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的一天,李白的夫人許氏病故了。作為上門女婿的李白自然沒有任何理由再留在許家,通過婚姻走上仕途的路也被封死了。他帶著伯禽和平陽離開安州,前往任城(今山東濟寧)。在那裏他遇到了一個劉姓女子,沒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李白就和她走到了一起。然而這個沒有名分的妻子,對一事無成卻有兩個孩子的李白隻有冷嘲熱諷。看到兩個孩子尚小,沒人照顧,李白咽下了這口窩囊氣。
就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的秋天,那是白酒新熟、黃雞正肥的時候。一紙詔令從長安傳到李白身邊,經人推薦,玄宗皇帝讓李白來長安當官。否極泰來,峰回路轉。這個時刻對李白來說太重要了。當年在長安踏破鐵鞋也得不到的功名,今天在家中居然不請自來。幸福來得太突然,也太及時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留下一個巨人式的狂笑,一甩家門而去,留下家中那個滿臉尷尬的劉氏。眼前的大道直通雲霄。
來到長安玄宗的大殿裏,李白神采飛揚,風流倜儻,全然不似凡間人物。老詩人賀知章看到李白,嘖嘖稱讚:這不是凡人啊,簡直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就叫你“謫仙”好了!
李白在長安擔任什麼官職呢?翰林供奉,也就是靠一技之長陪皇帝休閑娛樂的官職。李白揮毫落筆,才思泉湧,玄宗為他調羹,貴妃為他捧硯。李白名震長安。
李白的工作做得好嗎?就寫詩而言,李白那是信手拈來。有玄宗和貴妃的寵愛,李白常常得意忘形,在長安的酒館裏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經這樣寫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李白的工作能力很強,但是工作紀律散漫,不服從領導安排。
唐代有本筆記叫“酉陽雜俎”,其中記載了李白的一個故事。一次玄宗召見李白寫詩,看天氣炎熱,就想讓李白換雙鞋子,李白伸出雙腳給一旁高力士,高力士無奈地把李白腳上的靴子脫下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為李白的性格量身定做的一個故事,如果真有其事,我隻能說李白欠缺情商。高力士是玄宗極其寵信的大臣,雖說是太監,但是對玄宗忠心耿耿,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尊重”。讓比自己大十七歲的高力士脫靴子,這種行為十足無禮。這一點我們不必為李白辯護。
李白得意而去,玄宗皇帝望著李白的背影說了一句:“此人固窮相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這種人不可能富貴的。在封建時代,皇帝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一生命運的判決書。李白沒有走好自己的路,甚至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玄宗皇帝很委婉地解聘了李白,美其名曰“賜金返還”。李白脫下翰林供奉的衣袍,走向宮外。在為李白餞行的酒宴上,大家看到的不再是那個神采奕奕、豪情萬丈的李白,而是一個心事重重,即便是麵對美酒佳肴也無力舉杯的李白。
那隻大鵬鳥,也有飛累和受挫的時候,想渡過黃河,黃河阻隔,想翻越太行,大雪滿山,這一路走來太艱難!多麼欣慕當年的薑子牙,他在溪邊釣釣魚就可以得到周文王的禮遇;多麼羨慕伊尹,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就得到了商湯重用。他們都有自己的通天之路,而我李白卻走在一條艱難的路上,到處都是人生的岔路口。
詩寫到這裏,我們會認為,這隻大鵬鳥一定會從九萬裏的高空重重地跌落到地上。沒有想到,就在我們閉上眼睛、不敢直視的那一秒,大鵬鳥突然目射光芒,奮翅而飛,羽衣抖擻,重獲新生。他喊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敢問路在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