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發展趨勢。
1.企業規模化趨勢。
水產品加工企業通過橫向和縱向發展實現規模化。
縱向發展主要是延伸產業鏈,從水產品種苗培育企業、飼料企業、養殖企業到水產品加工企業,形成縱向一體化產業鏈。在水產品加工企業的縱向發展中,培育產業龍頭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龍頭企業不但規模大、帶動作用強,而且龍頭企業還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水產品加工業的橫向發展,是指水產品加工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包括水產食品企業之間的聯合、傳統水產品與新型產品的聯合、民族產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的聯合等。通過企業橫向聯合,實現水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同時,建設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集群,也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普遍選擇。
2.生產標準化趨勢。
地點設在美國的全球養殖聯合會製定了《最嚴謹的水產養殖規範》(BAP),BAP的主要內容是檢驗全球範圍內的水產品繁育和養殖過程以及養殖場和加工廠的各項生產標準。2005年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公司要求采購商在全球采購蝦類產品時,生產商必須滿足BAP標準要求,並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美國養殖認證委員會(ACC)的認證。2006年1月1日,歐盟開始實施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強化了食品安全的檢查手段,要求所有從第三國進口到歐盟的海產品都必須獲得相關國家的認證,獲得認證的企業由歐盟委員會批準進口。2006年5月29日,日本有關部門對所有進口農產品實施《食品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製度》,該製度涉及302種食品、799種農業化學品、54782個限量標準,平均每一產品的檢測指標超過300個。
3.精深加工發展的趨勢。
水產品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出口創彙率的“四高”特點。對水產品進行深加工,不僅可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實現加工增值、緩解水產品市場供需矛盾,而且能帶動諸如加工機械、包裝材料和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產品多元化趨勢。
由於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水產品要想滿足市場需求,也必須走多元化之路。針對市場需求和消費需求特點,要大力生產新型水產品,對於已有的水產品,也可以加以改造,以新的形象推向市場,根據水產品資源狀況,開展多層次、多係列的水產品精深加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水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總之,企業要根據市場的發展形勢,及時調整產品的品種,盡量做到產品多樣化、出口地區多元化,避免單一產品和市場帶來的風險。因此,中國水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方向是方便水產品、合成水產品、保健水產品、美容水產品、新型水產飲料和調味品。
5.產品高附加值趨勢。
高檔水產品進口呈現上升趨勢,名優新品種仍將被大量引進國內。由於近幾年人民收入的提高,特別是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安全中高檔進口水產品的需求增加;同時根據中國加入WTO的關稅減讓承諾,中國的水產品進口關稅逐年下降,一些進口養殖水產品如鮭魚類(三文魚)、甲魚等因關稅降低而競爭力增強,市場占有率上升。出口產品為高附加值產品或加工增值產品,有利於產業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進而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獲取更大的效益。
6.高新技術在水產加工中的應用趨勢。
順應國際食品工業發展趨勢,應用各種食品保鮮與加工高新技術,如微凍、冷凍保藏、超高壓、真空包裝、氣調、蛋白質冷凍變性防止技術、穀氨酰胺轉氨酶交聯技術、超微粉碎、低溫酶解、生物發酵、膜分離、超高溫瞬時殺菌、冷凍幹燥以及微膠囊化等技術有效開發利用海洋食物資源,突破低值魚類、中上層魚類、甲殼類的綜合加工利用技術,開發出係列海產深加工產品,從而實現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和廢棄物利用率高的“三高”目標,提高海洋水產品在海洋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