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在重慶(3 / 3)

因安江地處偏遠,到場祝壽的朋友不多,但許多政府同僚及親朋故舊都寄來祝賀的詩文。送賀詩的有宋子文、程潛及司法部長謝冠生等多人。

宋子文賀詩為:雙流江上豔芳春,自在壺天日月新。絳縣大年周甲子,靈均初度降庚寅。匡時策好餘書劍,杖國人皆識鳳麟。欲頌河清回鬥極,還憑肝膽說輪困。

理鳴我兄六秩榮慶

弟宋子文敬祝程潛賀詩為:念子今周甲,相望各自頭。艱難天下事,翔集鳳鸞儔。春酒祈黃考,秋霜送爽鳩。收京猶有待,佇盼獻嘉猷。

愚弟程潛敬祝謝冠生賀詩為:

桃源避秦成樂土,斑白童孺歌且舞,不知漢高與光武,無論曹魏況典午,維嶽降神生申甫,地靈人傑無今古,仙源二月桃花浦,誕降奇士文中虎,鐵肩擔國以身許,柔亦不茹剛不吐,並駕齊驅宋漁父,少年不羨封公侯,惟先天下憂人憂,乘風破浪扶桑遊,同盟歃血皆名流,一心革命出奇謀,不畏艱難複國讎,曾戴南冠學楚囚,功成乘桴四海浮,強仕韜光屬爽鳩,間情高詠白雲樓,一朝虜騎侵神州,同心禦侮忘白頭,大椿千歲方妍好,男兒六十未全老,花朝蜀道多芳草,王孫不歸雙鬢皓,江河欲挽狂瀾倒,整頓乾坤事未了,年高才大心愈小,老成謀國知幾早,蓬萊水淺成池沼,佇看書軌成八表,愧乏美詞申頌禱,九如介壽歌天保。

理公副院長六十大壽

謝冠生敬祝朱幹青賀詩為:亦儒亦俠亦風流,豪氣崢嶸老更遒。鍾鼎山林真兩遂,聲名事業足千秋。襟懷不減謝安石,談笑能翻鸚鵡洲。間道桃源無甲子,何須海屋祝添籌。

朱幹青敬祝

因抗戰前線時有捷報,祝壽詩詞除讚頌覃振一生功事,也表現出期待勝利的樂觀氣氛。

這一年,覃振第二次兼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覃振1937年辭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兼職,由王用賓繼任。1944年4月,王用賓去世,國民政府特派覃振兼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這是覃振第二次兼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他兼任這一職務,直至去世。

1944年春天,覃振曾專程到廣西桂林看望柳亞子①。覃振在桂林與柳亞子傾心長談,多有詩詞唱和。同時在桂林的,還有與覃振關係密切的錢實甫、蕭友蓮夫婦。同年4月21日,柳亞子詩中有“訪覃理鳴於麗獅下路北一裏十六號,抵掌雜談,愾然有作”。可見至遲4月21日,覃振已經抵達桂林,住在麗獅下路北一裏十六號。

柳亞子詩曰:鈍初、經武連翩去,人物桃源尚有君。碧血黃花雄鬼涕,蟠龍距虎國殤墳。千秋華袞誰能信,一代風聞異所聞。罵座據鞍同矍鑠,老狂豈獨故將軍。覺生六九君花甲,長我居然有二年。蹤跡雲泥休更問,才華詩酒各爭先。黃壚姓字垂垂盡,白社交情故故賢。便向渝都飛亦得,朝廷雖小足流連。②

柳亞子在詩中讚揚了覃振的革命經曆,表明他們共同回憶革命艱辛,吐露對蔣介石的不滿情緒。詩中“便向渝都飛亦得,朝廷雖小足流連”句,說明覃振此行似乎負有勸說柳亞子與國民黨中央緩和關係的使命。 4月29日,覃振拜望柳亞子。柳亞子詩自注有“理鳴適過餘”③。5月6柳亞子詩集中有他與覃振等在麗獅下路北一裏十六號吃飯做詩的記稱“與覃理鳴、揚少炯、陳劭先暢談有作”。詩曰:一堂圍坐盡豪傑,抵掌雜談酒半醒。右袒諸公溫舊夢,左旋賤子尚孤行。同舟共濟當前事,競渡中流過去情。領袖群才吾自許,要從遺教覓光明。柳亞子還即席作詩《疊韻和理鳴》,詩曰:蹈海魯連恥帝秦,彈琴司馬看文君。批鱗曾借朱雲劍,枯骨終憐公路墳。未必吾儕成落寞,要憑信史說尊聞。覃郎花甲猶堪健,倘共中原起異軍。①

