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花雪夜(2 / 3)

眾人紛紛上前向那許公子作揖,飄渺便納悶了:

“何故一文弱書生能得到這些人的景仰?”

他便問旁邊一書生道:

“這位兄台,樓上所立者何人,為何如此受景仰?”

“先生是外地人吧!此人乃我們杭州城有名的才子許雪山,是大學者程元章最得意的徒弟,與鎢秦起,呂孟非,宋名揚四人並稱‘杭州四秀’。”

那書生說的唾沫橫飛,搖頭晃腦。

飄渺聞此人如此大才,不覺大驚。

“真有眼不識泰山,前些日子我還失禮於他,沒想到竟是個大才子......

飄渺正嘀咕著,樓上的丫鬟們已懸掛一張紅幔垂於地下,上麵便是思思姑娘的上聯了。

眾人一看,上聯是:

“風拂羞花,雪埋皎月,風花雪月之夜。”

上聯頗為工正,不僅道了大自然的氣象萬千,還預示了今夜的不同尋常。

眾人一時不得其計,皆愁眉緊鎖。有搖頭晃腦似絞盡腦汁者,有咬筆凝神似苦苦冥想者......

飄渺對對聯可謂一竅不通,他才懶得去想,隻忙裏偷閑地瞄了一眼許雪山。

隻見他雙目微啟,屏氣凝神,手卻已經開始在欄杆上比劃起來。不一會,雪山大叫:

“有了,在下對:‘口吟妙詞,手舞絕曲,吟詞舞曲之時’。”

許雪山話音未落,他旁邊的好友呂孟非起身道:

“不妥,雪山兄之對看似工正,然思思姑娘所出風花雪月皆自然景觀,而雪山兄口詞手曲雖也為自然之物,然工整類別則遠不及也。”

“非也,孟非兄,諸位。對子之所以為對子,非隻求上下兩句儀式工整,詞藻同類而已,乃有更深一層意義。即,上下二句需情境相容,混為一體。今,思思姑娘之風,我對吟,曰風吟,乃動;思思姑娘之花,我對詞,曰花詞,乃靜,合二者,曰風吟花詞。花詞者,妙章佳句耳!思思姑娘之雪,我對舞,曰雪舞,乃動;思思姑娘之月,我對曲,曰月曲,乃靜,,合二者,曰雪舞月曲。月曲者,天籟佳音耳!如此一來,風吟花詞,雪舞月曲,豈不靜動相生,情景交融乎?”

“妙,妙,妙......”

眾人皆稱妙,無不對許雪山的才智欽佩之至。

且說那思思姑娘聽了許雪山的對子,默不作聲,隻向身邊丫鬟耳語了幾句。那丫鬟便上前道:

“小姐稱許公子才智過人,此節過關,可上前三步。”

丫鬟的一句話羨煞眾人,那許公子上前三步,已與思思姑娘僅幾步之遙。人群頓時熱開了鍋,有高呼助興者,有搖頭失望者,有嘻哈碰杯閑聊者,亦有無動於衷者,那便是飄渺了。

他自知此等好事是怎麼樣都輪不到自己的,怪隻怪自己是個參精,根本沒機會去研究文墨。他也懶得去研究。

再說那許雪山自過了第一關,得姑娘允許上前三步,以為便可以掀開她頭紗一睹芳顏,卻被那丫鬟上前阻止道:

“我們姑娘於帳內撫曲,公子可即興為此曲作詞否?若姑娘滿意,自邀公子閨房一敘。”

“啊?竟有此等妙事,這豈不故意叫我等眼紅。剛才的紅包看來白掏了,全叫這小子撿了便宜。”

有人喪氣道。

樓下自然人聲喧嘩,眾人皆有不平之色。老鴇忙出來打場:

“哎,諸位大爺也可隨許公子吟詞。誰的詞更勝一籌,自可與思思姑娘閨房一敘。

“媽媽不必這樣,想必眾人也隻是想目睹一下姑娘的芳容。真要和雪山兄競爭,豈不自討沒趣麼。”

說話的是雪山摯友鄔秦起,眾人一看鄔公子出來打場,自然無話可說,皆拱手稱是。

許雪山望下麵拱了一拱手,撫平了眾人,便道:

“姑娘有意舞月曲,在下隻有獻醜了。媽媽,可準備筆墨。”

老鴇聞言,忙吩咐丫鬟們去備齊文房四寶,交予許公子。

少時,那姑娘便於帳後即興撫琴。隻聽那琴聲時而哀怨幽咽,時而高亢激進。哀怨處,聲音輕柔緩慢,似有無限不平事傾述不盡;高亢處,聲音渾厚有力,節拍強勁,仿佛在哭訴,在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