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控製的改進對策
1.完善國有企業內部組織機構。內部管理機製是內部控製的源泉和基礎,良好的企業內部組織機構可以使各利益集團相互製衡,是內部控製有效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根據國有企業內部控製管理結構的現狀,必須重塑其內部控製管理體係, 明確經營者、所有者以及監督者之間的權責關係,為企業內部控製的良性運行打下堅實基礎。必須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的企業組織構架,在互相獨立和互相製約的前提下,建立一個責權分明、協調運轉的現代化企業治理結構,確保國有企業內部控製工作能夠順利實施。
2.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製製度事關企業長遠發展,隻有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國有企業的內部控製工作。國有企業必須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按照《內部會計控製規範》的要求, 科學、合理地製訂和完善一整套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內部控製製度,並隨企業的發展情況在實際工作中予以合理的增補和調整。隻有從製度層麵上完成了內部控製體係的建立,才能夠規範國有企業的管理行為,從而使企業經營目標順利實現,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3.強化企業員工的內部培訓力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國有企業內部控製效果,需要高素質的專業隊伍作保障。因此,國有企業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重要性,通過培訓使員工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得到提高,從而促進企業內部控製的執行力和審計、自查水平。同時,可能通過培訓將企業的戰略方向與員工溝通,讓員工認識到企業發展方向和發展動力,為企業決策與執行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4.加強對國有企業內部控製執行效果的監督。要提高國有企業內部控製的執行,就必須對內部控製執行效果進行有效的內部和外部審計監督。內部審計上,在審計機構設置上要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並使企業從上至下形成尊重內審的氛圍,真正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製中的核心作用,這是內部審計公正的前提條件。加強對內部審核部門和人員的培訓力度,使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得到提高,增強自我發現和自我糾正錯誤的能力。 外部監督上,必須構建強有力的外部監督體係,采取措施為外部監管信息的暢通傳遞開辟新的通道,各審計機構要加強信息交流,加強對企業內部控製的監督與檢查,加大外部監督的執法力度,使外部監督成為遏製違法行為的有力保障,進而使外部監督與內部審計形成合力推動內部控製工作的有序發展。
隨著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國有企業需對內部控製體係實時進行調整,以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隻有從組織構架、製度建設、人才培訓、監督體係等各方麵全麵提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財政部等五部委製定.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M].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9.
[2]曹曉麗.關於改進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的若幹建議[J].理論研究,2012 (12).
[3]宋芸.國有企業內部控製問題及對策探討[J].財會通訊,2013(01).
[4]熊漢蘭.淺論企業內部控製[J].企業導報,2009(02).
作者簡介: 李 玲(1975-),女,就職於重慶市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