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不能失去(3 / 3)

隻有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幹出一番事業的工作,才有可能讓你幹滿四十年,你的工作、年齡、還會因為社會的需要,企業需要,或是充實你“晚年生活的需要”大幅度地延長工作,不僅能給你經濟上的保證,還能帶來快樂和諸多方麵的滿足感。這是絕對理性的選擇。

4.落地的蘋果都是熟的

自然界有自然的規律,社會有社會的規律,一個自由的人就是掌握了規律的人,隻有掌握了規律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實現人生完全的利益。做出一番驚人的事業,人與人本身的差別並不是很大,即使是天才和白癡之間,也不存在越不過去的鴻溝,之所以最終會產生天壤之別,就是因為有人認識到了規律的存在,並成為它的主人,而另外一些人都看不到規律的存在,最後被規律奴役,被弄得身心疲憊狼狽不堪,看不出有任何能力,而有些人像是得了魔法,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熟蘋果都會落在地上,這是自然的規律,用這個方式來理解人,那便是任何一個人隻要他能獲得成功,那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由環境決定的,就像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或是生長在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或是奮鬥在一個人人都能有所作為的群體。要看到事物的兩麵性,同樣的條件還有可能是另外一些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自身的素質決定的,所謂的素質就是可以在他自己的身上找到原因。這個世界上既不存在成功者的素質,又存在著成功者的素質,這是因為不同的成功,需要具備不同的素質,因而也就無所謂有沒有素質,關鍵是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成功者,我們隻要找到了每個成功者,成功的真實的原因。這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他是一個“白癡”,也可能是因為他是一個“天才”。要知道在具體的事例上沒有人能把“天才”與“白癡”區別開來,要看到成功者必然的那一麵,又要看到其偶然的那一麵,這就是魔鬼的思維,衡量“天才”與“白癡”的標準就是能否成功。

[黑白兩種規律]

我們的這個標題,很容易使讀者聯想到曾經非常有市場的“厚黑學”與追起的“薄白學”。其實厚黑與薄白是傳統的簡單的對與錯的思考模式的智慧,人們常常這麼說:真理向前邁進一步就成了謬誤,黑與白的模式亦即如此,它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幼稚的判斷,在現代社會它可以完全談不上是什麼智慧,已毫無智慧可言。如果用心理學家的方式,把問題放進“收劍性思考法”與“垂直思考法”之中。“黑”就變成了白,“白”也變成了黑。

一般人也許不知道,在我們日常的思考中,絕大部分都是屬於垂直收劍式的,譬如在學校讀書考試和各種知識傳遞的過程中問題的答案。無論形式如何,往往非對即錯,相當清楚明確,這種以對錯為指標,以是非作基礎的思考法,不但常見常用也非常重要。它幫助我們推理、析疑、解難和開發潛能學習運用知識。可是,在我們的人生事業中,同一個問題往往有很多種“可能”的解答,多個“正確”的結論,在一點我們也學過,如多項選擇的題式和多解方程式,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總是忘記了這個較為複雜準確更深刻的思考方式。它能幫助我們理解事物的複雜性和真實性。在當代也隻有它,這樣超越“黑”與“白”的思考,才能真正談得上是智慧,才能“結晶”。所以我們總是對人們說,不要迷信有什麼真理,其實那是真正的謬誤,要學會在對錯之外去思考,隻有這樣才能在處理問題當中遊刃有餘,取舍自如,看到完整的利益所在。