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永遠是加法
人無論是得與失,在人生的數值上都可以用加法來計算,隻要不等於零,就會是一條成功的人生軸線,這看起來就像是魔鬼的智慧。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那就是要學會打造“出海人生之船”,在對與錯之外思考問題。通常人們講到的挫折與失敗,隻不過是人生之船的水下麵的那一部分,永遠不會多出水麵的那一部分,也不會比水麵的那一部分少,兩者的關係是可以互相轉換,不要介意得與失,兩者都是寶貴的人生財富,就像曼德拉在白人的監獄裏呆了21年,“一浮出水麵”就是非國大的主席,南非的新總統。這種永遠是加法的計算方式,在人生中是這樣,在事業上以及科學上也是如此,所以有科學家曾這樣說:永遠不存在失敗,隻不過是證明了99條行不通的路,剩下的那一條可能就是成功的路。
人生本來就是從一無所有開始的,因此它不可能失去什麼,隻要你有所作為,必然會有所得,即使“犯錯誤”可能也是個應該犯的錯誤,人最怕的是“不作為”,“不作為”就是人生的負值。把每一天都當作是人生的開始,一個人就會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就能不斷地收獲,這才是理智的選擇。用現代的觀點來看,那就是運動決定事物的存在,也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結果。行動大於一切,沒有行動的人生是不存在的。行動的結果體現了人作為高級動物的複雜性。行動從來都不會孤立的存在,它相當於1+1>2,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隻有在這種思維裏,才會有那個古老而又清新的真理,人生是美好的,人人都有美好的未來。
3.隻有更好,沒有最好
人生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行則退,所以人不應該有滿足的時候,要永遠要求明天更好,不斷進取,隻有這樣才有最園滿最好的一生。好與不好都是相互比較而言的,比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可以跟自己比,也可以跟別人比,跟過去比,跟曆史上的最優秀、最有成就、對科學藝術、國家與民族影響最大的人物相比。因此人要有欲望,並且這個欲望越大越強烈越好,即使是對權力與財富也是如此,隻要有能力,隻要取之有道。
在開拓人生事業的過程,也應該保持這樣的思維。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男怕入錯行,因為一個人一旦入錯了行,一生都不能有所作為,以致窮困僚倒。中國人把擇業當作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很少有人能在擇業方麵作積極的努力,好像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事做,不應該輕易丟棄。每個人的才能是多種多樣的,一個人在一生中大概要工作四十多年。應該嚐試多種職業,即使是同一種職業,也應該考慮幾年換一次環境,一個人不可能在365行中一兩次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為了尋找一個終身的職業,或是為了幹出一番事業,花上十年的時間也是值得的。一個不適合自己發展或不能幹出一番事業的行業,很少有人能幾十年如一日,努力工作,那怕是你做到了這一點,也沒有人保證,別人不開掉你,不是老板炒你的魷魚,也會被自然淘汰掉,最終還是要重新尋找新的職業。當你在一個行業幹了十年二十年又被迫去重新去就業,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的希望非常渺茫,無論是從年齡還是從掌握新的謀生技能,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比起二十年前,相差就太遙遠了,與其如此,不如當初,擇業多花幾年時間,多幹幾種職業。一個人最少要換五種職業,才有可能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即使你已經找到了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在工作了幾年之後,還是應該考慮,換一個新的行業,也許它會更好。隻要你還不到四十歲,就別相信這是最好的,應該還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