同年9月,柳亞子離開桂林赴重慶。

與柳亞子晤談之後,覃振借赴雲南昆明參加法比瑞同學會之機,到昆明住了一段時間,修養身體。覃振在昆明期間住在大觀樓附近的馬家大院。馬家大院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房子的主人姓馬,曾經留學法國,經營錫礦,是法比瑞同學會的成員。全汝真把剛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覃琳留在上海,托奶媽照料,隻身來到昆明,照顧覃振飲食起居。女兒覃銘在西南聯大讀書,也常常來看望。在昆明期間,和他經常來往的還有著名民主人士(六)再見毛澤東

覃振自大革命以後,再次見到毛澤東,是國共兩黨重慶談判期間。

1944年,在美國的斡旋下,重開國共談判。5月,中共談判代表林伯渠到達重慶。中共代表在談判中提出:結束一黨統治,建立聯合政府,徹底改造統帥部,召開國是會議。林伯渠在重慶期間,和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治中、王世傑討論談判提案,同時也拜訪了國民黨元老及社會賢達中的老朋友,如孫科、邵力子、吳鐵城、鄒魯、居正及覃振等人。

當時,抗戰勝利在望,國共關係卻不和諧。包括覃振在內的許多國民黨元老都倡議以民族大義為重,反對打內戰,支持建立聯合政府。同年9月,重慶各界代表舉行集會,要求改組民國政府及統帥部,成立聯合政府。覃振與馮玉祥、邵力子、鄧初民、屈武、沈鈞儒、董必武、黃炎培、章伯鈞等五百餘人參加了集會。

1945年8月,日本政府投降,中國八年抗戰取得勝利。抗戰勝利以後,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一行,由國民黨政府代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和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自延安飛抵重慶九龍坡機場。29日,蔣介石會見毛澤東,開始和平談判。

毛澤東和覃振在大革命時期曾經有過密切接觸,在國民黨元老中,這是他人所無法比擬的。國民黨高官中,毛澤東較為敬重的,也當屬覃振和馮玉祥。毛澤東到重慶後,周恩來請翦伯讚擔任毛澤東和他與覃振、馮玉祥的聯係人,並立即約見翦伯讚,要他向覃振通報情況。周恩來請翦伯讚告知覃振,毛澤東將出席中蘇文化協會在重慶中山一路黃家埡口會址為慶祝《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舉行的雞尾酒會,務必要請覃振參加。翦伯讚把上述情況告訴覃振,覃振很高興,表示一定前往。

9月1日,覃振果然如約前往。重慶《新華日報》(9月2日)報道了會場上的情景,報導的標題為《中蘇文協昨日盛會慶祝中蘇同盟條約》,副標題為《毛澤東同誌在熱烈的歡呼聲中到會,和各方友好作曆史性的握手》。報導的部分內容如下:

下午六時左右,黃家埡口一帶的街上就擠滿了人,各式的汽車一輛輛的停下來,蘇大使彼得羅夫夫婦、羅申武官、孫夫人(宋慶齡)、孫院長(孫科)、馮煥章將軍、覃理鳴(振)副院長、翁文灝副院長、邵秘書長(力子)、王世傑部長、陳辭修(誠)部長、張治中部長、鹿鍾麟部長、梁寒操先生、朱家驊部長、陳立夫部長、吳鐵城秘書長、賀市長、沈鈞儒先生、馬寅初先生、左舜生先生、郭沫若先生、傅斯年先生、譚平山先生、王芸生先生、馮夫人李德全先生、王昆侖先生、許寶駒先生、張申府先生、史良先生、曹孟君先生、劉清揚先生、賀夫人倪斐君先生、矛盾先生、侯外廬先生、張西曼先生、陽翰笙先生等,和文化、新聞、戲劇界人士三百多人,一個個準時到會了。這樣的集會,在戰時陪都是常有的,可是,今天的情景卻顯得並不平常。天下起細雨來了,可是人和汽車終於越積越多的擁塞了這帶斜的坡道。六點半,幾千市民幾乎把交通都堵塞了,交通警察和憲兵忙著維持秩序,傍晚的街頭充滿了汽車喇叭聲和市民興奮談話的聲音。

準七點.樓下一片轟動,多少雙眼睛望著大門的入口,在一片掌聲中,大家期待著毛主席和周恩來、王若飛同誌到會了。

大家緊隨著他,樓下的人一起擁到樓上來了。數不清的熱情的握手,洋溢著真情的招呼…..

