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2 / 2)

想想自己這十六年,也沒覺得有什麼。平平淡淡,並沒有值得追憶的,懷念的。小時候是個乖女孩,長得漂亮可愛,爺爺奶奶左鄰右舍人見人誇人見人愛。長大一點上了幼稚園,上了小學,認真聽課,不給老師家長找麻煩。學習成績也很好。等到了初中,伴隨著身體上微妙的變化,思想也有了潛移默化的萌動,叛逆開始在心間放肆,但是姚木蘭是個乖孩子,這種不安的因子,總能被自己控製得死死的。所有的衝動都被扼殺在萌芽階段。就這樣熬了初中三年。仍然以乖巧和優秀的成績博得一大片人的喜愛,但是姚木蘭卻並不那麼開心,更多的時候是沉默,或者應付似地苦笑。偶爾在家裏叛逆的思想性格冒出來時會和媽媽掰扯半天,但最後總以自己的妥協收場。四口之家,安穩幸福。左鄰右舍誰見了都會對姚媽媽說,瞧瞧你這一家多好啊,又有兒子又有女兒,兒子帥氣,女兒還漂亮學習又好,真不知道你們家上輩子是燒了什麼高香了。最後收場時總是歎氣感歎一下自己怎麼不好,然後對姚媽媽笑笑。姚媽媽雖然嘴上總說好什麼好啊,快被那兩個小孩氣死了。但是心裏也是偷偷樂的。這樣的對話,姚木蘭是不屑的。沒有營養,完全無聊沒有意義的對白。更痛苦的時候是,有時和媽媽一起出去回來,碰見周圍的嬸嬸阿姨,除了要忍受這樣的對白,還要被媽媽拉出來,像是展示一樣,一邊說著姚木蘭怎麼怎麼不好,還一邊笑。而這個時候,姚木蘭也要笑,哪怕是苦笑,裝出來的笑,也要應付一下,以配合嬸嬸阿姨的說辭。然後乖乖讓嬸嬸阿姨摸摸自己的頭。姚木蘭快瘋了,不過三年初中上下來,也就習慣了。

這樣平常的生活,簡單安逸。沒有大喜大悲,沒有大起大落,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義無反顧。和自己偷偷看到半夜然後哭的死活來的完全不一樣。理想與現實的差異讓姚木蘭常常莫名沮喪。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沮喪,失望,再重新鼓起希望,接受沮喪。記得十五歲那年,姚木蘭被媽媽帶著去喝一個表姐的喜酒。喜宴上,看到表姐幸福的麵容,還有帥氣的表姐夫一直替表姐擋著酒,那種幸福立刻感染了姚木蘭。姚木蘭當時就呆住了,心裏邊像是打開了一扇奇妙的門,裏關於幸福的情節瞬間湧現。姚木蘭突然很期待自己的那個他到底在哪裏。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喚起了所有青春的特性,姚木蘭那一天晚上回到家偷偷笑了,臉很紅很紅。一個不能說的小秘密在心裏紮根發芽。一直到現在,姚木蘭仍然都記得自己心裏小小的期待,而且一直沒有放棄希望。偶爾在現實中太過孤單沮喪,姚木蘭總會想象一下那個他的樣子,然後就渾身充滿了力量。義無反顧地努力學習。姚木蘭的腦子裏隻有一句話:他在某處等我。

可是初中班上那一群男同學讓姚木蘭不屑,嗤之以鼻,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更加凸顯。女孩的心裏年齡總比男孩成熟,所以那群貪玩的男生在姚木蘭的眼裏就像是一個個沒長大的孩子。不過令人激動的是,畢業那天有個男孩向姚木蘭表白了,但令人不激動的是,那個男孩長得不怎麼樣。所以姚木蘭沒怎麼搭理。畢了業也就各奔東西,不相聯係了。人們都說初戀是美好的,令人懷念的,可是自己的王子究竟在多遠的未來。姚木蘭並不知道。

到了高中會是什麼樣子呢?

這個暑假的夢裏,姚木蘭做得最多的夢就是高中生活。也許到了高中一切就會不一樣了吧。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