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研究
城市經濟與社會
作者:劉洋 唐任伍 隋吉林
摘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代表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最高水平,承擔了示範探路等使命。在首批示範區完成創建驗收,第二批示範區啟動創建時,分析了示範區的獨特價值,提出了示範區城市在創建驗收完成後,可能遇到的可持續發展3大問題,並以部分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遭受城市化衝擊破壞為警示借鑒,提出示範區如何構建可約束的長效機製,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保障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權益。
關鍵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公共文化服務;終身製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4)-01-52(4)
衡量一個國家先進還是落後,比較直觀的就是公共文化服務,隻需看看它的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服務和分布,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大致清楚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8.5億農民的大國而言,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不僅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更重要的是提升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公共文化服務正在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文化力量。
自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作為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的文化建設,高度重視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加強了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各種設施逐步完善,惠民工程穩步推進,服務供給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整體發展態勢良好。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加明確提出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更加複雜、更加困難,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設施不健全、服務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少、弱勢群體文化權益缺乏保障……尚無國外成熟經驗可供借鑒,國內某些領域創新也聚焦在“點”上,而公共文化服務事關文化民生和民族複興,倒逼我們要在一定時間內探索出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
1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引領文化民生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國家層麵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科學發展上水平的創新舉措,主要是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國創建一批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承載了“率先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發展目標”的領路者、探索者使命。
2011年5月,首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名單公布。示範區創建工作引起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各示範區創建城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重要抓手,第一批31個示範區創建城市中,由市委書記或市長擔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就有23個,並首次全部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製定下發了《創建規劃》和《創建方案》,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文化、發改、財政、人事等多部門協調聯動的創建工作格局,使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轉化為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由文化部門行為上升為黨委、政府行為。他們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體製機製建設等方麵優先考慮、重點推進,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跨越式發展:一是撬動地方大幅投入。粗略估算,首批中央財政3.05億元示範區創建補助資金撬動了31個城市財政資金投入超過100億元;二是設施建設大幅提速。許多示範區創建城市將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列入“十二五”規劃並加快施工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至少提速5年;三是突出矛盾加快解決。如各創建城市紛紛增設編製,落實創建標準中每個鄉鎮文化站配備3名專職人員、每個社區配備不少於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的要求,使長期存在的鄉鎮文化站無人員編製和村(社區)無配置文化管理員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四是課題研究引領實踐。很多創建城市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機製等難題進行了製度設計研究,上升到政府文件,進行了廣泛的示範宣傳。
2013年9月,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示範區完成創建驗收,加上同期入圍的32個第二批創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國家隊”初具規模。同時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也陸續啟動了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的創建工作。可以說,示範區帶動了新一輪公共文化服務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