在毛澤東同誌的臉上,是歡喜和感動的表情。當覃理鳴先生和他相見的時候,緊握著手久久說不出話來,終於眼圈紅潤,流下淚來了。這是一個何等動人的場麵啊,今天集合在這兒的不是有許多民國十三年時代的老同誌嗎?馮煥章先生兩手握住毛澤東同誌的手,看了又看,然後舉起酒杯來,說:“您來了,中蘇友好條約締結了。來來,讓我們為總理的三大政策的實現而幹杯!”毛主席興奮地幹了杯。瞧,馮先生不也悄悄地用手帕在擦眼淚了嗎?譚平山先生是在九龍坡飛機場已經見麵過了,今天還像是初見似的熱烈握手,幹杯……今天的會見,是具有曆史意義的,民十三年的老同誌們重新在一起握手言歡,相互問好,“三大政策”洋溢著今天的會場……①

這篇文章據說是周恩來叮囑作家夏衍寫的。這是馮玉祥第一次會見毛澤東。夏衍文章強調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老朋友再一次握手,也包括覃振和毛澤東久別的重逢。

曆史學家侯外廬也參加了這個聚會,他後來的回憶錄也相當詳細的記述了會場的情景。

九月一日下午的這個宴會,出席者有宋慶齡、馮玉祥、沈鈞儒、覃理鳴、郭沫若、史良等知名人士,有中蘇文協的全體正副會長孫科、邵力子、陳立夫,有各民主黨派負責人,也有國民黨的軍政要員,如陳誠等,來賓達五十多人。中蘇文化協會大大小小的會議室都擠得滿滿的。

這天,天下著細雨,過往行人為文協若市的門庭吸引住了,不自覺地冒著雨停足佇立,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百口同聲談論毛主席,大家猜想他會來出席宴會的,都想一睹風采,警察趕都趕不開。

毛主席在周恩來同誌和王若飛同誌陪同下來了,門外歡呼四起,這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歡呼。

毛主席進入會場,各界名人爭先恐後圍上去和他握手。在所有與會者中間,我最難忘記馮玉祥將軍和覃理鳴先生的激動的神情。我站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親眼看見馮將軍拉住毛主席的手說“來來來,為總理(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實踐幹杯”,幹杯之後,背過身去,用手帕拭淚。我也親眼看見覃理嗚先生拉住毛主席的手,激動得隻是流淚,卻久久說不出一句話。在馮、覃二位的臉上,我讀到這兩位民國元老對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和團結,爭取國家光明前途所報的希望,和對蔣介石集團的失望。①

毛澤東在重慶期間,除了與蔣介石多次會談,還與各界人士廣泛接觸。他先後拜訪了監察院長於右任、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及白崇禧、吳稚暉、葉楚傖、程潛,出席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駐華使節的招待會、宴會,孫科的招待會,及於右任、宋慶齡、馮玉祥、戴季陶、白崇禧、張瀾、張治中的宴會。他也舉行了茶會、招待會、宴會,招待各界人士。

其間,毛澤東兩次登門拜訪覃振,覃振設家宴款待,這在國民黨政要當中是少見的。

覃振在臨江門碼頭楊家花園全汝真家設宴招待毛澤東,時間在9月。第一次是9月7日,毛澤東到覃府作禮節性拜訪,覃振亦有為毛澤東接風之意。陪同毛澤東前來的有周恩來、王若飛、葉劍英。覃振請翦伯讚、侯外廬作陪。家裏的事則由二女兒覃銘出麵籌辦。

那天覃振家門口滿是人,據說兩邊的人都有,有國民黨特工,共產黨地下工作者。他們扮成修鞋的、賣報的……楊家花園地勢低,和臨近的中一路之間,有一段很長的下山階梯,不能通汽車。平時要人來訪,多是從中一路坐轎或乘滑杆。那天門前的那段路,毛澤東是在周恩來、王若飛、葉劍英、翦伯讚、侯外廬陪同下,從中一路步行下來的。

