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終於回到京城,心裏不禁百感交集。
不過,讓他有些失望的是,石敬瑭雖然接待了他,卻沒有表現出特別的熱情和感激。後來,有些關係和他特別好的大臣告訴他,原來是李小喜回來時,在石敬瑭麵前說,馮道忘恩負義,見異思遷,在契丹朝堂上極力討好耶律德光,謀求在北朝做官,不想回南朝了!
馮道這才明白過來。他心裏雖然很氣憤,但他不動聲色,也不到石敬瑭麵前去辯解。
這樣不久後,契丹的使者又來到開封。契丹使者帶來一個大好的消息,他告訴石敬瑭,耶律德光本來對安重榮等人殺使留敵之事很生氣,不過因為馮道在契丹朝堂上極力陳述,讓耶律德光明白了石敬瑭的忠心孝道,以及他的艱難和他所做的努力。耶律德光決定封石敬瑭為“英武明義皇帝”。
這可把石敬瑭給樂壞了,因此才特地獎賞了馮道,加封他為司徒,拜為魯國公,朝中大小事情都委托於他,讓他擔任首相之職。對李小喜中傷馮道之事,他也不予追究,還升了李小喜的官,把他從戶部尚書升為三司副使。
李小喜當初說馮道壞話時,其實是認定了馮道這一輩子不會活著回開封了,他為了表現自己的忠誠,才這麼添油加醋了一通的。要說他冤枉馮道,也不算,因為馮道在契丹朝堂原本就是故意這樣表現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耶律德光原諒石敬瑭,並讓自己能夠順利回國。這是技巧問題。李小喜也知道這個道理,但他並不解釋是技巧,而是故意把馮道的言行往背主求榮的方向上引。
他沒想到馮道居然回來了,心裏好一陣尷尬。後來發現馮道並沒有辯白,也沒有說他的不是,才漸漸地放下心來。
李小喜沾馮道的光,升為三司副使,心裏還是好一陣高興的。不過不久後,他就有些不滿足了,他不喜歡自己頭上的那個“副”字,總想著把它摘掉。
有一天,李小喜對馮道說:“相公,鎮州是軍事重鎮,必須要有個得力的大將去鎮守。如今安重榮死後,鎮州留守出缺,下官覺得,鎮守鎮州的重任,應交給杜重威大人。”
杜重威是當時的三司使。李小喜的想法是,隻要讓杜重威高升了,自然會騰出位置來,他就可以順延著升為三司使了。
馮道是何等聰明的人,自然明白李小喜的意思。但他不動聲色,答道:“李大人這個建議非常好,馮某也覺得鎮守鎮州的重任非杜大人莫屬!馮某立刻去向皇上稟報。”
說完,他又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杜大人調走了的話,三司的工作你要擔當更多責任哦!”
李小喜等的就是這句話,高興地連連說:“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相公請放心,小喜一定不負相公信任!”
馮道果然去向石敬瑭報告這件事。石敬瑭爽快地答應了,他又問道:“老相公,如果杜重威調離,那三司使誰來做呢?李小喜怎麼樣?”
馮道卻說:“李大人確實是個人才,但他剛做了三司副使,對三司的工作還不是很熟悉,如果那麼快就提升他的話,老臣怕對三司的工作不利,而且會影響李大人成長的。”
石敬瑭說:“那老相公覺得誰做合適?”
馮道說:“老臣覺得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可以暫時由桑大人兼任著。等到有恰當人選的時候再任命吧。”
石敬瑭說:“桑維翰是樞密使,他的任務本來就夠重的了,再讓他兼任三司使,他忙得過來嗎?”
馮道說:“陛下,桑大人對陛下忠心耿耿,三司關涉國家的稅收大政,以及向上國契丹交納貢物的重任,非得要桑大人這樣的大臣才能勝任。再說,三司不是還有李大人嗎?他見三司由桑大人來兼任,而並不是另委一個人,他的工作積極性是會很高的!”
石敬瑭覺得馮道考慮得很周全,便按他說的辦。
任命下來後,馮道又找李小喜說:“李大人,馮某已在陛下麵前極力推薦你,最後陛下還是決定,三司使的職位由桑大人來兼任……”
沒有當成三司使,李小喜很失望。但他嘴上還假兮兮地說:“大好事啊!三司使由樞密使兼任,則三司的分量就更重了,達到宰相一級別的了,下官高興還來不及呢!”
馮道說:“李大人這樣想最好了。其實,這樣安排,對你也是很有好處的,桑大人樞密院的事情太多,三司的工作很多就由你在做。過一段時間後,馮某再向皇上申請,三司使的職位就會給你了!”
