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音樂療法
高血壓的音樂降壓療法,是指通過本人唱歌、演奏樂器或選擇性地欣賞樂曲,以調節人的心神、促進疾病痊愈的一種自然療法。優美動聽的音樂,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也是使人保持良好情緒而防治高血壓等疾病和促進人體健康的良藥。
音樂療法的作用原理
國外一項醫學調查表明,聽音樂能夠起到降低血壓和腎上腺激素水平的作用。據報道,共有40名心髒病和高血壓患者及20名身體健康的受試者接受了這項醫學測試。醫學家讓他們聽各種不同曲調和節奏的音樂,並分別進行了各種測試,結果發現,受試者在接受音樂療法前後的血壓和心電圖檢查結果均有所不同。
專家提示
音樂可降壓
近代有人認為,聽半小時鬆弛性古典樂曲,其催眠效果並不亞於服用10毫克安定片。有學者曾對大提琴演奏治療高血壓作過係統觀察後認為,經常傾聽、欣賞旋律優美典雅、節奏平穩的大提琴樂曲的高血壓患者,約85%的血壓水平,可從180~200/100~110毫米汞柱下降到134~140/86毫米汞柱。
實際上音樂療法是通過音樂對人的情緒影響以及物理作用來治病的方法。一方麵是音樂的種種音調和旋律,可以不同程度地對人的情緒如欣喜、淒涼、眷戀、激動等產生共鳴,從而影響大腦皮層,尤其是邊緣係統。另一方麵音樂是通過音響的作用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的,首先是通過音響對人的聽覺器官和聽神經的作用開始的,繼而才影響到全身的肌肉、血脈及其他器官的活動。
由於音響有它自己的振動頻率、節奏和強度,如果在傳入人體之後,與機體內相應的振動頻率和生理節奏相配合,就能引起極大的反應,這種反應稱為共鳴反應。
它能激發人體內所儲存的潛能。音響還能直接影響對調節人體內髒及軀體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大腦邊緣係統和腦幹網狀結構。
因此,樂曲的節奏、旋律、速度、諧調等不同,就可表現出降壓、鎮靜、鎮痛和情緒調節作用等不同的效果。
音樂降壓實施方法
人們早已發現,聖桑的《天鵝》,能使高血壓患者的身心放鬆、血壓下降;肖邦的《降E大調夜曲》,能使心情焦慮、煩躁不安的人,逐漸鎮靜、安詳。
高血壓患者為了降低血壓,可經常欣賞高雅悠揚、節奏舒緩、旋律清逸、風格雋秀的古典樂曲、民族音樂和輕音樂等。但高血壓患者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專家提示
刺耳與瘋狂節奏的音樂會使血壓升高
刺耳的音樂和瘋狂的節奏會破壞人體心髒和血液循環的正常規律,可使心髒功能衰弱。具有強烈刺激的音樂,不但不能降低血壓,反而會引起血壓升高,而且還會導致一些嚴重的並發症。
選曲,除要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欣賞水平以及當時的心情等“對症下樂”外,還要結合主要症狀選樂,如為了解憂,可選用《喜洋洋》、《春天來了》、《啊,莫愁》等;為了舒心,可選用《江南好》、《春風得意》、《軍港之夜》等;為了鎮靜安神,則可選用《塞上曲》、《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仙女牧羊》等。
在進行音樂治療時,應注意音量不宜過大,以聽起來舒適為度,響度宜控製在60分貝以下。
每次音樂治療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宜,每天2次。
不宜長時間單聽一曲,以免生厭;還要注意,不宜使用節奏瘋狂、聲音嘈雜的搖滾樂、迪斯科等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