覃振見毛澤東健步而來,很高興,將毛澤東一行迎入書房,令覃銘和長子覃建站在書房門口,不讓閑雜人等人內。毛澤東帶了一件陝北優質羊羔皮筒子,作為禮物,送給覃振。

侯外廬回憶這次宴會,稱有幾件事給他的印象較深,即“賓主之間似乎不泥於禮,從中可以悟出毛主席和覃理鳴先生相交甚深”。“覃老先生說話較多,他介紹了不少有關蔣介石的情況,多有請主席警惕之意”。“毛主席談話不多,隻涉及和談的主題”。

對於和談主題,侯外廬是這樣解釋的:“和談期間,主席在一切場合的談話都是圍繞和平的主題,我記得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給大家的印象很深,他說;‘中國今天隻有一條路,就是和,和為貴,其他的一切打算,都是錯的。’他那種斷然截然的口吻,使大家非常信服中共對和平的決心。”①

覃振宴請毛澤東之事,很快在社會上傳開,章士釗②得知此事,向覃振表示也很想見毛澤東,覃振很爽快地答應了,為此第二次宴請毛澤東。第二次宴請的女主人是全汝真。全汝真回憶稱:“當章士釗得知覃先生宴請毛主席之後,他就向覃先生提出,他也想見一次毛主席。於是,覃先生很痛快回答說,那麼我再請一次好了,你參加。”

第二次宴請毛澤東是在9月下旬,先由翦伯讚代表覃振向周恩來說明再請的原因。宴席由全汝真一手操辦。客人還是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葉劍英四人,作陪的有章士釗、翦伯讚、鄧初民三人。全汝真稱席間的談話有如下內容:

毛主席說,胡宗南用幾十萬軍隊包圍陝甘寧邊區,不抗日,專門對付共產黨,毛主席還說,我們力爭和平,力爭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國共再一次合作。不過,蔣介石要打,我們也準備著。毛主席還很幽默地對我說,歡迎你來延安看看,我們雖然請不起山珍海味,雞、鴨、魚、肉還是有的。③

有人說,章士釗在宴席上對毛澤東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全汝真回憶說:“是的,這個問題,章、覃完全一致。這正是宴請毛主席的出發點之一。他們兩人都以蔣介石如何背信棄義對待張學良的曆史事實,為毛主席的安全擔憂。毛主席連連感謝他們的好意。”①

作陪的鄧初民回憶這次家宴,也說:“翦伯讚總是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提高警惕,免遭蔣介石暗算。我雖然沒有說話,但也很擔心。”②

可見,當時重慶的政治氣氛很緊張,人們普遍對蔣介石失去信任。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是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的。很多人為其安全擔心,決不是空穴來風。覃振兩次宴請毛澤東,毛澤東兩次欣然赴宴,可見他們都很敬重對方,並珍視大革命時期建立的友誼。侯外廬稱:“在重慶談判期間,兩次純粹以私人身份宴請毛主席,毛主席兩次均赴宴,當時,我未聞除覃理鳴先生外,再有得此幸者。”③

覃振對毛澤東送給他的羊皮筒子,十分珍視,命人吊上藍顏色的布麵,居家時常常穿在身上。他有時翻過下擺,摩挲著毛皮著說:這是紅袍子(意為紅軍送的)。全汝真說,覃振對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平民作派大為讚賞。“我們家住重慶臨江門邊的山下,毛主席他們是從山上步行往返的。覃先生當時對我說,你看,共產黨人多麼廉潔!國民黨的大官們上山下山哪一個不是坐滑杆的?在共產黨人看來,是騎在別人頭上,不尊重人,欺辱人。”④

據覃振的女兒覃銘回憶,宴請毛澤東後,覃振很興奮,一再說,我和潤芝說,蔣介石為人奸詐,三十六計,走為上。潤芝說,隻要前線打勝仗,就不怕。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簽署《政府與中共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第二天,毛澤東返回延安。毛澤東走後,還因為覃振身體不好,專程派人送來從蘇聯帶回的補藥,給覃振補身體。

正如覃振所預料的那樣,蔣介石果然背信棄義。就在協定簽署兩天之後,10月13日,蔣介石密令國民黨軍隊進剿中共軍隊。1 1月11日,國民黨召開複員整軍會議,會議製定“對共產黨全盤戰爭”作戰計劃,宣稱三個月到半年消滅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