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東西。
《新聖經》上說“上帝”創造的人,愛“神”的關愛,不能失去任何東西,中國人大概是盤古創造的,據說是因為天要下雨,盤古來不及將未幹的泥人收拾起來,所以用掃帚往家裏掃,因而世上有許多人生來缺胳膊少腿,給人世間帶來了許多無幸的痛苦。這個意思可以看著人極其脆弱,人生即使有創世主的庇護,也不能稍有怠慢,不能失去任何東西。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索取,人隻有在得到不斷的滿足,才會有奉獻。不管是誰賦予了人以生命,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得到母源的關愛。向周圍索取是新生命的本能,他需要吸吮,需要嗬護,需要成年人的關懷和培養。稍後便需要煆練學習,需要陽光雨露,需要發展的機會,最後需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缺一個環節都很難得到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如果完全不具備人所需要的環境,我們很難肯定將來那是一個人,而不是野獸或白癡瘋子一樣的“超人”。
“人不可能奉獻出他沒有的東西”,無論是財富、榮譽以及愛,他隻有得到它才會有付出,每個人生來都是一無所有的。沒有屬於他的東西,“奉獻”給上帝的東西也就無從談起,每個人都是“首先向神索取”,然後向父母索取,向社會索取,向自然索取,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可以少,少了什麼,都會變成痛苦和不幸。即使是像上帝說的“看到的財富就是你的”,也要曾經看到過,如果一個人連“愛”都沒有見過,那他怎麼知道愛,拿什麼去“關懷”別人。人的一生就像是米非斯特與浮士德的契約的定下的內容。在一切欲望都得到滿足之後,才能可以變成,他人的“仆人”。
1.手持魔鬼契約的旅行
隻要你勇敢地去麵對一切,沒有什麼願望不能實現,你就像一隻非洲飛起來的蝴蝶,可以引發席卷大西洋的風暴。“蝴蝶效應”不僅在蝴蝶身上,同樣可以在你的身上,所以任何人都不可以低估自己的能量,每個人不僅屬於個體,同時也具有屬於整體的屬性。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並且有能力按照本能去選擇,在需要突出個體時,就以孤立的思維去思考,在需要借助整體的動力時,就以係統的方式去思考,無論是做英雄人物,還是崇尚個人英雄主義,都必需符合完全利益的原則,要充分發揮思維的力量,不要永遠將自己束縛在整體中的一個孤零零的片斷上,把自己當成了片斷,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麵找到可以指導行動的依據。
我們中國人曆來重視集體,群體的作用,所以,許多學者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集體本位的文化,全然不同於西方文化的個人體位。其實這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區別,狼群中有領頭的狼,羊群中有領頭的羊,係統論的觀點,就能協調這兩種文化,同時也肯定了這兩種文化,我們需要的隻不過是新打開一扇窗口,如何以係統理論的方法來認識個體的願望實現和機遇,無論是做狼還是做羊,都能勝過一隻非洲蝴蝶。因為具體來說,這個整體性思想來源於以下方麵:第一,結構性,任何係統都是由一定的結構組成,這就好比一個社會的等級秩序,第二,協同性,協同是係統對其子係統和元素進行組織和協調的自在能力、協同和競爭的矛盾便成為係統運動的形式和動力,象現代的經濟生活,這兩種形式的運動就表現得十分明顯,第三,相幹性,這是係統中元素與元素之間相互影響,相應製約的性質所在。係統中元素獨立性是相對的。所以個體可以利用相幹性改變子係統,進而利用協同性。改變結構,最終成為一隻最先飛起來的蝴蝶,認識到了這一點,就像是手持魔鬼契約的旅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整體使個體的能量得到了無限擴大化的發揮,從這裏可以看到思維方式無窮的力量,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是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中,人類發展的最重要的工具,熟練地掌握運用它,可以保證人生的旅行的快樂和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