李小喜千恩萬謝地離去了。
不過這隻是他表麵的話,心裏是等不及的,他覺得必須要加快行動。
攆走杜重威,他是采用捧的辦法。結果杜重威走了,他卻沒有順利晉升。現在要攆桑維翰,他需要改變策略。
他指示他的一些心腹向桑維翰賄賂錢財。桑維翰起先不要,但經不住這些人的輪番進攻,最後桑維翰感覺,要再不要,就對不起這些人的深情厚誼,於是勉為其難接受了。漸漸地,桑維翰收賄賂,從不適應最後變成順理成章。
有一次,桑維翰想在老家整修房屋,卻是手頭上有點緊。李小喜知道後,對桑維翰說:“桑相公,別擔心,下官把庫裏的錢取十萬出來,你拿去先用著吧。”
桑維翰說:“這怎麼好?別人要知道了,不是會說我挪用公款嗎?”
李小喜說:“三司是桑相公和下官的,咱們不說,別人怎麼知道?過一段時間,等桑大人手頭寬裕了,還上去就是了,算什麼挪用?”
桑維翰覺得有道理,便真就拿出來用了。
李小喜見桑維翰事情多,忙不過來,又對桑維翰說:“桑相公,您要是忙不過來,三司的那些瑣事下官就幫您多承擔一點,下官定期把情況向您彙報彙報就可以了,您看怎麼樣?”
桑維翰說:“那當然好了,就是太辛苦你了!”
李小喜樂嗬嗬地說:“能幫桑相公做點事情,是下官的福氣,下官怎麼會辛苦呢?”
其實這樣一來,李小喜就已經做了三司實際的掌權人。但是他仍然並不滿足,他還是不喜歡腦袋上的那個“副”字,不想向桑維翰彙報工作。
把桑維翰拉下水後,他立刻準備奏折,向石敬瑭參了桑維翰一本。他彈劾桑維翰的罪狀主要有三點:一是收受賄賂,二是挪用公款,三是玩忽職守。
石敬瑭派人調查,發現這些事情都是存在的,不禁很是生氣,把桑維翰找來斥責了一通。桑維翰吃驚地辯解道:“陛下,借用公款的事,那是李大人同意的,李大人讓臣這樣做的呀!”
李小喜不動聲色地回道:“陛下,桑大人是三司使,微臣隻是三司副使。桑大人是微臣的上級,他要挪用,微臣頂得住嗎?怎麼能說是微臣讓他那麼做的呢?這話多別扭?”
桑維翰張張嘴,又閉上,他知道自己是吃了李小喜一個啞巴虧了。想了想,他又辯解道:“至於玩忽職守一事,更不知從何說起。也是李大人說如果臣忙不過來,可以不管,李大人他代做了,並定期向臣彙報就可以了的……”
李小喜冷笑道:“陛下,看桑大人這話說的,桑大人是三司使,那些賬簿他不看,最後沒有他的簽字,微臣能發布嗎?微臣就是想幫點忙,這事情也不合規矩,微臣豈敢僭越?”
石敬瑭喝道:“桑維翰,你身為樞密使,位極人臣,難道你連規矩都不懂嗎?還敢這麼狡辯?”
石敬瑭免了桑維翰樞密使兼三司使的職務,把他攆出京城,調到相州任節度使去了。
桑維翰走後,又遇到兩個問題:一是樞密使由誰來當?二是三司使又該任命誰?
石敬瑭又找來馮道商量。說到三司使,石敬瑭的意思是把李小喜升起來。但馮道諫道:“陛下,讓李大人當三司使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老臣仍然對李大人參桑大人這件事心裏有些疑惑。”
石敬瑭問:“什麼疑惑?”
馮道說:“據桑大人說來,他所做的那一切,似乎都是李大人讓他那麼幹的。這件事,雖然桑大人的理由顯得滑稽可笑,但越是這樣,老臣越覺得事有蹊蹺。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桑大人也算是宰相了,他要辯解,難道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嗎?”
石敬瑭恍然大悟,說:“老相公的意思是說,都是李小喜設了圈套讓桑維翰往裏跳的?”
馮道笑笑說:“老臣隻是猜測,但願不是。不過如果真是的,李大人可就算是別有用心了。桑大人一走,讓他接替,不就正合了他的心願嗎?再說了,桑大人這次犯錯,作為副使的李大人似乎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啊!當然,一切都是老臣猜想的,猜想而已……”
雖說馮道反複強調是猜想,但經他這麼一分析,石敬瑭也對李小喜充滿了巨大的懷疑,這事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對於樞密使的問題,石敬瑭又說:“老相公啊,朕看樞密使就由你來兼任吧,你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馮道一聽,忙推辭道:“陛下,老臣是文官,不懂軍事,怎麼能當樞密使呢?還是給別人吧?”
石敬瑭說:“給誰呢?樞密使掌握國家軍權,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務,還有誰比老相公更可靠呢?”
馮道說:“但老臣對行軍打仗的事確實一竅不通啊!萬一遇到國家出兵作戰的時候,要排兵布陣,老臣一外行,不是瞎指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