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裝配圖中零件序號應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整齊地順序排列,如在整張圖上無法連續排列時,可隻在每個水平或垂直方向上順序排列。
25.裝配圖明細欄是部件(機器)中全部零件的目錄。明細欄一般編注在標題欄的上方,並與標題欄相連;在圖中填寫明細欄時,應按自下而上順序進行,當位置不夠時,可移至標題欄左邊繼續編製。
26.識讀裝配圖的目的要求有:了解裝配體的名稱、用途、性能及工作原理,了解裝配體中各零件的相對位置、裝配關係、連接方式、裝拆順序,了解主要尺寸、技術要求和操作方式、方法。
27.裝配圖的識讀方法與步驟。
(1)概括了解。看裝配圖,首先從標題欄了解裝配體的名稱、圖用比例,由明細欄中了解零件的種類、各零件的名稱、材料和數量;按圖上的編號了解各零件的大體裝配情況。對於較複雜的部件,可以參閱有關文字資料和產品說明書了解工作原理和結構特點。
(2)分析表達方案,理解表達意圖。概略了解各視圖,先找出主視圖,再根據投影關係識別出其他視圖的名稱,找出剖視圖、斷麵圖的剖切位置,識別出表達方法的名稱,從而了解各視圖表達的意圖。
(3)對序號、看零件、明確裝配關係。看零件序號,查對明細欄中相應的序號,可了解裝配體中全部零件的名稱、所用材料、數量以及是否為標準件等;根據零件序號和各零件的剖麵線方向和間距以及其他有關的規定畫法,了解各零件之間相對位置、裝配關係;根據連接件,了解零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4)分析零件的結構形狀和作用。
(5)看技術要求,了解有關性能和要求。由尺寸f28N6/h5可知其配合為基軸製的過渡配合,且配合要求較高,拆卸時就應特別注意保護孔的表麵。38+0.17-0.23、f65.5+0.0160為重要尺寸。
(6)綜合歸納,想象整體。
三、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及定義
1.孔主要指圓柱形內表麵,也包括其他內表麵中由單一尺寸確定的部分;軸主要指圓柱形外表麵,也包括其他外表麵中由單一尺寸確定的部分。從裝配關係來講,孔是包容麵,軸是被包容麵。可見,在公差與配合標準中,孔、軸的概念是廣義的,而且是由單一的主要尺寸構成。
2.尺寸是指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如直徑、半徑、深度、寬度、中心距等。在技術圖紙中和在一定範圍內,已注明或按習慣已明確共同單位時(如在尺寸標注中,以mm為通用單位),均可寫數字,不寫單位。為避免混淆,將角度量稱為角度尺寸,而通常所講尺寸均指長度量。
3.基本尺寸是指設計給定的尺寸。它是由設計者通過計算、試驗或根據經驗決定的,其數值應按《標準尺寸》國家標準中的基本係列選取;基本尺寸是計算極限尺寸和極限偏差的起始尺寸;孔、軸配合時的基本尺寸相同。
4.實際尺寸是指通過測量得到的尺寸。由於測量誤差難以避免,所以實際尺寸並非尺寸的真值,例如,測得軸的尺寸為24.965 mm,測量的誤差為±0.001 mm,則實際尺寸的真值在(24.965±0.
001)mm範圍內。實際尺寸一般是在零件的任意正截麵上,用兩點接觸法測得,同時零件表麵存在形狀誤差,同一表麵的不同部位的實際尺寸往往不同,所以又稱為局部實際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