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配合公差是指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當基本尺寸一定時,配合公差表示配合的精確程度,反映了設計使用要求;而孔公差和軸公差則分別表示孔、軸加工的精確程度,反映了工藝製造要求,即加工的難易程度。
18.配合公差帶的大小表示配合的精度。對間隙配合為最大間隙與最小間隙之間的公差帶,對過盈配合為最大過盈與最小過盈之間的公差帶,對過渡配合為最大間隙與最大過盈之間的公差帶。
19.所謂基準製,即以兩個相配零件中的一個為基準件,並選定標準公差帶,然後按使用要求的最小間隙或最小過盈,確定非基準件公差帶位置,從而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製度。基孔製是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製度。基孔製中配合的孔,稱為基準孔,它是配合的基準件,而軸為非基準件。標準規定,基本偏差(下偏差)為零,即EI=0,而上偏差為正值,即公差帶在零線上側。基孔製中配合的軸為非基準件。當軸的基本偏差為上偏差且為負值或零值時,是間隙配合;基本偏差為下偏差且為正值時,若孔與軸公差帶相交疊為過渡配合,相錯開為過盈配合。另外,軸的另一極限偏差用一條虛線段畫出,以表示其位置由公差帶大小來確定;而孔的另一極限偏差用兩條虛線段畫出,以示意其位置隨公差帶大小而變化的範圍。這樣,隨著孔與軸的另一極限偏差線位置之間的關係不同,在過渡配合與過盈配合之間,出現了配合類別不確定的“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區。基軸製是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製度。基軸製中配合的軸,稱為基準軸,是配合的基準件,而孔為非基準件。標準規定,基本偏差(上偏差)為零,即es=0,而下偏差為負值,即公差帶在零線下側。與基孔製相似,隨著基準軸與相配孔公差帶之間相互關係不同,可形成不同鬆緊程度的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
四、典型零件的定位方式
1.軸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定位是針對裝配而言的,是為了保證軸上零件準確的安裝位置;固定是針對工作而言的,是為了使軸上零件在運轉中保持原位不動。但兩者又相互聯係,通常作為軸的結構措施,既起固定作用,又起定位作用。
2.軸向定位和固定是指將軸上的零件沿軸線方向進行定位和固定。軸上零件軸向定位和固定的目的是保證零件在軸上有確定的軸向位置,防止零件作軸向移動,並能承受軸向力。
3.軸上零件通常采用軸肩、軸環、圓錐麵,以及采用軸端擋圈、軸套、圓螺母、彈性擋圈等零件進行軸向定位和固定。
4.周向定位和固定是指將軸上的零件在圓周方向進行定位和固定,其目的是為了傳遞轉矩及防止零件與軸產生相對轉動。軸上零件通常采用平鍵、半圓鍵、楔鍵、花鍵、銷、緊定螺釘、過盈配合等進行周向定位和固定。
五、常見機械傳動形式
1.機械傳動係統由各種傳動元件或裝置(如螺旋傳動、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杆傳動、連杆機構、凸輪機構等),軸及軸係零部件(如軸承、聯軸器等),製動器等零部件組成。
2.機械傳動根據其傳動原理的不同分為齧合傳動(如齒輪傳動、行星齒輪傳動、鏈傳動等),摩擦傳動(如帶傳動、摩擦輪傳動等)和推壓傳動(連杆機構、凸輪機構等)。
3.螺旋傳動由螺杆和螺母組成,主要用於將回轉運動變換為直線運動,同時傳遞動力或調整零件的相互位置。
4.螺旋傳動按其用途可以分為傳力螺旋、傳導螺旋和調整螺旋三類。
5.傳力螺旋以傳遞動力為主,一般要求用較小的轉矩轉動螺杆(或螺母)而使螺母(或螺杆)產生直線移動和較大的軸向推力。傳力螺旋多用在工作時間較短、速度較低的場合,通常需有自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