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秘籍》是一本奇書,包括修身、治國、平天下三篇。修身篇記錄一門絕世武功,其中已槍法尤為擅長。傳說後來西楚霸王項羽經高人傳授過蘭陵槍法,不斷研習創新,練成了無人可敵的霸王槍。經過漢朝幾百年的傳承,到東漢末年部分霸王槍的槍法已經失傳。後來一代大師童淵加強了馬上霸王槍的招數,獨創百鳥朝鳳槍。童淵的關門弟子趙雲自創七探盤蛇槍,更是把馬上槍法提升到天衣無縫的境界。隻是當世並沒有人知道,常勝將軍趙子龍正是蘭陵槍法的傳人。《蘭陵秘籍》治國篇講述在天下太平的時候治理國家,變法改革,促成國富民強的辦法,很多內容與《管子》有不謀而合之處。據說漢光武帝劉秀就曾經閱讀過此書的殘本,然後勵精圖治,成為繼堯舜禹湯之後,又一位千古帝王。而平天下篇則記載了絕世的兵法,民間傳說張良石橋三納履,而後黃石公贈與他的《太公兵法》,就是出自這本秘籍的平天下篇。蘭陵苑的弟子,每每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挺身而出,擔當起匡扶天下的重任。一些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從天而降,卻沒有人知道他們出自蘭陵一門。
山濤簡要說明了這中間的原委,曹真聽罷連連稱奇,旋即大喜道:“有巨源這樣的少年英雄相助,伐蜀大事何愁不成!來呀,拿酒來!”當日曹真在帳中擺開筵席,叫來魏營中幾員得力大將,眾人痛飲至大醉。次日,山濤被編入虎豹騎先鋒營,暫時在軍中協助新兵操練事務。每日操練完畢,曹真都把山濤請到帳中,兩人把酒敘談,甚是投機。談及武藝兵法,古今大事,曹真每每對山濤的修為和見解豎指稱讚,山濤也從身經百戰的曹真身上學到很多實戰經驗和處事閱曆。
隻需半月,曹真便召集和征募了十萬精兵,整日操習武藝,演練陣型。時至八月,酷暑將去,魏文帝曹丕迫不及待地發動了五路伐蜀的戰爭。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起兵十萬,取陽平關;第二路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三路吳王孫權,起精兵十萬,取峽口入川;第四路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犯漢中;第五路番王軻比能,起羌胡兵十萬,犯西平關。八月初一這一天,曹真大都督在教軍場舉行了誓師大會。一時間旌旗鋪天蓋地,上麵寫著大大的曹字。鑼鼓喧天,號角長鳴。曹真站在宣武台上,將長槍舉過頭頂,喊出的口號傳遍了整個教軍場:“將士們,男兒當建不世之功!你們的機會來了,消滅蜀軍就在今天!”十萬士兵齊聲高呼,“滅蜀!滅蜀!”聲音響徹白馬寺上方的天空。
這時候的蜀國,剛剛經曆了自先主劉備入川以來最大的一場變動,可以說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四年以前,劉備進位漢中王,鞏固了西南的蜀漢政權。隨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一時間有橫掃曹魏和孫吳之勢。所謂盛極而衰,同一年秋天,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兩年以後,劉備誓為關羽報仇,傾巢出動大舉伐吳,出師不久連二弟張飛也被叛軍殺死。第二年,陸遜彝陵之戰火燒連營,大敗劉備。一方雄主命喪白帝城,臨終托孤諸葛亮輔佐劉禪。此後孔明以丞相身份獨攬蜀國軍政大權,真正成為三國舞台的主角。
且說五路大軍從四麵一起進攻蜀國,看起來聲勢浩大,誌在必得。但是孔明心裏明白,這五路人馬裏麵有三路不足為懼,就是孟獲、軻比能和孟達。因為這些蠻兵和叛將無非是想趁火打劫,拿下蜀國就瓜分之,最少也能獲得魏王的封賞,如不能拿下,各回領地便是。另外兩路人馬,曹真自然是伐蜀的主力,而孫吳的軍隊則是決定戰局的關鍵。孫權剛剛狠狠地教訓了蜀國,奪回荊州,可以說與蜀國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現在形勢不同了,兩國遇到了跟當年大戰赤壁之前同樣的境地。此一時彼一時,孔明當然知道必須聯合東吳方能自保,立即派使者交好東吳。於是蜀吳一拍即合,重修於好。後來的戰局就可想而知了。不論曹真再怎樣深諳兵法,調兵遣將,隨著三路援軍退去和東吳一路倒戈,魏軍節節潰敗。
山濤出征時意氣風發,手提霸王槍,胯下是曹元帥送他的寶馬驚帆,隨著虎豹騎的驍勇部隊衝鋒陷陣。魏軍在最初的幾場戰役中所向披靡,但很快戰局就急轉直下,隻能且守且退。跟山濤交戰過的蜀軍稱他為“小子龍”,可惜徒有子龍之勇,卻沒有那種常勝將軍的威風,敗兵之將而已。曹真時常告訴他勝敗乃兵家常事,因此山濤並沒有氣餒,卻長了經驗教訓。
諸葛亮自然不會錯過乘勝追擊的時機,他命趙雲和魏延分兩路追擊魏軍。由魏延分兵追趕孟獲、孟達和軻比能三路敗軍,而專派趙雲追趕曹真一路。曹真下令拋棄輜重急行軍。山濤既為先鋒,在撤退的時候自然被委以斷後的重任。魏軍退回魏國境內,趙雲依然窮追不舍,幾處接應的援軍都被殺散,終於在隴西追上曹真部隊。由於隴西縣城矮地狹,不宜堅守而且無法容納數萬軍士,曹真讓山濤領五千人馬擋住追兵,自己率餘部向附近天水撤退。大隊人馬剛剛走出隴西地界,就碰到迎麵殺出一路蜀軍。原來魏延分兵追擊另外三路魏軍,魏軍盡皆潰散,蜀軍不費一兵一卒就繳了大批糧草,受降無數。魏延隨即回兵截殺曹真部隊,正好在隴西城東遇到曹真主力。看到無路可退,曹真命令就地紮營,跟蜀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