化名,國民黨政府在監獄查找胡誌明費了一些時日。1943年9月,越南革命領袖胡誌明恢複了自由。
(五)安江祝壽
覃振是國民政府委員,如離開重慶到外地去,須經過政府批準、備案。加之他身體不好,很少離開重慶。據說,在重慶期間,他隻離開重慶兩次,一次是到湖南安江修養,一次就是到廣西桂林看望柳亞子。
覃振在抗戰期間第一次離開重慶,是在1944年春天。這一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亞洲戰場也取得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一片大好,中國抗戰勝利也見到了曙光。而這一年覃振周歲59,虛歲60,按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適逢60花甲子。
覃振原本患有氣管炎。重慶氣候悶熱潮濕,尤其日本人的飛機常常轟炸,他不得不長時間地躲在防空洞中,防空洞比地麵更加悶熱潮濕,覃振身體很不適應,氣管炎加重,身體每況愈下①。
抗戰期間,大工廠多遷到內地。湖南第一紡織廠設於安江(屬黔陽縣),簡稱安江紡織廠。廠長唐伯球是覃振的朋友,此人後來曾經擔任過湖南省議長。安江是一座小鎮,位於湖南西部,沅水從小鎮西、南、北三麵流過,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唐伯球知道覃振身體不好,便邀請覃振到安江養病。同年4月,覃振在安江養病期間恰逢六十大壽,唐伯球盡地主之誼,出麵給覃振作壽。覃振的家人,隻有長女覃鈺和女婿吳樹先專程從長沙趕到安江,參與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